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挑戰世界的華人企業家——宏基電腦公司總裁施振榮上一小節] 施振榮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的想象力。他的目標是建立一種全新的跨公司,通過“三大贏的策略”來實現,即用以改造流程的“快餐店模式”(fast food model)、用以改造組織的“主從架構(client-server organization strucwe)和在新的經營學下産生的“全球品牌,結合地緣”(a global brand with alocal touch)。
建立這個全球的高度自治的宏基集團,核心是“當地
權過半”。即海外子公司的大部分
權由當地人擁有,並由當地人經營。這個目標第一步便是抛出宏基
際電腦公司(宏基的子公司)37%的
份(acer computer international),
票出現在新加坡的證券交易所榜上。施振榮打算給投資者更多的機會買下宏基的
份,通過以後的5年內在美
、歐洲和拉了美洲建立19家子公司來實現這一目標。一位資深的美
市場分析專家對施振榮這項計劃印象深刻。他認爲施振榮的“全球名牌,結合地緣”的經營方式是很獨特的。就像施振榮所希望的,如果當地的電子配件銷售商買了宏基的
份,便極大地刺激他們在當地的商店裏促銷宏基電腦。
施振榮的雄心不僅局限于建立一個新的際化管理模式。他也夢想擴展在微
理器基礎上大量生産新産品的生産能力。這些新産品包括數碼電話,價廉物美的傳真機。他將准備引進一種新的多媒
放映機,這種放映機集電視、電子遊戲機和光盤放映于一身。施振榮的目標便是要“挑戰日本在消費
電子行業的霸主地位”。

像許多領袖人物一樣,施振榮的少年時代充滿坎坷。他出生于臺灣西海岸的港口城市鹿港。他家很窮以至于他上了高中後才穿上皮鞋。父在他3歲時就因病去世,留下他和母
相依爲命。母
對他一生影響很大。爲了謀生,母
賣鴨蛋、文具、織毛
、甚至一度擺起槟榔攤。施振榮成功後,不止一次提到他童年時賣鴨蛋的經驗。
他曾經幫著在店裏同時賣鴨蛋和文具。鴨蛋一斤3元,只能賺3角,差不多是10%的利潤,而且容易變質,沒有及時賣出就會壞掉,造成經營上的損失;文具的利潤高,做10元的生意至少可以賺4元,利潤超過40%,而且文具擺著不會壞。看起來賣文具比賣鴨蛋好,其實,施振榮講述經驗說,賣鴨蛋所得遠比文具多。
鴨蛋利潤薄,但最多兩天就周轉一次,文具利潤高,但有時半年一年都賣不掉,不但積壓成本,利潤更早就被利息吃掉。鴨蛋薄利,但是多銷,所以利潤遠遠大于周轉慢的文具。施振榮後來將賣鴨蛋的經驗運用到宏基,建立了“薄利多銷模型”。
除了能在數學上得a外,小施振榮其實是一個十分害羞,並且盡量避免在課堂上說話的男孩。但是他的母不斷地刺激他要具有冒險精神,並曾把他送到臺北,讓他獨立生活上幾個月。施振榮于1964年考取了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在那裏他成了一名學生領袖。作爲班上最拔尖的學生,他創建了攝影、橋牌和網球俱樂部。施振榮回憶道:“我學會了怎樣
理人際關系和組織活動,由此我獲得了自信和提高了知名度。”現在,施振榮的母
與他一家生活在臺北,母
仍掌管家務,並且一直給他提出很多建議。
施振榮在1972年獲得碩士學位後,便在榮泰電子公司找到一份工作,擔任設計師。榮泰電子公司是由一個家族經營的公司。在那裏,他身經曆了這個公司的衰落,讓他改變了對臺灣商業文化的觀點。曾經興隆的榮泰公司因爲其家族成員紛紛抽資到屬于自己的公司去,導致了榮泰的倒閉。施振榮說道:“中
傳統的家族公司總是把公司的資金與家族的錢混在一起,也很少聽取下屬的意見,所以我必須找到一種更好的經營方式。”
1976年,施振榮與一些朋友以25000美元起家創辦了多技際公司(multitechinternational)。後又改名爲宏基(acer),它取自于英文單詞尖銳(acute)和鋒利(shmp)的拉丁詞根。公司最初投資在微
理芯片上。施振榮是屬于最早看出微
理器潛力的技術人員之一。微
理芯片已是今天pc電腦的核心,它推動了新的工業革命。在等待這場新技術革命到來的時候,宏基只是設計一些流行的電子産品,像掌上型電子遊戲機之類的産品,施振榮通過與技術人員分享技能和利潤來維護他們的利益。畢竟,他們是宏基最早的投資者。施振榮的母
與其他家庭成員也紛紛投資,爲公司出力,但他們並沒有受到特殊的優待,在創業初期,施振榮和其他員工每天都要工作14個小時。
現年51歲的葉紫華在大學裏念的是工商管理專業,嫁給施振榮後,她也是宏基的創始人之一。他們倆就像創辦美《讀者文摘》雜志的德威特夫婦一樣。在創業初期,葉紫華管理賬本,也曾在顧客來到之前清洗一層一層的樓梯,也曾坐在摩托車後面四
收錢。現在她仍是宏基的財務督核。宏基現在委托一家
際會計事務所來管理財務。由于受到榮泰電子公司倒閉的影響,施振榮不准其他的家庭成員進入宏基工作。他曾許諾不會讓他的三個孩子在學業完成後進入宏基。
施振榮常說:“宏基能夠快速成長,從有形資産來看,是靠員工投資籌集大多數資金(前七年百分之百由同仁投資,1988年票上市時尚高過七成);從無形資産來看,是同仁的高度向心力。而緊密結合公司與同仁的力量,就是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一群人共同的價值觀。它的産生,除了要有相同的目的、理想之外,對做事的原則和方式也必須認同。它絕不是口號,而是日常的實際行動,但它需要口號作爲溝通工具,因爲有效的溝通有助于共識的達成。因此一般而言,人數愈少,愈容易凝聚共識,反之,人數愈多,就愈不容易達成。
宏基今日的企業文化是從草創期11個員工的小規模開始營造。有些情景,至今仍曆曆在目。44歲的劉子龍現在是宏基際電腦公司的經理,他回憶道:在創立宏基的第二年,他去應聘工程師職位,當時施振榮就曾坦誠相告:“宏基薪
不高,但微
理器一定有前途;宏基能不能活下去,我也沒有把握,但我相信只要你努力,即使宏基倒閉,到
都會要你。”劉子龍說:“這就是施振榮的風格,他總是很坦誠的把真實情況告訴你,即使對公司的合作夥伴也是一樣。”與施振榮一起創立公司的副總……
《挑戰世界的華人企業家——宏基電腦公司總裁施振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