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偵探小說>赤川次郎>赤川自傳第2小節

赤川自傳

第2小節
赤川次郎作品

  [續赤川自傳上一小節]的入社考試及格,以及考上桐朋中學的事。

  那麼珍貴的中榜之一,居然沒去看榜,現在想起來,真是終生遺憾。

  倘若人的一生有所謂的“轉折點”的話,我念六年級時從東京的杉並區搬去中野區的事,就是其中一個了。

  因著搬家,我也從杉並第三小學換去桃guo第三小學。倘若我沒進這間小學的話,大概我也不會投考桐朋中學了。

  在杉並小學時,我的成績一直平平,完全不特出,通訊錄上寫的評語通常是“可有可無”之類,唯一的優點是聽話守規矩而已。但一換去桃園第三小學後,突然成爲班上第三名“模範生”。

  迄今我仍不太清楚原因。這間小學對于投考私立中學相當熱衷,學力也很高,但我一進去,突然就加人“好成績”那一夥了。

  也許學校也有“相投”那一回事。

  我所念的那班的班主任,對考試特別熱心,十分留意其中五六名模範生,加以特殊指導。于是我也加入其中。

  我被班上同學看成“成績好”,心情多少有點不同,其實自己並沒實力,也不太想念私立中學,並不怎麼用功。

  每天提早一小時上學,接受額外補習課程,而我認真去上的只有起初幾天,以後只是早到,在學校的運動場閑逛過去。

  對對對,我念這間學校時,在音樂課上獨唱過,甚至有人說我“歌聲不錯,加入合唱團如何?”

  看來我和這間小學的相生很好,證據是從此以後,從來沒有人說我“唱得好”!

  另一方面,我幾乎沒讀過《少年少女文學全集》之類的書,取而代之的是當時出版五六種的漫畫月刊雜志。

  《少年》、《冒險王》、《少年畫報》……就如今天的孩子們期待《少年雜志》、《少年星期日周刊》之類一樣,我也每天沈迷地閱讀各種月刊漫畫雜志。

  在我是小學生的時代,以手冢治蟲爲首的漫畫家陸續登場,提供各種故事xing豐富的長篇漫畫。我之認識故事的趣味xing,乃是透過這一類的漫畫而來的。

  拜漫畫所賜,我也學到了漢字。只是那是我在學習之前學到的緣故,我的漢字筆順,迄今還是亂七八糟的自我流派。

  我開始模仿和畫自己的漫畫,跟念小學差不多同一時期。四年級時,我爲自己所作的故事而沾沾自喜。由于不需要給別人看,我把麻煩的對白全部省略掉,用一支鉛筆在白紙上亂塗亂畫,多的時候一天塗滿一兩本白簿子。

  我的興趣從漫畫,擴展到鉛字的畫是什麼契機,已經記不清楚了。

  不過,在中野區的家後巷恰好有一間圖畫出租店,則是理由之一。

  一天五元,總之很便宜的代價,就能讀到各種小說。不過出租生意似乎不太好做之故,幾年間換過好幾種生意的樣子。

  在這裏租來讀過的書籍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幾本江戶川亂步全集。在那之前,只知道《少年偵探團)和《怪人二十面相》,以爲亂步只有這些著作,然而讀到他的《yin獸》、《帕諾拉馬島奇談》,其中充滿幻想、怪異、se情的異樣氣氛,給小學生的我留下強烈的印象。

  小說具有如此一面的世界。有生以來,我第一次模糊地碰到文學”有毒”的部分。

  但我不能在學校裏看江戶川亂步的書。怎麼說,我是“模範生”嘛。

  因此在讀書時間,我選讀了外guo文學。其他同學讀的是《小公子》、《法蘭達斯之犬》之類,我對這些瞧不起眼,讀的是司湯達的《紅與黑》,而且洋洋得意。

  當然不可能看懂內容。總之,我開始接觸文學,一半——不,八成是“虛榮心”作祟,這是老實話。

  不過,撇開動機不談,當我把這些書從頭讀到尾之後逐漸對小說世界産生了憧憬。

  看書最要緊的畢竟是“習慣”。習慣以後,無論怎樣的長篇都不覺得辛苦,一旦暫時放下時,再用眼睛追隨鉛字就痛苦了。

  萬事起頭都不難,難在于持續下去。

  如此這般,我就升上了桐朋中學,如前所述,我之所以不去看榜,是因我以爲肯定落榜的關系。

  這也是我搞不清楚的事情之一。總之,入學試只考數學和guo語,原本數理方面不好的我,入學試的數學問題幾乎全都不懂。

  另一名一同投考的同班同學,很有自信地表示大致上都懂,而我連話也說不出,心情淒慘。可是放榜時,我合格,他落榜了。

  迄今我常懷疑是不是有什麼搞錯的地方。現在寫了出來,說不定被桐朋取消畢業資格,還是不提的好。

  總之,此後的六年間,我從當時連商店街也不多一條的guo立市(如今是高級住宅區),每天搭電車去上學。

  電車往返一小時,過了六年。這一小時提供我不少閱讀時間。

  倘若我沒進桐朋,而是念附近的區立中學的話,包括另外花精神投考高中的時間在內,我的閱讀量恐怕少掉許多吧!

  初中一年級,我從這一年起,開始正式接觸“書”。

  3、邂逅

  桐朋中學有所謂的“圖書時間”,在圖書館讀自己喜歡的書,寫感想文。而我稍微乖僻,當大家在看圖書館的書期間,獨有我一個人在看家裏帶來的書。第一本是河出書房出版的《綠版世界文學全集》之中的赫塞第一卷。

  所謂的“綠版”,如今在書店也能看到。沈著的綠se釘裝、文字和大小非常易讀,收集了不少作品。整整齊齊地裝在盒子裏,當時賣三百九十元一卷,現在想起來,便宜得難以置信,那時我每個月的零用錢是五百元,可說是貴重書籍了。

  這一份書收錄了赫塞的“鄉愁”、“車輪下”和“知與愛”三篇小說,譯者是高橋健二先生。

  德guo特有的林中散步、休假中的徒步旅行、小河嬉shui,只要踏出外面一步,就有大自然在等候的青春,對于每天只顧搭電車上學的人而言,實在羨慕得無以複加。

  讀過“鄉愁”而寫的感想文,獲得老師贊賞,有時覺得十分光彩,更加勤懇看書了。嘿,相當純情吧!

  “車輪下”的主人翁被考試所逼,在自己的能力界限和大人們的虛榮之間擠垮而死去,令我深深感動而引起共鳴。我能ti驗那種心境,則是好幾年以後的事。

  我最喜歡的是“知與愛”,不知重複讀了多少遍。代表“知”的修道士納齊斯,以及選出修道院,出去流lang的“愛”的雕刻家哥德蒙之間的友情,這是赫塞少有的lang漫趣味作品,理所當然的,我對生活在藝術道上,受到女xing愛戴的哥德蒙有共鳴感,而且向往。

  其後,我沈迷在赫塞的作品中,《德米安》、《庫奴魯布》、《西達爾他》、《美麗的青春》……

  除了最後的長篇小說《玻璃珠演戲》之外,赫……

《赤川自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赤川自傳》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