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柯靈>神·鬼·人——戲場偶拾

神·鬼·人——戲場偶拾

柯靈作品

  

關于土地

  土谷祠,在浙東的農村裏,是一種權威的殿堂,它幾乎支配著絕大多數“愚夫愚婦”的心靈。按時燒香,逢節頂禮,謹願者一生受著淩虐,不但毫無怨尤,並且往往退而自譴,以爲倘不是無意中曾獲罪戾,必定是前世作孽的報應,還得在土地神前獻出點點滴滴的血汗錢,去捐造門檻,購買玻璃燈油,表示虔心忏悔,以免除死後的災難。因爲這正是人們死後後必經的第一關,根據傳說,無常拘了人們的靈魂,首先就得到土谷祠去受鞫的。所以我們鄉間的風俗,病人一斷氣,家屬就得哭哭啼啼地到土谷祠裏“燒廟頭紙”,其實是代死人打招呼——“燒廟頭紙”的大抵是“孝子”,而“孝子”雲者,又並非“二十四孝”中人物,不過是死者的兒子的通稱,不知怎麼,老子或老娘一死,兒子就被通稱爲“孝子”了。

  民間的疫疠,田産的豐歉,據說也全在土地神的權限之內。遊魂入境,須先向土地注冊;老虎吃人,也得先請求批准。這一位“裏廟之神”,照職位看來,大約是冥府的地方長官之類吧;然而他不但執掌yin間的政情,還兼理陽世的人事,其受人敬畏,實在也無怪其然。

  關于土地的法相,我小時候曾在故鄉的土谷祠裏瞻仰過,峨冠博帶,面如滿月,莊嚴而慈祥,真像一位公正廉明的老爺。旁邊坐著的土地娘娘,也是鳳冠霞帔,功架十足。然而奇怪,一上舞臺,他們卻完全走了樣。

  在紹興戲——並非目前上海的“越劇”,而是在當地稱爲“亂彈班”的一種戲劇裏,觀衆所看見的土地,就完全是另一 種面目。黃se的長袍和頭巾,額前挂著扁扁的假面具,一手拐杖,一手麈尾,一部毫不漂亮的花白胡子。更奇怪的是鼻子上塗著白粉,完全跟小醜一樣,猥瑣而可笑,跟廟裏塑著的,不可以道裏計。(在京戲裏所見的,仿佛也是這樣。)而扮土地的演員,也大抵在生旦淨醜以外,連名稱也沒有的“大橹班長”之流。——紹興的亂彈班,每班都用一只夜航船一樣的大船,載著全班演員和道具,漫遊于村鎮之間,演戲前泛舟而來,演完戲放棹而去。船夫兩名,掌橹兼司燒飯,開鑼以後,還得上臺幫忙,扮些無關重要的角se。尊爲“班長”,意存諷刺,正如“紙糊的花冠”之類,鄉下人有時是也極懂紳士的幽默的。

  那地位的低落,也簡直出人意表。據我的記憶,舞臺上以土地爲主角或要角的戲,似乎半出也沒有。大抵是神道下凡、貴人登場的時候,這“大橹班長”所扮的“裏社之神”,這才以極不重要的配角身份出現。三句不離本行,開頭的引子,就是“風調雨順平安樂,家家戶戶保康甯”。冠冕堂皇,正如要人們下車伊始所發表的宣言。但所做的事,又大抵並不如此。只要是略有來曆的神道,對于土地,仿佛都有任意呼召的權利,望空喊一句:“土地哪裏?”他就會應聲而至,驅遣使喚,無不如命,而辦的往往只是一些小差,如驅逐小鬼、看管犯人之類。好像是在《寶蓮燈》裏的吧?神仙自然是極其幹淨的,這戲裏卻有一位聖母娘娘未能免俗,跟凡人發生了戀愛,還懷了孕;結果卻終于爲她的令兄二郎神所膺懲,關在山洞裏受苦,石子充饑,山泉解渴,不許再見天日,以肅“仙紀”。當二郎神載唱載舞地宣布著這判決的時候,土地就在旁邊唯唯諾諾地答應。這一回他不再管“風調雨順”,只好做監獄裏的牢頭了。神仙畢竟比凡人聰明,類似以防空壕代集中營的辦法,他們是早已發明了的。

