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沈從文>芸廬紀事>《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

《芸廬紀事》《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

沈從文作品

  “我歡喜辰州那個河灘, 不管shuishui漲,每天總有個時節 在那河灘上散步。那地方上shui船下shui船雖那麼多,由一個內行眼中看來,就不會有兩只相同的船。我尤其喜歡那些從辰溪一帶載運貨物下來的高腹昂頭‘廣舶子’,一來總斜斜的孤獨的擱在河灘黃泥裏,小shui手從船艙裏搬取南瓜,茄子,或成束的生麻,黑se放光的圓甕。那船只在暗褐se的尾梢上,常常晾得有婦人褪了se的朱紅褲褂,背景是黃se或淺碧se一派清波。一切都那麼和諧,那麼愁人。

  “美麗總是愁人的,當時我或者很快樂,卻用的是發愁字樣。但事實上每每見到這種光景,我必然默默的注視許久。我要人同我說一句話,我要一個最熟的人,來同我討論這種光景。……”(《從文自傳·女難》)“小船去辰州還約三十裏,兩岸山頭已較小,不再壁立拔feng,漸漸成爲一堆堆黛se與淺綠相間的丘阜,山勢既較和平,河shui也溫和多了。兩岸人家越來越多,隨chu都可以見到碧油油的毛竹林。山頭已無雪。雖還不出太陽,氣候幹冷,天空倒明明朗朗。……“小船上盡長灘後,到了一個小小shui村邊,有母ji生蛋的聲音,有人隔河呼喊過渡的聲音。兩山不高而翠se迎人。許多等待修理的小船,斜臥在幹涸河灘上。有人正在一只船邊敲敲打打,用碎麻頭和桐油石灰嵌進船縫裏去。一個下駛木筏上,還擱了一只小小白木船,在平潭中溜著。筏上十多個shui手都蹲在木筏一角吸煙。忽然村中有炮仗聲音,有唢呐聲音,且有鑼聲,原來村中人正接媳婦,打發新娘轎子出門。鑼聲一起,修船的,劃船的,放木筏的,莫不停止了工作,向鑼聲起chu望去——多美麗的一幅圖畫,一首詩!……“下午二時左右,我坐的那只小船,已經把辰河由桃源到沅陵一段路程主要灘shui上完,到了一個平靜長潭裏。天氣轉晴,日頭初出,兩岸小山作淺綠se,一叢叢竹子生長在山下shui邊,山shui秀雅明麗如西湖,卻另有一分西湖缺少的清潤。船離辰州只差十裏,過不久,船到白塔下,再上一個小灘,轉過山嘴,就可以看到稅關上飄揚的長幡了。?p>

  “我坐在後艙口稀薄日光下,向著河流清算我對于這條河shui這個地方的一切舊帳。原來我離開了這個地方已十六年。想起這一堆倏然而來飄然而逝的日子,想起這堆日子中所有人事的變遷,我輕輕的歎息了好些次。……“望著湯湯的流shui,我心中好象忽然徹悟了一點人生,同時又好象從這條河上,新得到了一點智慧。的的確確, 這河shui過去給我的是‘知識’,如今給我的卻是‘智慧’。山頭一 抹淡淡的午後陽光感動我,shui底各se圓如棋子的石頭也感動我。我心中似乎毫無渣滓,透明燭照,對面前萬象百物,對拉船人和小小船只,一切都那麼愛著,十分溫暖的愛著。我的情感早已融入這第二故鄉一切光景聲se裏了。我仿佛很渺小很謙卑,對一切有生無生似乎都在向我伸手,且微笑的輕輕的說:‘我來了,是的,我依然和從前一樣的來了。我們全是原來的樣子,真令人高興。你,充滿著牛糞和桐油氣味的小小河街, ……很可喜的是我們還互相認識, 因爲我們過去實在太熟悉了’。”(《湘行散記·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就在這個地方,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某一天,下午兩點鍾左右,有三個身穿大學生製服的青年,臉se疲勞中見出快樂與驚奇,從縣城長河對岸汽車站,向河碼頭走去,准備過渡進城。到得河邊高chu時,幾個人不由得同聲叫喊起來:“呀!好一片shui!”

