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公民某甲上書,請每縣各設大學一所,添設監獄兩所。
被斥。
有公民某乙上書,請將共産主義者之産業作爲公産,女眷作爲公妻,以懲一儆百。半年不批。某乙忿而反革命,被好友告發,逃入租界。
有大批名人學者及文藝家,從外洋回,于外洋一切政俗學術文藝,皆已比本
者更爲深通,受有學位。但其尤爲高超者未入學校。
科學,文藝,軍事,經濟的連合戰線告成。
正月初一,上海有許多新的期刊出版,〔2〕本子最長大者,爲——
文藝又複興。文藝真正老複興。宇宙。其大無外。至高無上。太太陽。光明之極。白熱以上。新新生命。新新新生命。同情。正義。義旗。刹那。飛獅。地震。阿呀。真真美善。……等等。
同日,美富豪們聯名電賀北京檢煤渣老婆子等,稱爲“同志”〔3〕,無從投遞,次日退回。
正月初三,哲學與小說同時滅亡。
有提倡“一我主義”者,幾被查禁。後來查得議論並不新異,著無庸議,聽其自然。
有公民某丙著論,謂當“以治
”〔4〕,即被批評家們痛駁,謂“久已如此,而還要多說,實屬不明大勢,昏愦胡塗”。
謠傳有男女青年四萬一千九百二十六人失蹤。
蒙古近赤俄,公決革出五族,以僑華白俄補缺,仍爲“五族共和”,各界提燈慶祝。
《小說月報》出“列入世界文學兩周年紀念”號,定購全年者,各送優待券一張,購書照定價八五折。
《古今史疑大全》〔5〕出版,有名人學者往來信劄函件批語頌辭共二千五百余封,編者自傳二百五十余葉,廣告登在《藝術界》,謂所費郵票,即已不赀,其價值可想。
美開演《玉堂春》影片,白璧德教授評爲決非盧梭所及。〔6〕有中
的法斯德〔7〕挑同情一擔,訪郭沫若,見郭窮極,失望而去。
有在朝者數人下野;有在野者多人下坑。
綁票公司票漲至三倍半。
女界恐大或有被割之險,仍舊束
,家長多被罰洋五十元,
帑更裕。
〔8〕有博士講“經濟學精義”,只用兩句,雲:“銅板換角子,角子換大洋。”〔9〕全世界敬服。
有革命文學家將馬克思學說推翻,這只用一句,雲:“什麼馬克斯牛克斯。”〔10〕全世界敬服,猶太人大慚。
新詩“雇人哭喪假哼哼”流行。
茶店,浴堂,麻花攤,皆寄售《現代評論》。〔11〕赤賊完全消滅,安那其主義將于四百九十八年後實行。〔12〕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二八年一月二十八日《語絲》周刊第四卷第七期,署名楮冠。
〔2〕關于當時出現的一些期刊,作者稍後在《“醉眼”中的朦胧》一文中曾說過:“舊曆和新曆的今年似乎于上海的文藝家們特別有著刺激力,接連的兩個新正一過,期刊便紛紛而出了。他們大抵將全力用盡在偉大或尊嚴的名目上,不惜將內容壓殺。”(見《三閑集》)可參看。
〔3〕關于美富豪稱北京撿煤渣老婆子爲“同志”,參看本卷第548頁注〔2〕。
〔4〕“以治
” 蔣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爲實行反共反人民的獨裁統治而提出的口號。他在一九二七年四月三十日發表的《告全
民衆書》中鼓吹:“我們是主張‘以
治
’爲救中
的唯一出路”,“我
民
是負責的政
,所以我們不許共産
混雜在裏面,……我們‘以
治
’的主張,自有苦心精義。”
〔5〕《古今史疑大全》 這是影射顧颉剛的《古史辨》而虛擬的書名。一九二六年六月,顧颉剛出版了《古史辨》第一冊,內收他自己和胡適等人所作討論中古史的文字及往來信劄;書前有他的一篇自序,詳述其身世、環境、求學經過與治學方法等等,長達一○三頁,就像是他的自傳。書中各篇,往往以主觀武斷的態度對待古代的史實和人物。
〔6〕《玉堂春》 敘述妓女蘇三(玉堂春)遭遇的故事。最早見于《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以後被改編爲彈詞、京戲、評劇、電影等等。按白璧德文藝思想的追隨者梁實秋在論盧梭關于女子教育的意見時,曾說男女“人格”有差別,“正當的女子教育應該是使女子成爲完全的女子”。(參看本書《盧梭和胃口》)這裏是說,像玉堂春那樣被踐踏的女,應該是最符合梁實秋的理論的所謂“完全的女子”。
〔7〕中的法斯德 大概是指高長虹。法斯德即德
作家歌德詩劇《浮士德》中的主角浮士德,是歐洲傳說中的一個冒險人物。高長虹在《1925北京出版界形勢指掌圖》內曾說:“魯迅則常說郭沫若驕傲,我則說他的態度才能倒都好,頗有類似歌德的樣子。”又說:“聽一個朋友說,……郭沫若醉後寫了一副對聯給周作人,意思是什麼成文豪置房産之類”。文中所說“同情”也是高長虹的話,參看本卷第499頁注〔2〕。按高長虹說魯迅“常說郭沫若驕傲”,完全出于“捏造”,參看《兩地書·七三》。又所說郭沫若寫對聯給周作人,亦無其事。
〔8〕關于束受罰,參看本卷第469頁注〔6〕。
〔9〕指馬寅初。作者在《兩地書·五八》中說:“馬寅初博士到廈門來演說,所謂‘北大同人’,正在發昏章第十一,排班歡迎。我固然是‘北大同人’之一,也非不知銀行之可以發財,然而于‘銅子換毛線,毛錢換大洋’學說,實在沒有什麼趣味,所以都不加入。”
〔10〕指吳稚晖。他在民
“清
”前後,常常發表這種反革命言論。這一句疊見于他在一九二七年五月、七月給汪精衛的信中。按廣州報紙曾稱吳稚晖爲“革命文學家”。參看本書《革命文學》一文。
〔11〕《現代評論》爲了擴大銷路,曾在該刊“特別增刊”第一號(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八日)刊登“《現代評論》代售”一表,分“京內”、“京外”、“
外”三欄,詳列代售
一百多
,其中有百貨店、葯店、實業公司、同善社等等。
〔12〕這是對于自稱無政府主義者的民
政客吳稚晖的諷刺。
參看本卷第459頁注〔16〕。安那其主義,英語 anarchism 的音譯,即無政府主義。
《而已集》擬豫言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大衍發微”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