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許地山>道教史>第二章 道家思想底建立者老子

《道教史》第二章 道家思想底建立者老子

許地山作品

  因爲道家思想是後起的,所以“道家”這名辭比起“墨者”、“儒家’等也可以說時代稍後。在先秦底文籍裏有以孔對墨稱‘鞏墨”,或稱‘瑞墨”,但沒有稱‘儒道”底。《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記陳平底話說,“我多yin謀,是道家之所禁”,這雖可以說“道家”底名稱在漢初已有,但所指是否限于老莊之學,卻很難說。《史記·太史公自序》所載司馬談之說和《儒林傳》都以這學派爲“黃老之術”;《莊子傳》稱爲“老子之術”;《韓非傳》稱以“黃老”:《陳丞胡世家贊》稱爲“黃帝老子之術”;《曹相guo世家》稱爲“黃老術”;《淮南子·要略篇》稱爲“老莊之術”。可知當時“道家”底名稱不很流行。然而在戰guo末年,《老子》以來底道家思想幾乎彌漫于學人中間,漢初所稱底道家,也許可以看爲老莊之術底成分很多罷。至于稱“黃老之術”,是因爲秦漢間老子學說與鄒衍底yin陽說混合起來以後底名稱。yin陽家推尊黃帝,爲當時“學者所共術”,其說尤能與道家對于事物消長順逆之理想參合。于是黃帝也成爲道家所推崇底人物了。固然在《莊子》裏也說過黃帝,不過不像yin陽家把他說得那麼重要而已。道家思想底承繼和變遷不很明了,把現存底《老子》和《莊子》底內容比較一下,想能夠得著多少斷定。

甲 老子是誰

  老幹到底是誰,或謂沒有這人,最近來發生底問題。在解答這問題時,隨即要回答《老子》是誰底著作。日本津田左右吉先生以爲老子是烏有先生一流底人物。②他說在《史記·老子傳》裏所記老子底事實極不明了,一會說是老萊子,一會說是周太史據,一會又說他是李耳。可知司馬遷時代,老子是誰已有異說,而其中最有力的說法是以老子爲老觀。《韓非子·六反篇》引《老子》第四十四章底文句,稱爲老耿之言。被疑爲漢代作品底柱子·天下篇》有一半見于《老子》;《寓言篇》也引用《老子》第四十一章底文句,所謂老子即是老聰。《淮南·原道訓》引《老子》第四十三章底文句;《道應訓》引第十四章底文句,也記老腑之言。老腴底名字屢見于《莊子》和《呂氏春秋》裏頭,可見他是當時爲一派底學者所推崇,因爲稱之爲老子。但老胞究竟是誰也不得而知。

  崔述在《誅泅考信錄》(卷一一裏也說:“老胭之學,經傳未有言者,獨記載《曾子問篇好子論禮頻及之,然亦非有詭言異論如世俗所傳雲雲也。戰guo之時,楊墨並起,皆托古人以自尊其說。儒者方崇孔子,爲楊氏說者因托清老胭以礎孔子;儒者方崇堯舜,爲楊氏說者因托黃帝以讪堯舜。以黃帝之時,禮樂末興,而老tuo隱于下位,其迹有近似乎楊氏者也。今《史記》之所載老耿之言皆楊來之說耳。其文亦似戰guo諸子,與《論語》。《春秋傳》之文絕不類也。”

  主張老子爲曆史人物比較地多。馮友蘭先生以爲李耳實有其人,而老胭底有無則不得而知。司馬遷誤以老響與李耳爲一人,故夾雜了許多飄渺恍繞之談。《道德經》爲老子所造,只爲隱自己底名字而稱爲老眠之書。或者李耳之書本名《老子》,表明是一長老人所著,如《漢書·藝文志》中道家有卿長者》,yin陽家有《南公》,農家有《野老》,《樂毅傳》裏底河上大人,“老子”猶言“長者”,“丈人”,皆長老之通稱;以《老子》名書,猶《野老》等之例。但今所有之《老科亦曾經許多次添加修改,不能必謂成于一人之手。日本武內義雄先生也和馮先生一樣,用《史記》所載老子子孫底系譜來做老于曾生于人間底根據。所不同者,他認老胭便是老子。《史記》記老子爲孔子底前輩,就當紀元前五百年前後底人物,而在傳後又載老于以下八代底子孫,說假仕于漢孝文帝,假于解爲膠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齊。膠西工死于漢景帝三年(西紀前一五四),今以三十年爲一代推算起來,從西紀前一百五十四年上推二百四五十年老子便成爲西紀前四百年前後底人物。這與孔老會見底傳說底年代相差約一百年。司馬遷采用俗說,以老子壽長百六十歲或二百余歲,表面雖可免于矛盾,但這樣長壽,于事實上恐怕不能有。孔老會見底事情恐怕是出于老莊後學所捏造。至于老子子孫底系譜,《史記》以外底文獻全然沒有。司馬談曾從黃生學道家之說,可知這種記載是依據黃生所傳底材料得來底。但司馬談是景帝時人,與系譜中最後一人同時,所以從老子底子孫直接說出也很可能。《史記》載老子底子孫爲:

老胭一宗一注一宮一假一解

  此中老子之于家爲魏將,封于段幹,《史記·魏世家》及《戰guo策》都記魏將段于崇底名字,日本如齊藤拙堂請人以爲便是老子之子宗,恐怕還是宗之于孫較爲適宜。但這些說法都沒有充分的證據,不能執爲定論。武內先生以爲老子當與子思。墨翟同時,優培雅說到他也是當然的事。

  至于孔子問禮于老子底事,若把《曾子問》與《史記·老子傳》比較起來,便知二者底思想不同。若依《老子》(三十八章)“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他可以理會老子也是楚狂、長沮、梁溺一流的人物,豈是孔子所要請益底人?孔老相見底傳說想在道家成派以後。在《呂氏春秋·二月紀·當染篇》裏有孔子學于老響底記載,問禮底傳說大概是從這裏來底罷。《史記·孔子世家》對于孔子問禮底事也用懷疑的語氣,說:“適周問禮,蓋見老子雲。”可見司馬遷也不信孔子與老子有何等真切的關系。

  將老胭和孔子放在同時代最古的文字是《呂氏春秋》與髒子》。《呂氏春秋》是戰guo末年底書,莊子記孔老底那幾篇也幾乎是與這書同時。在《呂氏春秋》以前,沒有孔老相見底說法,可見這是道家得勢後底附會。

  老子思想與孔子思想是立在對抗的地位上,《莊子》中關于孔老問答底那幾篇便是本著這點寫成底。所謂“楚人”,是因道家思想起自南方。儒家思想是北方所産。北方底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道與南方黃帝、神農、許由、老子之道相對抗。戰guo末年,南方與道家思想有密接關系,所以唱行道家底宗師多被定爲南方人。如《呂氏春秋·慎行論·求人篇》載許由生于“沛澤之中”,《孝行覽·慎人篇》又說他是穎陽人。《孟子》所說神農之道,也是在楚guo盛行底。稱老子爲楚人,本不必限于楚guo本境,因爲戰guo末年,南方諸guo都稱爲楚。

  關于老子底鄉裏,《史記》說是楚,苦縣厲鄉曲仁裏,而《莊子·天運篇》及《寓言篇》都說老胭是沛人。《史記》說老子出關,莫知所……

道教史第二章 道家思想底建立者老子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二章 道家思想底建立者老子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