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我們讓每天更好上一小節]海爾總裁講的那樣,如果你能與其他公司合作,你就會在創新方面做的更好。在這一點上,我們確實希望同海爾公司合作,以生産更好的洗滌劑和洗機,幫助客戶洗得更安全,更幹淨。
主持人:
張先生,海爾的産品大概分17個門類,3000多個品種。數字對嗎?
張瑞敏:
42個門類,8000多個品種。
主持人:
大的多了,在所有的産品當中,剛才我提到的問題您又做何解釋呢?
張瑞敏:
我想不是製造需求,我想應該是創造需求。因爲消費者對于我們來講,消費者在商場裏頭從來不只買一臺冰箱或者洗機,他買的不是一臺冰箱,他買的是新鮮的食物,他買的也不是一臺洗
機,他買的是最合適的、最幹淨的一件
服,可以洗幹淨的
服,也就是說他買的是它的功能,因此對這個要求,永遠沒有止境,我們要不斷地去開發,不斷創造需求,像我們的冰箱不斷開創新的,洗
機也是這樣的。而且用戶到底有哪些具
需求這很難說,比方說北京人,一開始喜歡大冷凍室冰箱,爲什麼?因爲80年代過年的時候發東西特別多,什麼肉、魚,他就喜歡要大冷凍室,但是現在大的農貿市場都非常多,不需要,所以它現在冷藏室要非常大,這些都是根據生活變化隨時去了解,如果你不能隨時地改變,可能就沒人去要這個産品。所以我認爲應該是創造需求,創造顧客。
主持人:
那麼這也正好應了寶潔公司的一句話,他的口號就是“we make everyday better”(我們讓每天更好),海爾有沒有相似的口號?
張瑞敏:
真誠到永遠。
主持人:
真誠到永遠就是爲客戶爲消費者永遠著想。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說像海爾,我們知道在內以售後服務聞名的。那我想寶潔公司的産品,可能香波、洗
粉質量恐怕不需要什麼售後服務,是不是德克·雅格先生在這方面你覺得日子更好過一些?
德克·雅格:
我覺得我們的生活跟海爾一樣,同樣非常艱辛,因爲我們的售後服務是不同的。因爲消費者他隨著時間的推移,然後他們自己産生了一種傾向,他喜歡這種産品,或者不喜歡這種産品。如果他們喜歡我們的産品,我們必須知道,因爲這意味著他們下次還會買我們的産品。比方一年一個人要買洗發買10次,買15次,他們下次買什麼牌子很重要,所以我們要同客戶聯系,了解他們的反映。比方在美
,我們現在每年有200多萬個電話打進公司,他們可以發表意見,可以向我們提建議,甚至可以抱怨,他們有時確實這樣做了,我們必須非常謹慎認真地聽取他們的意見,因此我們同客戶的對話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候我們犯了錯誤,比方某一個産品不太合適,然後我們迅速把它替換掉了。所以我們跟海爾的售後服務是屬于不同類型的,但是基本的理念是一樣的。
主持人:
那麼現在我想請一些他們的上帝來提問,有嗎?有想提問的嗎?
提問:
我想請問寶潔公司總裁,寶潔自1988年在廣州設立第一個中企業以來,在中
已經有11家合資或者獨資的子公司,那麼寶潔在中
市場這麼快地發展,有沒有遇到中
民族日用化學工業企業強有力的競爭。或者換一句話說,你認爲寶潔在中
市場上的成功,是因爲寶潔實力的強大,還是因爲中
民族日用化學工業企業實力太弱,那麼另外寶潔公司現在和漢高、花王以及利華在中
洗滌劑市場上展開激烈的競爭,那麼寶潔有沒有優勢,如果有的話優勢何在?
德克·雅格: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出,謝謝你。從一開始我們在中
就有衆多的競爭對手。有很多其他跨
公司,也已進入中
的市場,包括聯合利華、漢高。我們同樣和很多的中
公司在這裏進行競爭,這些中
的公司做得越來越好,做出的産品也非常出
,因爲我們是相互學習的,一個公司成功的話,其他公司會向他們學習的,而且他們也下大力量做出産品,至少是一樣的
平,有些情況下還要提高
平。
第二個問題是優勢的問題,寶潔和其他公司相比可能有一個優勢,就是說我們是一個全球的公司,我們在世界上的70個
家有企業,我們的産品銷往140多個
家。我們在世界各地建立了20個主要的研究中心,最近我們還在北京和清華大學一起建立一個研究中心。因此可以說我們建立了全球
的網絡,在這些網絡當中,我們開展研究,我們進行變革,進行思想、知識方面的更新,這正是寶潔這樣公司的優勢所在。展望未來我確信,我們將繼續面臨日本和中
公司的競爭,有時是非常成功的競爭,這是一件好事,因爲激烈競爭最終受益的是消費者。
主持人:
據我所知,現在我們也看到海爾公司也正在向際化進程邁進,我不知道張先生對于這一點,海爾進入
際市場碰到困難是不是比本土市場要更大一些?
張瑞敏:
對我們來講的話,現在我們的策略就是一個際化的策略,就是進軍
際市場,但是進入
際市場比在
內困難肯定要大的多。現在我們在海外一共設了5個工廠,最大的是在美
,在美
的南卡州,這是中
在美
投資最大,占地面積最大的一個項目。但是對于我們來講可能很多東西都是新的,我們的文化和美
的文化能不能融合到一起去,美
的員工會不會認同我們的這種要求,另外美
的法律來講對我們來說是比較陌生的東西。但是如果不去的話,對我們來講很難有大的發展,去的話風險很大,但是也有成功的可能。因此我們還是盡力去把這個事情做好,因爲現在這個工廠正在建設過程當中,到今年年底會正式出産品。
主持人:
那在美那邊是不是也是聘用本地的員工?
張瑞敏:
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兩個吧,能夠在當地融資,利用當地的資本,利用當地的資本、人力資源。就是在美雇傭的包括經理,比方說我們在美
的銷售公司設在紐約,它的經理、副經理,所有的員工都是美
人,我們只是派一個財務總監去,這種本土化可能對于真正實現這種
際化會有很大的幫助。
主持人:
但是在費用上是不是比較高?
張瑞敏:
美的經理要求底薪就是25萬美金,可能超出一定的指標還有其他的提成,要求對我們來講應該說很高很高。但是我們要的就是美
的市場份額和海爾在美
的這種信譽,如果派我們自己的人去很難做大。這一點,溝通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困難,這樣做利用美
當地的人力資源來做可能好的多。
主持……
《我們讓每天更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