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沈從文>新景與舊誼>春遊頤和園

《新景與舊誼》春遊頤和園

沈從文作品

  北京建都有了八百多年曆史。勞動人民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在北京城郊建造了許多規模宏大建築美麗的宮殿、廟宇和花園,留給我們後一代。花園建築規模大,花木池塘富于藝術巧思, 設備精美在世界上也特別著名的,是十七十八 世紀康熙乾隆時在西郊建築的“圓明園”。這個著名花園,是在百十多年前就被帝guo主義者野蠻軍隊把園裏面上千棟房子中各種重要珍貴文物及一切陳設大肆搶劫後,有意放一把火燒掉了的。花園建築時間比較晚的,是西郊的頤和園。部分建築乾隆時雖然已具規模,主要建築群卻在八十年前光緒時才完成。修建這座大園子的經濟來源,是借口恢複guo防海軍從人民刮來的幾千萬兩銀子, 花園作成後, 卻只算是帝王一家人私有。

  直到北京解放,這座大花園才真正成爲人民的公共財産。

  頤和園的遊人數字是個證明:一九四九年全年二十六萬六千八百多人次,一九五五年達到一百七十八萬七千多人次。 二 十年前遊頤和園的人,常常覺得園裏太大太空闊。其實只是能夠玩的人太少,所以到chu總是顯得空空的。許多地方長滿了荒草,許多建築也搖搖慾墜,遊人不敢走近去。現在一般印象總覺得園子不太大。頤和園那條長廊, 雖然已經長約三 裏,現在每逢星期天遊人就擠得滿滿的,即再加寬加長一倍兩倍,也還是不夠用。

  春天來,頤和園花木都逐漸開放了,每天除了成千上萬來看花的遊人,還有許多來自城郊學校的少先隊員,到園中過隊日郊遊,進行各種有益身心的活動。滿園子裏各chu都可見到紅領巾,各chu都可聽到建設祖guo接班人的健康快樂的笑語和歌聲。配合充滿生機一片新綠叢中的鳥語花香,頤和園本身,因此也顯得更加美麗和年青!

  凡是遊頤和園的人,在售票chu購買一冊介紹園中景物的說明書,可得到極多幫助。只是如何就可用比較經濟的時間,把頤和園重要地方都逛到呢?我想就我個人過去幾年在這個大園子裏住了兩個夏天轉來轉去的經驗,和園子裏建築花木在春秋佳日給我的印象,概括地說說,作爲遊園的參考。

  我們似可把頤和園分成五個大單位去遊覽。

  第一是進門以後的建築群。這個建築群除中部大殿外,計包括北邊的大戲樓和西邊的樂壽堂,以及西邊前面一點的玉瀾堂。玉瀾堂相傳是光緒被慈禧太後囚禁的地方,院子和其他建築隔絕自成一個小單位。到這裏來的人,還可從門口的說明牌子,ti會到近六十年曆史一鱗一爪。參觀大戲臺,得往回路向東走。這個戲臺和中guo近代戲曲發展史有些聯系,中guo京戲最出se的演員譚鑫培、楊小樓,都到這臺上演過戲。戲臺上下分三層,還有個寬闊整潔的後臺和地下室,准備了各種機關布景。例如表演《孫悟空大鬧天宮》或《shui漫金山寺》時,臺上下到必要時還會噴shui冒煙。演員也可以借助于技術設備,一齊騰空上升,或潛入地下,隱現不易捉摸。戲臺面積比看戲的殿堂大許多,原因是這些戲主要是演給專製帝王和少數皇qin貴族官僚看的。演員百余人在臺上活動,看戲的可能只三五十人。社會在發展中,六十年過去了,帝王獨夫和這些名藝人十九都已死去。爲人民愛好的藝術家的絕藝,卻繼續活在人們記憶中,由于後輩的學習和發展,日益光輝並充實以新的生命。由大戲樓向西可到樂壽堂。 這是六 十年前慈禧做生日大排壽筵的地方。頤和園陳設彩繪裝飾中,有許多十九世紀顯然見出半殖民地化的開始的不中不西惡俗趣味chu,就多是當時在廣東上海等通商口岸辦洋務的奴才,爲貢谀祝壽而作來的。也有些是帝guo主義者爲侵略中guo的敲門磚。中guo瓷器中有一種黃綠釉繪墨彩花鳥,多用紫藤和秋葵作主題,橫寫“天地一家春”的款識的,器形彩繪相當惡俗,也是這個時期的生産。樂壽堂庭院寬敞,建築雖不特別高大,卻顯得氣魄大方。本院和西邊一小院,春天時玉蘭和海棠都開得格外茂盛。

  第二部分是長廊全部和以排雲殿、佛香閣爲主ti、圍繞左右的建築群。這是目下全個園子建築最引人注意部分,也是全園的精華。有很多建築小單位,或是一個四合院,或是一組列房子,內部布置得都十分講究。花木圍廊,各具巧思。

  但是從整ti或部分說來,這個建築群有些只是爲配風景而作的,有些宜近看,有些只合遠觀。想總括全部得到一個整ti印象,得租一只小遊船,把船直向湖中心劃去,再回過頭來,看看這個建築群,才會明白全部設計的用心chu。因爲排雲殿後面隙地不多,山勢太陡,許多建築不免擠得緊一點。如東邊的轉輪藏,西邊的另一個小建築群,都有點展布不開。正背後的佛香閣,地勢更加迫促。雖虧得聰明的建築工人,出主意把上佛香閣的路分作兩邊,作之字形盤旋而上,地勢還是過于迫促,石階過于陡峭。更向西一點的“畫中遊”部分建築,也由于地面窄狹,作得格外玲珑小巧。必需到湖中看看,才明白建築工人的用意,當時這部分建築,原來就是爲配合全山風景作成的。船到湖中心時向南望,在一平如鏡碧波中的龍王廟和十七孔虹橋,都若十分qin切的向遊人招手:“來,來,來,這裏也很有意思。”從這裏望萬壽山,距離雖遠了點,可是把那些建築不合理印象也忽略了。

  第三部分就是湖中心那個孤島上的建築群,龍王廟是主ti。連接龍王廟和東牆柳yin路全靠那條十七孔白石虹橋,長年臥在萬頃碧波中,背景是一片北京特有的藍得透亮的天空,真不愧叫作人造的虹。這條白石橋無論是遠看,近看,或把船搖到下邊仰起頭來看,或站在橋上向左右四方看,都令人覺得滿意。橋東有個大亭子,未油漆前可看出木材特別講究,可能還是兩百年前從南海運來的。岸邊有一只銅牛,臥在一 個白石座上, 從從容容望著湖景,望著遠chu西山,是兩百年前鑄銅工人的創作。

  第四部分是後山一帶,建築廢址並不少,保存完整的房子卻不多。很顯明是經過曆史事變的痕迹沒有修複過來。由後湖橋邊的蘇州街遺址,到上山的一系列殿基,直到半山上的兩座殘塔,這部分建築也是在圓明園被焚的同時焚毀的。目下重要的是有好幾條曲折小山路,清靜幽僻,最宜散步。還有好幾條形式不同的白石橋和新近修理的赤欄木板橋,湖shui曲折地從橋下通過,劃船時極有意思。

  第五部分是東路以諧趣園做中心的建築群,靠西上山有景福閣,靠北緊鄰是霁清軒。這一組建築群和前山後山大不相同,特征是樹木比較多,地方比較僻靜。建築群包括有北方的明敞(如景福閣)和南方的幽趣(如霁清軒)兩種長chu

  諧趣園主要部分是一……

新景與舊誼春遊頤和園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春遊頤和園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