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力挽狂瀾上一小節]變所作的努力,也是應予肯定的。宋美齡說,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端納奠了基,宋子文樹了柱壁,她自己上了梁,蓋了頂。若單從民
一方面來說,也無不可;但若是從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三方來說,那當然就言不符實了。照她這樣說,張、楊二將軍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中的主導作用應該怎麼看?共産
的有力的調停又放在什麼位置上?將這些完全抹煞,顯然是不適當的。
至于端納的出使西安,並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中起了一些積極作用,這與他和張、蔣均有私交、是雙方都易于接受的人固然有關,同時與他本人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進步傾向也有關系。端納是英籍澳大利亞人,生于1875年。“一九○五年他由香港到廣州采訪兩廣總督岑春煊時,被岑聘爲名譽顧問。從此端納在中大陸得有門徑,奠定了日後工作的基礎。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前後,端納曾參與起草臨時政府對外宣言,並被任命爲‘外交秘書和顧問’。……
“一九一五年日本向袁世凱北洋政府提出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條,並威脅如‘秘密泄露出去,日本當斷然采取行動’。端納從袁世凱的政治顧問、英人莫理遜得到原文譯本,他立即將其發表,引起各
注意。可以說端納是當時第一個揭露日本對華二十一條的報人。……
“一九二八年,張作霖退往關外,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後,端納經羅文幹介紹由北京赴沈陽谒見張學良。經數次晤談後,他感到張學良‘坦白直爽,懷大志,是位了不起的人才’,願爲張效勞,成了張的顧問,兩人關系的發展,竟密切到‘沒有一個詞可以來形容’的地步。一九二八年冬,端納還積極支持張學良易幟,維護全
統一。……
“一九三三年蔣介石發起了以封建的四維八德禁锢人們的言行的所謂新生活運動,宋美齡爲宣傳這一運動,請端納幫助她理信件、報告,張學良開始不想輕易地割愛,只答應端納爲蔣介石夫婦工作六個月,但最後端納還是成爲蔣氏夫婦的私人顧問。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爆發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消息傳來,南京陷入一片‘騒亂’,宋美齡決定派端納立即前往西安,了解真相,傳遞信息,溝通關系,並尋找和平解決的途徑。端納對西安之行,也認爲‘義不容辭’,且具有‘信心’。十二月十四日下午,端納到達西安,弄明了真相,溝通了關系,勸說蔣、張,使兩人之間的僵持和對立得到緩和。宋美齡把端納的西安之行,比喻爲事變後發現的‘第一次希望的曙光’。”⑦
是的,端納是西安事變後南京宋美齡爲救蔣最早派出的使者。這個任務要說難也難,要說不難也不難。爲什麼?這是明擺著的。之所以說難,是因爲那時南京主戰派正調兵西進,交通受阻,音訊中斷,在完全不明真相事先也毫無聯系的情況下,單身一人去西安,當然是要冒點風險的;之所以又說也不難,那主要是因爲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只要蔣介石答應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就放他回南京,是張、楊兩將軍和紅軍代表團的既定決策,所以只要蔣氏有誠意,事變的和平解決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端納精明,12月14日下午4時許,當他乘一架飛機飛臨西安上空時,他沒有冒然降落,而是先繞城盤旋,作慾降落姿態,以避懷疑。是的,最初人們是有點擔心的,主要是怕它丟炸彈。但看它飛得比較慢,又總是在機場上空兜圈子,象是想降落又不敢降落,也許是有什麼要事要辦吧,所以沒有向它開槍開炮,而是嚴密地監視著,要看它葫蘆裏究竟賣的是什麼葯。後來,它終于抛下來一個擲信筒,說明他是受宋美齡委托來見少帥的,如少帥願意見他,請在飛機場燒一堆煙火。
張學良同意見他,命令點煙火。使他終于走進古城西安。
那時,他帶有宋美齡的兩封信,一封是給張學良的,信中是請求放蔣。另一封是給蔣介石的,據申伯純談,信的大意是:
“你的脾氣不好,你心中的話總不肯好好地說給部下聽,同時你也不能好好地傾聽你部下的意見。這種情形,我一直是很擔心的。因此,你每次外出,我總是常常陪同你一起去。這次航空協會在上海開會,我不能不去參加,所以沒能同你一起到陝西來,想不到就在這一次出了事情!東北軍都是亡省亡家的人,他們同情抗日,要求抗日,是自然的事情,你應該把你心裏的話告訴他們,對他們的抗日情緒應該很好地加以安慰。可是你不這樣做,所以激出事情來了。我現在托端納先生冒險去看你,望你爲家爲民族保重身
。在可能和必要的時候,我願意
自去西安一趟。最後告訴你一句話:
南京的情形是戲中有戲(暗指何應欽的謀)。”⑧宋美齡講的是心裏話,倒還是道出一點真情。不過,所說南京是“戲中有戲”問題,近幾年已有人提出異議;有的甚至還談到,在原信的影印件中沒有這句話。真相究竟如何,尚待繼續查考。
“張和端納晤談時,首先告以蔣的安全情形,接著說明他對蔣並無惡意,只要蔣能答應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他們(張、楊)還要擁護他作領袖。端納表示同意張的主張,並願竭力去說服蔣。他又將請蔣搬家被蔣誤會的情形告訴端納,請端納在見蔣時幫助解釋,勸蔣搬家。端納也答應了。
“當晚,張陪端納一起去見蔣介石……端納說:‘我這次是受蔣夫人的委托而來的。同張漢卿將軍談話以後,我首先向蔣先生告慰,就是張將軍對蔣先生並無惡意,只是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只要蔣先生答應這個要求,張楊兩將軍還要竭誠擁護您做領袖。我認爲這個主張不僅是張楊兩將軍的主張,也是全中人民的迫切要求,而且許多西洋人(暗指英美)也贊成。蔣先生若能接受這個主張,今後將變爲這樣大大的偉人(說著舉起手高高地比劃著),要是不接受這個主張,今天將變爲這樣小小的人(也俯著身子用手在地下比劃著)。
家和蔣先生個人的安危榮辱就系于蔣先生個人心思的一轉。”蔣介石在這幾天當中本已逐漸了解張楊對他的真實意圖所在,同時也知道自己的生命並沒有什麼危險,現在既聽了端納這一段話,又看到了宋美齡的信,他的態度轉變了。于是,他面露笑容,‘啊!啊!’連聲,似乎很有所感動的樣子。
“端納見蔣的態度已有轉變,就趁勢提出,請他搬到一個更安全、更舒適的地方去住。蔣至此才了解請他搬家是出于好意,便欣然答應了。張便馬上和端納一起陪著蔣由新城大樓搬到了金家巷高桂滋公館。”⑨
由上面的這些記載看,端納的西安之行,以及他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中的積極作用,是明顯的。後來蔣介石違背諾……
《力挽狂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