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曆史>貞觀之治

《赫遜河畔談中國曆史》貞觀之治

黃仁宇作品

  公元7世紀的初唐,可算得是中guo曆史上令人振奮的一段時期。630年李靖破突厥,唐太宗李世民被四夷君長推戴爲“天可汗”。當日高祖李淵已退位爲太上皇,仍在淩煙閣置灑慶賀。上皇自彈琵琶,皇帝則當衆起舞,這種場面,在中guo曆史上絕無僅有。茲後唐軍又攻占西域諸guo,使中guo威勢達到蔥嶺以西,與波斯及印度接觸。在唐初只有高麗能對中guo作堅強的抵抗,但是高宗朝終克平壤,置安東都督府。

  並且唐朝武功之外,繼以文治。guo都長安東西6英裏,南北5英裏。現代西安市的城緣,還只有其面積1/8。而且整個城市按計劃興築,全城分爲110個方格,南北馳道竟有500尺寬,無疑的在當日已經打破世界諸種紀錄。

  因爲各guo朝貢使節衆多,各種服裝離奇,中書侍郎顔師古即于貞觀三年(公元629年)請以畫師作“王會圖”紀念盛況。茲後終唐之世,波斯來使十次。日本的“遣唐使”,更是規模宏大。起先每次還只遣派三五百人,後來每次兩千人,除了正副使外,還有大批留學生和“學問僧”。其中有些人員,在中guo一住就是幾十年。他們回guo之後,仿照唐朝的法令製度,至今在日本曆史中仍稱“委令政治”。唐朝的均田製,在日本則爲“班田”。奈良和平安(現在的京都)則是照長安設計興建,只是範圍遠遠不如,而且還沒有依計劃完成。長安有朱雀門街,奈良和平安的南北馳道,也稱“朱雀大路”。鄧之誠根據《新唐書》《舊唐書》的記述列表分析和唐朝接觸的“諸族”,共有四十八“guo”。內中“朝貢”的二十九,“納士”的六,“歸附”者五,“和戰不常”及“畔附不常”的四,“聘問”的二,“來留學”者一,“和qin”者一。這樣也可以表示勝朝的盛事了。

  因此唐朝在中guo曆史中,最屬“外向”。並且初唐時,朝廷信心堅強,也能對各宗教一ti扶植,不加阻撓。玄奘往印度取經歸,太宗qin自诏見,並且以政府的人力物力,資助他的翻譯工作。茲後印度及西域的高僧在唐時來華翻譯經典的不下數十人。其他景教、襖教、摩尼教也都在長安設有寺院,其教正長老,也由政府不分轸域,授以官位品職。l. carrington goodrich之《中guo人民簡史》引一現代學者的觀察稱:“長安不僅是一個傳教的地方,並且是一個有guoxing格的都會,內中敘利亞人、阿拉伯人、波斯人、達旦人、西藏人、朝鮮人、日本人、安南人和其他種族與信仰不同的人都能在此和衷共chu,這與當日歐洲因人種及宗教而發生凶狠的爭端相較,成爲一個顯然的對照。”

  打開這局面的,當以太宗李世民的一人的力量爲多。或許因爲他本身帶有少數民族血統之故,因此無論胡漢,他一視同仁。這作風對有唐一代具有決定xing的影響。李世民自己對侍臣說:“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原,有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則過之。所以能及此者,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因之唐代番將特多,也經過趙翼的《陔余叢考》書內提及。

  李世民18歲慫恿父qin李淵發難,他手下“智囊”又多,唐高祖的事業,大部由他策劃。並且他自己作戰時身先士卒,弱冠時已經能指揮十萬人以上的部隊,擔任獨當一面的軍事政治工作。說他毫無差錯,未免過當,但是從各種資料看來,他籌算周密,並且自己經常在最危險的地方出現,例如以數騎在陣前與敵將答話,因之樹立了他個人的威望,能夠高度發揮他的領導力量。

  7世紀初期是帝王將相樹立功業的黃金時代。“第二帝guo”的粗胚胎,胡漢混血,從小自耕農作基礎的範疇業已創建就緒。即算楊隋將之濫用,從技術的角度看來其高壓政策仍在長期的曆史上有組織的功效。況且經過炀帝末年及唐高祖初年的厮殺,人心望治,有如魏征所說:“譬如饑者易爲食,渴者易爲飲也。”李世民在這時候勤于聽政,勇于就谏,是以徹底的運用了機緣,而達成曆史上的“貞觀之治”。據稱“東至于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赍糧,取給于道路”,最爲曆史家豔稱。西方的漢學家對中guo的皇帝向來批評的多,但對于唐太宗李世民,幾乎一致的恭維。公元628年,李世民出宮女三千余,令之“任求伉俪”。633年縱獄囚應死者390人歸家,命令他們秋後自來就死,至期皆至,如是全部赦免。白居易有詩,歌頌太宗德政:

  怨女三千出後宮,死囚四百來歸獄。

  然則李世民被人恭維,並不是完全一致。“死囚歸獄”早就被傳統曆史家指責不近人情,似乎有意安排,製造名譽。近人呂思勉則更指斥太宗“其人究系武夫,且家世漸染北俗,故驕暴之習,亦難盡免。”明朝的萬曆皇帝,被指責爲昏君,卻對臣下稱:“唐太宗脅父弑兄,家法不正,豈爲令主?”于是在經筵(文學之臣在皇帝面前講解經史,事後設宴的節目)時不許進講《貞觀政要》;也就是將唐太宗李世民22年禦宇的事迹,全部剔出于曆史之外。

  以今日眼光看來,公元7世紀,歐洲進入中世紀舊稱“黑暗時代”的期間不遠,日本也剛受大陸文化的影響,貞觀之治牽涉一套政治上的組織力量,當日在世界上無出其右。然則這種組織,沒有確切的法治根柢,到底不能持久,其與唐代的影響,容以下各節述及。

  現在就從太宗以道德成就爲標榜這一點看來,可以窺見李世民的真實xing格;並且這史實也使我們看清中guo政治ti系,雖然初期早熟,但它本身有它的弱點,因此一千多年後不能保持它的領導地位,而爲西方及日本占先。

  李世民是李淵的次子,他與長兄建成、三弟元霸、四弟元吉同爲正室太穆皇後所生。元霸早死,建成和元吉也參加唐初討伐群雄戡定中原的戰事,只是功勞與人望,都不及世民。李淵稱帝後,立建成爲太子,元吉和他接近,這樣就造成兩方的隔閡與猜忌。中guo傳統寡頭政治的弱點,基于統計無法著實,將民間無數的爭執公平chu理,尤其不是行政系統技術能力之所及。于是只能使皇權極端化,事實上的青紅皂白不問,只要裁判的力量出諸“聖旨”,又有“天命”作背景,則不公平亦爲公平,不合理亦爲合理。這樣cao生殺予奪的大權,並且動辄以至善及極惡的名義獎懲臣下,使皇帝的寶座成爲一個極危險的位置。一到繼承發生問題,更是變亂的淵薮。本書已經前後敘述父子叔侄姻qin自相殘殺的事例多起,有時候當事人爲從屬dang羽把持,即想置身事外,亦不可得。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曆史重演的悲劇。

  李世民與長兄建成、四弟元吉的構隙,牽涉到這樣的背景……

赫遜河畔談中國曆史貞觀之治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貞觀之治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