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換旗前後第3小節

換旗前後

第3小節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續換旗前後上一小節]答:

  “余之決心,以東三省人民爲轉移。余不能拂逆三省人民心理而有所作爲也。”③

  另外,也有同志強調指出:

  日內閣首相田中,爲阻止東北易幟,又派前駐華公使林權助以吊唁張作霖之專使來奉。8月9日,張學良回訪林權助,對林前來吊喪的盛意表示感謝,並表示“本諸共存共榮本旨與日提攜,而實現東三省和平經濟政策”。林久治郎cha話警告張學良不得與南京統一,如“蔑視日本之警告,擅挂青天白日旗,日本必具強guo決心,而取自由行動”。張學良表示說:“余爲中guo人,所以余之思想當以中guo爲本位,”“慾完成中guo統一,實行分治合作,以實現東三省經濟和平政策故也。”日方見張學良不肯就範,林權助以教訓的口吻說:“你的父qin曾是我的摯友。因此,我對你有qin如愛子的感情。願向你進一言:‘你的想法十分危險!’”張學良憤然而起,答道:“我和貴guo的天皇是同歲,我想要對閣下說的,只此而已。”這次禮節xing的回訪,竟不歡而散。8月13日,林權助空空而歸,回guo述職了。田中政府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改變了策略,采取了所謂務實主義,只要能保住日本在東北的權益,不反對形式上的易幟。田中表示:“東北易幟事,只要維持日本在滿蒙既得權,即不反對。”遂加緊謀求吉會、長大(東北地區鐵路)等幹線的築路權。激起了東三省人民的憤怒,保路反日運動螽起。11月12日,張學良對東北大學的學生說:“余決非賣guo之人,有損主權之事,決不退讓。”日本人原以爲張學良“是一匹借張作霖虎威的狐狸”,現在他們深刻認識到,張學良“是一只名副其實的猛虎”……④

  但在那時,日本在東北駐有大批軍隊,壓力畢竟太大了,張學良不能強行換旗,只得繼續推遲換旗的時間。不過,與此同時他也向南京政府明確表示:“目下對guo民政府采取一致行動,爲實際之統一。”

  這以後,張學良爲促使換旗這一大政方針早日實現,開展了一系列整肅內部和取信于民的活動,如他注意不斷整頓軍紀、政紀,減輕人民負擔。對于外系軍閥勢力對東北的滲透,也都作了恰當的chu置,有的被分散改編,其頭目改任文職官員,不再掌握兵權,如名噪一時的軍閥孫傳芳,就正是在這個時期出任奉天墾務委員會委員長的職務的。但象聲名狼藉的直魯聯軍殘部張宗昌、褚玉璞等,雖然實力雄厚,又qin自來沈陽要求進入東北,張學良卻拒絕了。因爲他深知,此輩作惡多端的軍閥,還是讓他離遠些爲好,以免危害家邦。至于換旗問題,則巧妙地采取各種不同的策略,與日本人周旋:

  他利用東北人民的愛guo熱情,鼓勵他們發起統一運動,用民意對付日本人的威逼。他拉住美英等guo牽製日本,在guo際上爭取同情者。當換旗的條件尚未成熟時,他勸阻部下勿cao之過急,而要善于等待。如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吉林省教職員製做了一千多面新guo旗,准備在各商店的門口懸挂,以示東北歸屬中央。張學良即令吉林當局,勸阻下屬,曉喻利害,暫緩實行。自從一九二八年五月,日本製造濟南慘案以來,美、英、法等帝guo主義抓住日本出兵山東問題不放,一再向日本施加壓力,日本政府在guo際上的chu境越來越孤立。加上日本guo內的在野派利用田中的對華政策,加強了反對田中內閣的活動,到一九二八年底,日本田中內閣已經內外交困。張學良看准了時機,于十二月二十九日毅然通電全guo,稱:“力謀統一,貫徹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義,服從guo民政府,改旗易幟。”⑤……

  無疑地,這件事是辦得漂亮,也是深得人心的。這也正象當時頗有影響的《大公報》所說的“張氏數年來反對內戰、促成統一之功,終有不可淹沒者在”,還說“其富于guo家思想,實舊軍人所罕見者也”。

  對于東北易幟表示贊賞,肯定它是反日的愛guo行動,同時也是順應全guo人民維護guo家統一、以及領土主權完整的願望,應予肯定,這是多數人的看法;但也有些人認爲,“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張學良易幟歸順guodang新軍閥蔣介石,是加強了買辦豪紳階級的反革命力量,沒有什麼值得肯定的”。

  作爲一種學術觀點,有不同看法,是可以研討的。不過,從心懷叵測的日本帝guo主義chu心積慮要分裂中guo、迫不及待地要使東北成爲它獨占的殖民地這一特殊的曆史條件來看,張學良不顧日本人的威脅利誘,毅然易幟,堅決改變日本帝guo主義一貫控製東北政局的局面,並清醒地認識到,“只有guo家統一,才有希望轉弱爲強,否則,豆剖瓜分的局面終難幸免”。應該說,是難能可貴的。因爲,“自秦始皇統一中guo以後,大一統是中guo曆史大勢所趨。在一般情況下,guo家統一時,就強大,就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guo家四分五裂,連年戰爭必然貧弱。但正如戰爭有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一樣,革命與反革命xing質不同。廣東革命政府統一廣東和北伐是革命的;吳佩孚叫喊‘武力統一’,要消滅南方革命勢力,則是反動的。共産dang搞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是新民主主義革命。guodang蔣介石組織‘圍剿’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則是反動的。但以上只是一般情況,具ti問題還要具ti分析。因爲日本cha手東北,妄圖獨占‘滿蒙’,蔣介石決定和平統一,張學良主動易幟,避免戰亂,使我guo東北回歸祖guo,這是符合廣大人民意願,是應該肯定的。如果張學良搞‘獨立’,象溥儀一樣甘當兒皇帝,則東北三千萬同胞將受日本奴役,一百多萬平方公裏的祖guo領土亦將喪失。”⑥至于說,在那時,不應該聯合guodang,歸順guodang南京政權,而只有投身革命、即聯俄聯共才是值得肯定的,這個要求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因爲張學良還沒有這樣的覺悟;同時那時共産dang是非法的、大都chu于地下狀態,張學良不僅還不可能走這一步,即使他這樣做了,在那時不利條件也是很多的,guodang以及英、美反對,自不待言,在東北領導集團內部也是很難行得通的。這樣做的結果,只會使他更加孤立。有人似乎總覺得,“蔣介石guodang在第二次guo內革命戰爭時期是革命的對象,如果肯定張學良的易幟是進步的話,好象理不直、氣不壯。其實,這是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的關系問題。毛澤東在《中guo革命和中guo共産dang》一文中說:‘帝guo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衆的矛盾,這些就是近代中guo社會的主要矛盾。’‘而帝guo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種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共産dang領導的人民大衆同guodang蔣介石集團的矛盾,是階級矛盾;日本帝guo主義要……

《換旗前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換旗前後》第4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