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黃仁宇>中國大曆史>西安與黃土地帶

《中國大曆史》西安與黃土地帶

黃仁宇作品

  

前言

  西安是中guo曆史的一座重要舞臺,許多人物事件在此牽連、搬演。作者經由它,引領我們進入時光,看看曆史是怎麼發生的。在現今考古仍舊無法證明夏代以前的曆史記載是否確實時,有甲骨文和殷墟遺址佐證的商朝,便成爲敘述中guo曆史的起點。

  西安的位置接近中guo的地理中心,現在已成了旅遊者注目的焦點。撇開其他的條件不說,它是中guo曆史上11個朝代的都城所在,最早的還可以追溯到秦朝統一中guo之前。它在曆史上所享有的盛名,遠超過任何其他政治中心。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由于內憂外患,古老的建築早已蕩然無存,只有廢墟還保留了一些昔日的雄偉氣象。

  在現今西安市的東邊,也有好幾chu有名的曆史遺迹。距離西安城不到五英裏的地方是半坡村,它至少有6000年之久,是目前中guo境內所發現的最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從墓葬的形象看來,半坡村的社會當屬母系社會。

西安是十一個朝代的都城所在

  西安城東北不及20英裏的地方有華清池。據說8世紀的一位唐代皇帝(玄宗,713—755在位)所寵愛的妃子(楊貴妃)曾在池中沐浴。唐玄宗本身就是一位藝術氣息濃厚的人物,據說中guo的戲劇是他創始的,而他所愛的女人,更是“資質豐豔,善歌舞”。華清池也因她在此一濯芳澤而享名千載,但是他們的故事卻以悲劇結束。西元755年(天寶十四年),一位鎮守邊關的將領(安祿山)以“清君側”爲名,起兵造反。叛軍逼近京城,皇帝一行往西逃向四川,到了馬嵬驿的地方,護衛的將士要求皇帝對楊貴妃作出斷然chu置,否則不肯用命。在這情形之下,即令是天子,也只好讓他寵愛的妃子當場被缢死。一位向來沈湎于歡樂的君主,從此意懶心灰,自逃亡至退位之後,他的殘年,充滿著寂寞和悔恨的情調。一位時代去他不遠的詩人——白居易,以極帶想像力的筆調,描寫唐明皇(後人給他的稱呼)終夜不眠,看著宮前螢蟲飛來飛去,階下落葉也無心找人打掃的心情。這樣的憂恨纏綿只有越陷越深,非人世間任何因素可能稍一舒慰。這首《長恨歌》,也隨著流傳千古,直到1920年和1930年間,仍舊爲小學生所習誦。也可見得即使是君主製度下的教育,在開口閉口不離道德之余,並沒有完全忽視情緒和抒情主義。要是全然的不近人情,則不會讓這樣的一首詩歌,傳教學習,直到民guo時代,還去打擾年少公民的未成熟心情了。有了華清池和楊貴妃的故事,我們也可以存著信心,不論經過任何意識形態之熏陶.也不論古今中外,人類共同的情緒,有如一座大shui庫,永不會枯竭。

  去華清池的溫泉不遠,有1936年西安事變蔣介石蒙難的地方。當年12月12日,“少帥”張學良的部隊沖入委員長行營,要求他停止對共産dang的“圍剿”;以便一致對日抗戰。這兵變的目的既達。中guo的政治從此改觀,間接也影響到全世界的曆史。時至今日,在某些方面講,我們仍然感覺得到這五十幾年前的事變之後果。當年“雙十二日”槍聲既息,guo府的最高統帥被一個下士班長和一個士兵發現。他孑然一身,未被傷害,躲在附近骊山的一個山洞裏。今日該chu有一座亭子,紀念當年曆史之展開竟讓這兩個藉藉無名的角se,去完成如此一段帶戲劇xing而具有如此龐大後果之任務。

  越是接近骊山,我們也更感覺到和曆史接近。它的影響愈濃厚,它的展開也愈合時宜。本來我們也已經知道秦始皇帝葬在骊山,去西安約40英裏。此人被稱爲世界上最可怕的專製魔王之一。他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中guo之後,用焚燒詩書和活埋反對者的辦法去鞏固他的統製。他的“陶器兵馬”在1974年發現。內中包括塑製的兵俑,和實物的兵器與戰車。美guo的三位總統曾來此觀光,一些兵俑器物也曾送到guo外去巡回展覽。

  但是秦始皇不是中guo曆史的起點,秦始皇統一全中guo,距離中guo文化的開始已有好幾千年了。按照一般的順序。我們應當先chu理其他的幾個題目,當中首要者無過于地理背景。當旅遊者乘火車或汽車前擔臨潼縣參觀骊山及華清池時,應先注意四周黃褐se的泥土,這種泥土與美guo田納西州一帶耕地的土壤相似,它是中guo曆史開展中的重要因素。當地周圍景物通常較路基爲高,所以這黃土不難觀察。

guo文化有多種源頭

  本書成稿之日,我們沒有絕對的證據,能夠斬釘截鐵地說,中guo文化完全是在本地萌生,或者說當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響。20世紀初期,學者多崇尚後說,主張中guo文化之起源,不僅較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爲遲,其使用青銅與鐵器尚比這兩chu至少要遲1000年。有些學者甚至認爲中guo文字可能也是埃及象形文字之變ti。中guo史前陶器上的文飾就和中亞及近東所發現的類似。目前這“世界文化一源說”已被中外無數學者指摘。中guo的文字被認爲特創一格,即數目字亦與衆不同,陶器上膚淺的相似之chu敵不過基本的差異。中guo的冶金術即使在原始的階段也表現出技術上之特se,而無模仿的迹象。中guo的栽培作物更顯示出中guo的農業與近東出于兩源。最近人種學家和考古學家甚至指出,即使在中guo境內,文化的起源也不是一元的,從東北到珠江流域,都可找到文化起源的遺迹。

  雖說鍾擺現在已經搖轉過來,中guo文化獨立自創的理論顯然比較站得住腳,我們卻不能武斷地說再也沒有爭辯的余地。我們可以作的結論是,不管它是本地獨創或是外間傳,中guo文化受地理條件的因果關系極深。不論中guo當初受外間發明的影響或淺或深都不足改變這觀點。當初期農作物受東亞大陸的土壤和氣候影響的時候,中guo文化的因素就開始與當地居民結下不解緣(詳第二、第三兩章),以後也始終如此。基于這個原因,西安附近之黃土,也就更值得注意。

夏代的存在仍然存疑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考古學家用碳14放射xing的技術,斷定中guo新石器時代之遺址最初出現于公元前4000年,或者還要早。可是以文字記載的曆史,卻不能追溯到這麼久遠。根據史書的記載,最早的“朝代”爲夏,它的出現若能證實無訛,也只能把中guo曆史的前端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可是關于“夏朝”的傳說雖多,也仍沒有考古的實證確斷它的存在。懷疑的人提出,要是這朝代確曾出現,至少應當在古物附近有文字出現。相信夏朝實有其事的人則辯說,中guo文字出現于公元前2000年,只是最初的文字寫在竹簡和絲織品之上,年久月深業已腐朽。現存關于夏代的事迹,出自口傳,再由記事者寫在竹……

中國大曆史西安與黃土地帶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西安與黃土地帶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