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中國大曆史第二帝國: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上一小節]力。公元674年她與李治稱爲“天皇天後”,又稱“二聖”,已有了“同等的家主權最高人”(co-sovereign)的名位。10年之後李治去世,她實際君臨天下。她第一個兒子早死;第二個兒子顯然不與她合作,被她命令自殺;第三個兒子李顯被立爲皇帝,只一個月即被廢,從此被幽禁了14年;第四個兒子李旦百端憂懼之余,再三辭皇帝位。武則天也下令殺她女兒太平公主的驸馬,可是她又認爲女兒像自己而特加恩愛。
頭6年武則天以唐朝太後的名位治。公元690年她稱“革唐命”而開創一個“周朝”(她稱武家源出于周文王),她自己已不是皇太後而是“皇帝”。迄至公元705年她以81歲高齡去世之前(有人說她年83),曾爲皇帝15年。此時不少唐皇子企圖舉兵造反。當她報複的時候,也將李唐後裔幾十人和他們從者幾百人
死刑。她的特務人員擁有廣大的權力可
置政治犯,造反的名目也隨著展開以擴大羅網,直到她年老生病臨危之際,恢複唐朝的計謀才得以成功。皇位由她的第三子李顯所繼承,以後爲四子李旦所接替。她在唐朝曆史中的“本紀”地位無法刪除,全部中
曆史之中也再無其他例子近于武則天的經曆和作爲。
自8世紀到今日,尚無一部武後的真傳出現。很明顯地,要將她的故事講得令人相信,講的人也要多方揣測。一個女子在男社會裏的報複行動,不可忽略不說。可是武後也崇拜男子的決斷作風。她曾對一個朝臣吉瑣說起,製馬有三物,一鐵鞭,一鐵撾,一匕首。鞭之不服則撾其首,撾之不服則斷其喉。接著她又說,她製人如製馬。直到老年,她講到唐太宗李世民,還帶著敬愛的語氣。狄仁傑任刺史,後任平章事,已是朝中重臣,也屢因事關原則,冒死直言,贏得武後幾分的尊敬。武則天常讓美少年“傅粉施朱,
錦繡服”和她燕居作樂。但是她的言官膽敢彈劾他們,指出“陛下以簪履恩久,不忍加刑”,所謂“簪履思”即鬓發與趾澤間的恩愛。另外有一個嬖幸薛懷義,武後使之剃度爲僧出入禁中。此人曾被文昌左相蘇良嗣令左右批其頰。以後懷義訴于武後,後戒其出入北門,毋走南門觸宰相。
這些故事本來也可以讓小說家和漫派作家來
理,可是若將這些轶事遺漏,則7世紀到8世紀初年中
史的完整
也必受影響。換言之,李世民和武則天當時不少歡樂與恐怖的情事都與唐朝的製度有關,從迂回的路線追溯回去,則可見這些章節仍與公元755年安祿山的叛變,一脈相承。
從武後的紀錄裏,我們可以看出吐蕃、突厥和契丹的蠢動,但這種種邊境上的外患終被平定。嚴重的旱災曾發生數起。武後的一項創舉則爲殿試,應考的人被領帶到禦座之前,由她自策問。特務政治是她禦宇期間的特征,不過受其威脅的乃是達官貴人而不是一般人民。她也以銅匦擺在公衆場所令人告密。公元697年,她的特務頭目來俊臣自身被
死刑,恐怖政策稍爲疏縱。可是除了以上幾項,我們很難舉出在她專政期間,政策上和組織上的設施有哪些算是具有創造
的地方。武則天所謂革命帶來一種女
之選擇,她喜歡金
、碧
和白
,于是她朝中的旗幟眼
帶著一種新鮮的情調。她也根據《周禮》將不少官衙重新命名,例如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她稱之爲天、地、春、夏、秋、冬各官;也用鸾臺鳳閣的號目作爲中樞機構的名稱。
可是僅只以上的各項舉止,足以使一個主要的朝代幾至傾覆嗎?甚至使太後自己的家庭分裂?曆史有何憑藉會讓如此一個身份可疑的老婦人,在名義上與實質上,成爲當日世界上最有名望而擁有最多人口的家的統治者達21年之久?假使武則天真有傳統的標准所指責的狼藉聲名,她如何會爲背景不同的人所共同稱贊,有如8世紀末唐朝正規謹慎的首相陸贽,明朝離經叛道的思想家李贽和清朝以劄記方式論史的趙翼,都異口同聲地恭維她?
在答複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務必看清儒家傳統之政府,不僅爲一種組織,事實上也是一種紀律,所以它不以綿密緊湊的方式構成。在唐朝講,均田製之能推行,一部分歸功于它有化幾個世紀的震蕩而爲甯靜之功效。這計劃付之實施,固然不能將丁田的分配盡如理想上的數目字,但卻在鄉村中産生了好幾百萬戶小自耕農。只是如此這般的安排一經凝聚而固定化,則無法大規模調整。不僅提倡某一階層或某一地域的經濟利益無從下手,政府也缺乏督導私人從事這種工作的組織能力。更爲難的是,政府面對的問題,很少能有明確的方案。遊牧民族這一問題,無從一刀截斷。旱諸災也只能等事到臨頭才能籌劃對策。除開
利及開荒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經營足以使治理者和被治者在行動之中互有裨益。而且承平既久,政府更無實質。
唐朝在取得地方官的任命權後,公文的數量增多。一般說來其內容愈來愈形式化。即在隋時已有所謂“老吏抱犢死”的說法。和西方現代的政府比較,則後者有具有組織的私人利益,與政府平行;這些利益足以向政府挑戰,要求政府供給服務,它們也承擔一部分行政費用(可是即在西方這些情事至少也須待到1000年後出現)。唐朝的官僚機構缺乏與之平行的私人組織,它的執行全靠官僚之以名譽自重。經常下端的問題頗爲重要,可是總是散亂,其上端的行政工具則又經常形式化而敷衍塞責。要使這系生效,只能從上向下加壓力。
唐朝官員本身提出:朝廷治理全的工具,無非刑法和人事權。到武後時,從已揭露的案件看來,舞弊與欺詐的情事必已相當普遍。例如河北的官軍不能抵禦契丹的入侵。事後各官員又以通敵罪懲罰民衆,動轍
以死刑,這種種情形需要中樞具有機警
,且能作有力的幹預,始能防範。
總而言之,專製政府不出于專製者的選擇。中的悲劇乃是其在地方組織及技術上的設備尚未具有規模之際,先已有大帝
之統一,因之上下之間當中缺乏一段有效的中間階層,全靠專製君主以他們人身上的機斷彌補。
武則天之取得獨裁者的地位,有很多原因之彙合。現在看來,當她替高宗李治下決策的時候,她就已經走到一個不能逆轉的地位。在公元675年,以她作攝政之提議因群臣的反對而作罷。以後她所表現出來的殘忍政策,只反映著她自己一度面臨的險境。儒家基本的教條爲本身的克製,對人的揖讓,可是最後的裁判權出自龍椅,則又倚靠當今天子自持的程度而定。當中互相矛盾之足使超級政治家得有無限的機緣,在進退之間,作……
中國大曆史第二帝國: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