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沈從文>新景與舊誼>新湘行記

《新景與舊誼》新湘行記

沈從文作品

  ——張八寨二十分鍾

  汽車停到張八寨,約有二十分鍾耽擱,來去車輛才渡河完畢。溪shui流到這裏後,被四圍群山約束成個小潭,一眼估去大小直徑約半裏樣子。正當深冬shui落時,邊沿許多部分都露出一堆堆石頭,被陽光雨露漂得白白的,中心滿潭綠shui,清瑩澄澈,反映著一碧群feng倒影,還是異常美麗。特別是山上的松杉竹木,挺秀爭綠,在冬日淡淡陽光下,更加形成一種不易形容的清寂。汽車得從一個青石砌成的新渡口用一只方舟渡過,碼頭如一個畚箕形,顯然是後來人設計,因此和自然環境不十分諧和。潭上遊一點,還有個老渡口,有只老式小渡船,由一個掌渡船的拉動橫貫潭中的shui面竹纜索,從容來回渡人。這種擺渡畫面,保留在我記憶中不下百十種。如照風景畫習慣,必然作成“野渡無人舟自橫”的姿勢,擱在靠西一邊白石灘頭,才象符合自然本se。因爲不知多少年來,經常都是那麼擱下,無事可爲,鎮日長閑,和萬重群山一道在冬日陽光下沈睡!但是這個沈睡時代已經過去了。大渡口終日不斷有滿載各種物資吼著叫著的各式貨車,開上方舟過渡。此外還有載客的班車,車上坐著新聞記者,電影攝影師,音樂、歌舞、文物調查工作者,畫師,醫生……以及近乎挑牙蟲賣膏葯飄鄉趕場的人物,陸續來去。近來因開放農村副業物資交流,附近二十裏鄉村趕鄉場和到州上做小買賣的人,也日益增多。小渡船就終日在潭中來回,盤載人貨,沒有個休息時。這個覺醒是全面的。八十二歲的探礦工程師丘老先生,帶上一群年青小夥子,還正在湘西自治州所屬各縣爬山越嶺,預備用錘子把有礦藏的山頭一一敲醒。許多在地下沈睡千萬年的煤、鐵、磷、汞,也已經有了一部分被喚醒轉來。

  小船渡口東邊,是一道長長的青蒼崖壁,西邊有個躶露著大片石頭的平灘,平灘盡頭到chu點綴一簇簇枯樹。其時幾個趕鄉場的男女農民,肩上背上挑負著籮籮筐筐,正沿著懸崖下腳近shui小路走向渡頭。渡船上有個梳雙辮女孩子,攀動纜索,接送另外一批人由西往南。渡頭邊shui草間,有大群白鴨子在shui中自得其樂的遊泳。懸崖罅縫間綠茸茸的,崖頂上有一列過百年的大樹,大致還是照本地舊風俗當成“風shui樹” 保留下來的。這些樹木閱曆多,經驗足,對于本地近三 十年新發生的任何事情似乎全不吃驚,只靜靜的看著面前一切。初初來到這個溪邊的我,環境給我的印象和引起的聯想,不免感到十分驚奇!一切陌生一切又那麼熟悉。這實在和許多年前筆下涉及的一個地方太相象了,可能對它仿佛相熟的不只我一個人。正猶如千年前唐代的詩人,宋代的畫家,彼此雖生不同時,卻由于某一時偶然曾經置身到這麼一個相似自然環境中,而産生了些動人的詩歌或畫幅。一首詩或者不過二十八個字,一幅畫大小不過一方尺,留給後人的印象,卻永遠是清新壯麗,增加人對于祖guo大好河山的感情。至于我呢,手中的筆業已荒疏了多年,忽然又來到這麼一個地方,記憶習慣中的文字不免過于陳舊,觸目景物人事卻十分新鮮。在這種情形下,只有承認手中這支拙劣筆,實在無可爲力。

  我爲了溫習溫習四十年前生活經驗,和二十四五年前筆下的經驗,因此趁汽車待渡時,就沿了那一列青蒼蒼崖壁腳下走去,隨同那十幾個鄉下人一道上了小渡船。上船以後,不免有些慌張,心和渡船一樣只是晃。臨近身邊那個船上人,象爲安慰我而說話:“慢慢的,慢慢的,站穩當點。你慌哪樣!”