  遇見一些落魄貴胄、失路王孫——自然以將來就要飛黃騰達的爲限,土地就搖身一變而爲保镖,跟在後面,使他們“逢凶化吉,遇難成祥”。有時他們蒙了冤屈,當庭受審,要打屁gu了,土地還得撅臀以承,被打得四面亂跳亂叫;而被打屁gu的本人,則因爲自己毫無被打的感覺,又不知道冥冥中還有土地在代受苦刑,瞪起眼睛,弄得莫名其妙。

  看到這裏,臺下的看客們禁不住笑了,笑的是土地的狼狽。

  這也實在是令人“忍俊不禁”。——托權貴之蔭余,仰強梁之鼻息,唯唯諾諾,志在苟全,剝tuo了尊嚴和威勢,表現在戲劇裏,他不過是冥府的狗才!

  但在戲臺以外,鄉下人對于土地,卻仍舊十分尊敬,供在廟堂,像尊敬所有的神明一樣。我想,這大概是因爲鄉下人知道土地雖然渺小,對于老百姓,卻依然居高臨下,cao著生殺予奪之權的緣故。

關于女吊

  魯迅先生曾經介紹紹興戲裏所表現的女吊——翻成白話,也就是“女xing的吊死鬼”。他以鋼鐵似的筆觸,勾勒出壯美的畫面,以爲這是“一個帶複仇xing的,比別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強的鬼魂。”

  這自然是獨到而精確的見解。《女吊》的寫作,又正當杌陧之年,針對著“吸血吃肉或其幫閑們”的死之說教,猶如閃電劃過暗空,朗然提供這麼個勇于複仇的鮮明的形象,作者的深心,我們更不難了解。但提到女吊,要說單純的印象,就我從小看戲的經驗,那麼她的峭拔淩厲,實在更動人心魄。

  最刺目的,幾乎可以說是對于視覺的突擊的,是女吊的se彩。如果用繪畫,那麼全ti構成的顔se只有三種:大紅、黑和白,作著強烈的反射。紅衫、白裙、黑背心,蓬松的拔發,僵白的臉,黑臉、朱chun、眼梢口角和鼻孔,都挂著鮮紅的血痕。這跟上海有些女xing的摩登打扮,雖然可以找出許多共通點來——至少是情調的近似,可是,說句實話,那樣子實在不大高明,要使人失卻欣賞的再氣的。

  《目連》是鬼戲,所以可以看到在別的戲劇裏所沒有的男吊;女吊出場,也有特別緊張的排場和氣氛。但在普通的紹興戲裏,她也是一位跟觀衆極熟的常客,動作唱詞都差不多,就是唱詞沒有幫腔,不佐以喇叭聲,情形就松弛得多。——那是一種很奇特的喇叭,頸子細長,吹奏起來,悲涼而激越,鄉下人都叫做“目連嗐頭”,似乎是專門號召鬼物的音樂,《目連》戲以外,就只有喪家做道場才用它,夜深人靜,遠遠地聽起來,令人毛骨悚然。

  “《目連》戲以外,就只有喪家做道場才用它,夜深人靜,遠遠吊以手掩面,低著頭出現了。(舊劇裏面,好像神佛出場,不用焰火,用以表示其身份的特殊;然而鬼中的女吊出場大抵用焰火,而神中的土地出場就未必有,這是兩種很有趣的例外。)她雙手下垂:一手微伸,一手向後,身ti傾斜,就像一 陣鬼頭風似地在臺上轉。我小時候膽很小,看到這裏,照例戰戰兢兢,閉起眼睛,不敢加以正視;直到後來大了一點,才有勇氣去對面:看她接著就在戲臺中央站定了,一顆蓬松的頭,向左、向右……

《神·鬼·人——戲場偶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神·鬼·人——戲場偶拾》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