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8歲的張忠謀,1958年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獲碩士學位。後與集成電路發明人傑克·科比等人同入美德州儀器公司,並在此揚名。43歲時再入斯坦福大學,獲電子專業博士學位。1987年回到臺灣,創立臺灣集成電路公司,把臺灣的製造業名聲推至頂
。
從1994年開始,張忠謀領導的臺灣集成電路公司,連續三年營業額倍增,獲利從35%到40%,再到50%。1997年銷售額爲13億美元,盈利達5.35億美元。其卓越的表現被美《商業周刊》評爲1997年度全球25位最佳管理者之一。
●張忠謀最愛說:“大策略看市場,小策略看對手”。
●“只做代工,不與客戶競爭的永續原則”是張忠謀爲企業立的信條。
●身爲領頭羊,張忠謀指出:“每件事都是經理人的當務之急。”
●媒評論張忠謀:“他是一個讓對手發抖的人物”。
●關于未來,張忠謀說:“今天成功,不代表5年、10年後會成功,也不代表今年會成功。”
“改變了産業遊戲規則(指沒有自己的産品,又幫別人代工),半導業史上理應記載他一筆。”
商業周刊1997

臺灣集成電路公司能克敵製勝,贏得世界第一,靠的是正確的策略。在張忠謀20余年領導生涯中,他非常注重策略,他認爲大策略看市場,小策略看對手。
大策略通常要靠領導人的洞見,是由多年來讀書、觀察、談話、思考而來。
擬訂策略更是要著眼未來,領導人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想未來、規劃未來,董事長應該花75%的時間想未來,總經理應該花50%的時間想,副總經理應該花25%的時間想。領導人也應該不斷給經理人出問題,逼他們想公司的未來。
滿頭銀發、深邃的眼神,他不屬于沖鋒陷陣的典型,也沒有熱情洋溢的領袖魅力,60多歲依然揮軍作戰的他,沈默、神秘,卻又准狠、嚴厲,一出手就要打防級戰爭。70年代他就掀起全球半導
大戰,被
際媒
喻爲讓競爭對手發抖的人。
在被譽爲世紀金礦的黃金産業——半導業內,誰能挑戰英特爾公司?誰能撼動摩托羅拉公司?
臺灣集成電路公司不但讓英特爾、摩托羅拉成了手下敗將,而且將半導業從一片荒原點化成綠洲。知道這艘所向披靡的旗艦,它的船長是誰嗎?他就是張忠謀。
清晨八點,一輛黑的奔馳轎車,從臺北緩緩馳向新竹。
車裏的張忠謀,穿著黃綠格子交織的襯、米
西褲。車裏出奇的靜,沒有音樂,古典的、現代的都沒有;沒有新聞,車上的大哥大,僅供緊急時用,唯一能聽到的聲音是,只有當他點燃煙鬥時發出的嗤嗤聲。
窗外喧囂、雜鬧,張忠謀的沈靜,似乎與窗外的城市搭不上調,看起來,他甚至很孤寂。踏入他的辦公室,簡單的陳設,簡單的人——一位秘書,一位收發,很難想象這是坐擁上億美元的董事長辦公室。
但是一踏入臺灣集成電路公司,霎時,感覺到張忠謀並不孤寂。來回奔走的工程師,徘徊走道的經理,都揮灑出張忠謀的影子——精確、敬業、嚴謹。10年來,臺灣集成電路公司一群30出頭的員工,從平地搭起一磚一瓦,在貧瘠的土壤中,栽起成蔭大樹,以全世界第一家專業代工半導公司出現(不生産自己産品,設計公司拿圖樣,請臺灣集成電路公司生産),創新産業競賽、撼動競爭規則。臺灣集成電路公司,讓臺灣的半導
業首度在
際揚名。催生者、領航者、運籌帷幄者,始終都是這位沈靜的董事長——張忠謀。
今年67歲的張忠謀,是亞洲薪最高的經理人之一,年薪加紅利超過100萬美元。他領導的企業——臺灣集成電路公司,1997年銷售額爲13億美元,盈利5.35億美元,是全臺灣最賺錢的企業。
半導,從電話到冰箱,從宇宙飛船到衛星,無所不在,是電子産品的心髒。半導
市場快速成長,至公元2000年,産值將達3000億美元,被譽爲世紀金礦産業。世界各
競相投入此産業,白發、沈靜的張忠謀,正在默默建構半導
王
,采掘此世紀金礦。極少公開露面的張忠謀,以長遠的思考、宏觀策略,以及細密的執行力見長,在
際科技産業界舉足輕重。
張忠謀領導四家高科技公司——臺灣集成電路公司、世界先進、慧智、美晶元科技。在張忠謀的企業版圖中,還除了旗艦——臺灣集成電路公司是世界半導
業裏第一家專業代工的公司外,有很多“唯一”。在臺灣的半導
公司,都由美日轉移技術,世界先進是唯一技術自主的公司,而且更遠在美
矽谷。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說:“企業必須選擇一套與衆不同的策略,才有持久的競爭力。”張忠謀正是這一言說的
現者。
出了臺灣,更能發現他的聲譽及影響力。
美《商業周刊》指出:“臺灣集成電路公司改變了産業遊戲規則(沒有自己産品,只幫別人代工),半導
産業史上會記載他一筆。”
張忠謀與半導淵源深厚,40年前,張忠謀與半導
開山始祖摩爾(gordon moors,英特爾創辦人)同時踏入半導
界,與集成電路發明人傑克·科比(jack kilby),同時進入美
德州儀器公司,那一年,他正好27歲,是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碩士生。
在60、70年代的臺灣,絕大多數人還沒聽說過半導。隔著太平洋的張忠謀,已在指揮世界第一大半導
公司——德州儀器公司,開疆拓土,痛擊競爭對手,英特爾、摩托羅拉都曾是他的手下敗將。“掀起全球半導
大戰,讓競爭對手發抖的人,”1974年5月號的電子雜志,這樣描述當時43歲的張忠謀。
張忠謀在他德州儀器1-4世紀的歲月,正是半導百家爭鳴、動辄風雲變幻之際。有企業如流星,一閃而逝,有企業盛極而衰,更多企業虎視眈眈,乘勢而起。張忠謀運籌帷幄,縱橫脾睨。1972年,他接下全球半導
業資深副總裁職位,德州儀器交給他“世界第一”的冠冕,他自始至終緊緊握住,絲毫不給別人觊觎的機會。
當時半導是新興行業,産業混沌,沒有數據,沒有先例,全靠他的判斷力和洞察力彙成策略,再以此建立克敵製勝的團隊。現今他的部屬分散于世界各地,有的在矽谷、有的在歐洲、有的仍留在德州,但談起那段和張忠謀一起打拼、橫掃敵軍的日子,仍覺得那是他們生命中的gāo chá……
《半導體曆史的裏程碑——臺灣集成電路公司董事長張忠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