  幾個鄉下人也同聲說, “不要忙,不要忙,穩到點!”一 齊對我善意望著。顯然的事,我在船中未免有點狼狽可笑,已經不象個“家邊人”樣子。

  大渡口路旁空chu和圓坎上,都堆得有許多經過加工的竹木,等待外運。老楠竹多鋸削成扁擔大小長片,二三百縛成一捆,我才明白在北行火車上,經常看到滿載的竹材,原來就是從這種山窩窩裏運出去,往東北西北支援祖guo工礦建設的。木材也多經過加工chu理,縱橫架成一座座方塔,百十根作一堆,顯明是爲修建湘川鐵路而准備的。令我顯得慌張的,並不盡是渡船的搖動,卻是那個站在船頭、囑咐我不必慌張、自己卻從從容容在那裏當家作事的弄船女孩子。我們似乎相熟又十分陌生。世界上就真有這種巧事,原來她比我小說中翠翠雖晚生幾十年,所chu環境自然背景卻仿佛相同,同樣,在這麼青山綠shui中擺渡,青春生命在慢慢長成。不同chu是社會變化大,見世面多,雖然對人無機心,而對自己生存卻充滿信心。一種“從勞動中得到快樂增加幸福成功”的信心。這也正是一種新型的鄉村女孩子在語言神氣間極容易見到的共同特征。目前一位有一點與衆不同,只是所在背景環境。

  她大約有十四五歲的樣子,除了song前那個繡有“丹鳳朝陽”的挑花圍裙,其余裝束神氣都和一般青年作家筆下描寫到的相差不多。有張長年在陽光下曝曬、在寒風中凍得黑中泛紅的健康圓臉。雙辮子大而短,是用綠膠線縛住的,還有雙真誠無邪神光清瑩的眼睛。兩只手大大的,粗粗的,在寒風中也凍得通紅。身上穿一件花布棉襖子,似乎前不多久才從自治州百貨公司買來,稍微大了一點。這正是中guo許多地方一種常見的新農民形象,內心也必然和外表完全統一。真誠、單純、素樸,對本人明天和社會未來都充滿了快樂的期待及成功信心,而對于在她面前一切變化發展的新事物,更充滿qin切好奇熱情。文化程度可能只讀到普通小學三年級,認得的字還不夠看完報紙上的新聞紀事,或許已經作了寨裏讀報組小組長。新的社會正在起著深刻變化,她也就在新的生活教育中逐漸發育成長。目前最大的野心,是另一時州上評青年勞模,有機會進省裏,去北京參觀,看看天安門和毛主席。平時一面勞作一面想起這種未來,也會産生一種永遠向前的興奮和力量。生命形式即或如此單純,可是卻永遠閃耀著詩歌藝術的光輝,同時也是詩歌藝術的源泉。兩手攀援纜索cao作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個內行,擺渡船應當是她一家累代的職業。我想起合作化,問她一月收入時,她卻笑了笑,告給我:“這是我伯伯的船,不是我的。伯伯上州裏去開會。我今天放假,趕場來往人多,幫他忙替半天工。”

  “一天可拿多少工資分?”

  “嗨,這也算錢嗎?你這個人——”她于是抿嘴笑笑,扭過了頭,面對湯湯流shuishui中白鴨,不再答理我。象是還有話待我自己去ti會,意思是:“你們城裏人會做生意,一開口就是錢。什麼都賣錢。一心只想賺錢,別的可通通不知道!”

  她或許把我當成省裏食品公司……

新景與舊誼新湘行記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新湘行記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