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的雜耍裏,相聲是最難創作與改編的。在抗戰中,有幾位北京藝人逃到重慶,湊成一個雜耍班子。爲宣傳持久抗戰,他們需要新詞,我曾替他們編製了好幾段歌曲,都被采用。我也試寫相聲。可是,費了不少的力氣,我只寫成了一段,而且是很壞的一段。以後,我就知難而退了。就我所理解得到的,編與改編相聲的困難是:
(一)資料:在現有的那些相聲段子裏,不管形式與寓意如何,它們的資料總是很豐富的,藝人或民間文人創製一段相聲,必是費了許多工夫,去搜集在一個題材下所需要的材料。他們接近民衆或生活在民衆裏,所以觀察與調查都很方便,從而得到一應俱全的參考。他們開一張菜單子,便把一個地方所有的菜名,上自山珍海味,下至鹹菜佐料,都毫無遺漏的調查了來。同樣的,他們對于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也都細心的觀察,所以寫木匠就有木匠的一切工具、行話、姿態、行規;寫醫生,道士……亦然。因此,相聲中的事實與人物多半是精確生動,說出來使人愛聽,而且相信。
一段相聲編好之後,便慢慢的成爲藝人們公有的,于是今天由一位藝人充實一下,明天又由另一位充實一下,一來二去便變成極結實的一段活兒。
這樣,我們若要創造一篇相聲,我們就必須到活圖書館——民間——去觀察,去搜集資料。否則一定碰壁。我們若能幸運的寫成一段,必須交給藝人們去試演,演一回修改一回;藝人和聽衆都是我們的最好的批評者。這工作是忙不得的。
若是改造舊相聲呢,我們必須珍惜那些老材料,不可大刀闊斧的亂刪。要知道,舊相聲段子缺欠的不是資料,而是思想的方向。只要我們能給一段活找出個路子,使那些老材料得到新的氣脈,它就會有了新的生命。
(二)逗哏:相聲以逗哏招笑爲主。它是曲藝中的醜角。這可也就是它的致命傷,因爲:諷刺是招笑的,而相聲中也的確毫不客氣的諷刺過各種人物與各種世態;可是,慢慢的,藝人們只圖招笑,而忘了諷刺;或是諷刺的對象不是貪官惡霸,而是貧苦的民衆;這可就麻煩了。忘了諷刺,相聲便失去了威嚴,而一味貧嘴惡。搞錯諷刺的對象,便黑白不分,很難成爲宣傳的工具。
要改編相聲,我們必須替那些老段子恢複了諷刺,同時要把諷刺的對象弄清楚,好教相聲也擔起點宣傳的,教育的責任。
相聲是要招笑的。因爲要招笑,所以應用了重複,對比,矛盾,等笑的原理中的定律。在這些定律中,被運用最多的是矛盾律。這個定律是說著說著正面,冷不防來個反面,非常好笑。可是,這就使相聲很難盡由正面宣傳的責任,也就是相聲極難改編的主因。去了哏吧,不成其爲相聲;保留著吧,又只是泄氣。在抗日戰爭中,某君寫了一段投筆從戎的相聲,其目的在宣傳青年從軍。可是,因爲它要招笑,結果是未盡到宣傳之責,反而泄了從軍人的氣。我記得,其中的一節是這樣:
甲:你真有愛心!
乙:當然!喝,我就穿上軍,戴上鋼盔,防毒面具,拿起手提機關槍,大槍,戴上盒子炮,刺刀,拉著過山炮。甲:你幹嗎哪?
乙:我給軍隊搬家哪!(包袱一)
甲:你就上了陣?
乙:沒有。
甲:怎麼?
乙:我嚇得忘了穿褲子!(包袱二)
這麼幾句話裏倒有兩個包袱(使聽衆發笑),按著老規矩說,這的確是段好玩藝兒。可是,從它所要盡的責任上說,它不單沒有使聽衆感動,想去從軍,而且把大家的氣都泄淨,而把從軍大事一笑置之了。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幾乎在每一段老相聲裏都可遇到。
那麼,在我們改編相聲的時候,應當怎辦呢?犧牲了宣傳?不對!不要逗笑?也不對!據我看,假若我們能調動,把反動派,貪官汙吏,土豪劣紳等拉來作挖苦的對象,則包袱仍可保留,也還能有宣傳的效果。還以前面引用的一段爲例,假若我們把“乙”口中的“我”,變爲陳誠或白崇禧,豈不大快人心麼?反之,假若我們不能這麼調動一下,那就只好犧牲了逗笑;我們不能爲了逗笑,而作反宣傳。
老相聲中還有個中人特有的笑料,即從父子的輩數與關系上開玩笑。這可以刪去。
(三)言語:舊相聲中有兩種言語,文話和俗話。大概的說,用文言有兩個目的:第一個是引用四書句兒,古文句兒,或一首詩,一節韻文,以表示藝人的有學問,使聽衆佩服。說評書的藝人也常用此法。偶爾也有藝人自己編一段通文言的玩藝(即使不是純粹文言,也排列成四六句兒,怪好聽),去唬高人雅士。第二個目的是利用之乎者也逗笑,暗含看不起讀書人的意思。逗哏的每一用,比如說:“真乃酒囊飯袋也。”或“不亦樂乎?”必把“也”與“乎”重讀,拉出長聲。捧哏的也必報以“別轉文啦,又酸又臭!”