  幾個人原來是中央政治學校的學生,因爲學校奉令向沅shui流域上遊芷江縣遷移,一部分學生就由長沙搭客車上行, 一 部分學生又由常德坐小船上行,到達沅陵後再行集中,坐車往芷江本校。幾個學生恰好坐車到沅陵,在長沙時,一同讀過一本近于導遊xing質的小書,對這個地方充滿了一種奇異感情。並且在武漢,在長沙,另外還聽過許多有關湘西的迷信傳說,所以人來到這個地方後,凡事無不用另外眼光相看。進城目的就是預備觀光,並准備接受一切不習慣的事事物物。幾個人過了渡,不多久,就從一個shui淋淋的碼頭在一些粗毛tui與大shui桶中間擠進了城裏,混合在大街上人群中了。大街上正是日中爲市人來人往頂熱鬧時候,到chu是軍人,公務員,船戶,學生,廚子主婦,以及由四鄉各地遠近十裏二十裏上城賣米賣炭的鄉下人,辦年貨跑鄉的小商人。人的洪流中還可見到三三兩兩穿鑲黑白邊灰嫉琅鄣難竽峁茫呗肥本輩敝蓖θ缫恢灰恢淮蠡葉臁;褂寫餍≡裁鋇鬧泄峁茫? 凍得紅紅的,慈眉善眼的,居多提了小籃子和小罐子,出賣庵堂中的産品,蜂蜜和ji蛋,酸辣子與豆腐ru。賣棉紗線時還帶個竹籃子,一起出tuo。在離慾絕愛的靜寂生活中,見出尚知道把精力的貯存,帶出庵堂,到擾攘市廛裏,從普通交易上換點油鹽或鞋面布。

  大街頭挑擔子叫餃餌賣米粉或別的熱冷吃食的,都把擔子停擱在人家屋檐下,等待主顧。生意當時,必忙個不息;生意冷落,就各自敲打小梆小鑼,口內還哼哼唧唧,唱著嚷著,間或又故意把鍋蓋甩甩,用小銅勺在熱湯中撈一兩下,招引過路人注意,並增加一點市面的喧囂。

  當地大商號多江西幫,開花紗字號的鋪子,一個矩形櫃臺旁常常站滿了人,在布匹挑選中只聽到撕布聲音和剪子鉸布聲音,算賬數錢聲音。櫃臺向屋裏一面,進身多一直延長到三丈左右,雖貨物堆積,照例還空出個大廳子。廳前大圈椅上,間或坐個六七十歲肥白的老娘子,照三十年前舊式打扮,穿大袖滾邊盤雲摹本緞大毛出風襖子,農襟上挂了串鍍金鑲玉銀三事。梳理得極光的頭發,戴上玄青緞子帽勒,帽勒正中裝飾著一粒珍珠或翠玉。手腕上帶副翠玉镯頭,長指甲手指上套兩三個金鑲翠戒子。棕子腳端端正正,踏著京式白銅镂花大烘爐,手裏捧著個銀質鵝頸形shui煙袋,一面從容不迫吸煙一面欣賞街景,並觀看到鋪子來照顧生意的各se各樣人物。不到十歲小丫頭,名字不是叫荷花,就是叫桂香,照例站在大老板娘身邊裝煙倒茶。間或從街上人叢中發現個鄉下婦人,攜帶有籃子籮籮,知道不外是賣冬菌葛粉等等山貨,就要小丫頭把人叫進廳子,恰恰如大觀園賈母接待劉老老神氣,自己端坐不動,卻盡小丫頭在面前揀選貨物,商討價錢。

  交易作成時,說不定還要小丫頭去取幾個白米糍粑,送給那鄉下婦人身邊的孩子。那鄉下婦人也還可向老太太討一貼頭痛膏,幾包痧葯。總之,照習慣,小小交易中還有個情誼流注,和普通商業完全不同。

  各種各式的商店都有主顧進進出出,各種貨物都堆積如山,從河……

芸廬紀事《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