相聲的言語既有可利用文言的傳統,我們現在改編相聲就可以放膽放入新名詞去代替文言。我們也可以利用相聲輸灌新知識新道理,但是我們得把語言排列得很好,使聽衆感到語言之美。我們也可以講演,但須講得有腔有調,俏皮好聽。讓我們隨便編幾句作個例子吧:“人是鐵,飯是鋼。大人沒飯活不了,小孩沒活不長。吃不必山珍海味,喝不必玉液瓊漿,海參魚翅,論起營養,還不如菠菜豆腐湯。”這幾句人人能懂,而且因爲排列的相當齊整,聽衆們便不會感到我們是在講演營養常識。
相聲中的白話部分,用的是純粹的地方話,並隨時加以歇後語,俏皮話,最爲生動好聽。在改編相聲時,我們須學習怎麼運用這種活生生的語言。
舊相聲中也有村野婬穢的詞句,應刪除或改換,以期幽默而不罵街。
根據上面的資料,逗哏,與言語三者的分析,我想出個改編相聲的具辦法。
首先,我把自己所聽過的相聲段子分爲四類:貫活類,即一口氣說完的長段,如《逛隆福寺》,《菜單子》,《戲迷》等。
口技類,即表現藝人的口技的段子,像《繞口令》,《大上壽》(通是歌唱各種民間小調)等。
書史類,即利用書史的段子,如批講《三字經》、《百家姓》、《三志》等。
逗笑類,即純粹逗笑的段子,聽起來很可笑,可是內容很空虛,如《羊上樹》,《幹枝兒》等。
這四類包括不了一切舊有的相聲,不過是姑且這樣分劃一下,好說明如何改造而已。這是個建議,而不是精密的計劃書。若能經我這麼一提醒,由別人製出包羅一切的計劃,便真是抛磚引玉了。
這四類裏,據我看,以貫活類爲最易仿作及改編。這裏的活兒都是由一人一口氣說下去,不需要逗哏,所以仿製及改編都比較的容易。《逛隆福寺》一段是以指錯了路逗哏,而順手兒介紹北京的,京外的,及世界的許多地名兒。最後一大節是一口氣說出世界上多少地名,因爲洋地名不好念,不易記,所以聽衆必報以彩聲。我即參照原本,把世界分爲兩大陣營(新民主主義的與英美帝
主義的),然後把各
地名按這兩系統介紹出來。這麼一來,這一段活便有了新的主題,而且給聽衆們一點點地理知識。
《菜單子》也是貫活,一口氣講出幾百種菜名。我想,還保留一部分原文,而加入營養常識,如菠菜有什麼維他命,豆腐有什麼維他命,仍是一口氣說出,可是添了新東西——替豆腐菠菜吐氣,打倒山珍海味,既可提倡節約,又能介紹正當營養。
《戲迷》和與它類似的段子,都是一口氣講出多少戲名,只講趣味,別無意義。這類老套子不易改編,可不難模仿。舉例說:《戲迷》一開篇便是:“莊叫太平莊,護莊四道河:秦淮河,渡銀河,陽河,孟津河,通著蘆花蕩,落馬湖,有金雁橋,洛陽橋,當陽橋,莊南有武家坡,白馬坡,十字坡。”這很不易改,因爲一改便失去它原有的趣味。可是照貓畫虎,我們滿可以利用這形式,有趣味的介紹新書新劇和新事物,比如說,爲介紹新文藝作品吧,我們就頗可以這麼辦:“李有才在英雄的十月,遇見了白毛女,劉胡蘭,王秀鸾,去三打祝家莊……。”
這麼寫,意義固然沒有多少,可是材料的新穎,編串的巧妙,也不無可取。要知道,我們是搞相聲,不是寫畢業論文。
口技類的段子也不難改。繞口令加上些新的繞口令,給《大上壽》添上一些新歌,即能改頭換面,氣象一新。
書史類的不好改,因爲三本小書,四書五經等已不是大家的必讀書。聽衆們不知道人之初與人之倫是什麼,那麼說到人之初與人之倫是老哥兒倆也就不會招笑。因此,這個形式只好作爲創製相聲的一種參考罷了。假若我們能找到今天大家所熟習的書籍,我們就可以加以批講,介紹某種知識或道理,或給史事以新的解釋。
逗笑類的既是專爲逗笑,沒有什麼內容,即可暫且擱在一邊,不必費力不討好。
有了這抛磚引玉的擬議,我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編的編,改的改,給相聲一些新內容,使它成爲既輕松可喜,又能擔起點宣傳責任的東西。
載一九五○年二月二十六日《新建設》第二卷第一期
……《出口成章》談相聲的改造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習作新曲藝的一些小經驗”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