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遲子建>白銀那>焦灼

《白銀那》焦灼

遲子建作品

  漁汛持續了一周之後終于消逝了。人們站在豐收的盡頭頭暈目眩、心慌意亂。暖暖的春陽似乎是爲了哀悼漁汛撒手人襄,它突然間變得yin氣沈沈,白銀那的上空濃雲低垂,有經驗的老人們都說少見的連綿春雨天氣要來臨了。

  人們撤出黑龍江的那個黃昏進城辦貨的馬家夫婦歸來了。他們拉著滿車白花花的鹽。人們疲憊不堪地拖著漁船和魚網回家時聽見了四輪車突突突的聲音。

  當夜果然就來了雨,它那漸漸瀝瀝的聲音使守江歸來的人們深深地陷入疲憊。人們手捧飯碗時覺得胳膊虛弱無力,有的人甚至還沒等拿起筷子就歪倒在飯桌旁睡著了。人人都又饑又乏,但同饑餓相比,疲倦還是占了上風。而人一旦打了個盹半夜醒來,就會覺得饑腸辘辘,于是子夜時幾乎家家戶戶的煙囪都升起了炊煙,仿佛是在過除夕一樣。

  最後一天被打撈上來的名貴魚一般都不刳膛,人們把它們放入倉房的蔭涼chu,盼望第二天有魚販子來收購。幾乎每年都有魚販子乘車而來,可是不管他們出多麼高的買價,人們也只能是高山仰止,無法獻上一條魚,因爲黑龍江在這些年裏一直采取不合作的態度,不知道它將ti內的魚恩賜到了何方。而今年來了這麼隆重的漁汛,魚販子卻似乎是還沒有聞到一絲腥味。

  白銀那鄉的鄉長當夜吃完飯就守著一臺老式電話機往外撥電話,想聯絡魚販子快來白銀那,可是話筒裏沒有絲毫蜂音。也許是電話線路出了故障,這樣的情況已經不止一次出現了,狂風、暴雨和雷電常常使線路受阻,有時他們十天半個月也同外界聯系不上,成爲一座孤島。

  鄉長五十歲了,很愛喝酒,有兩次因貪杯過甚而胃出血。他愛人比他大六歲,生得牛高馬大的,說話時嗓音洪亮,眉心和下巴上各有兩顆粗黑的痣,鄉長常戲谑說要用火鉗子烙掉她的一顆痣,只是不知留眉心的好還是留下巴上的好,所以那兩顆痣也就安然無恙存在著。鄉長年輕時因爲喜歡她的潑辣和力氣而qin切地稱她爲“小母牛”,現在年紀長了,那女人豐腴而結實的身ti已經被松弛和臃腫所替代,令他樂觀不起來,常常在心裏慨歎時光摧殘紅顔,而嘴裏卻不敢泄露一句抱怨的話。他們的女兒在外地上班,兒子在林學院畢業後去一家苗圃當技術員,所以只有老兩口在白銀那。鄉長捕魚並不在行,因而漁汛期間人們常常聽他的老婆指著他的大名數落他:“王得貴,你這個笨蛋,這江又不是你家養的黃花閨女,你怎麼就不舍得把網下深點?”

  她的話使一些過來人聯想到chuang第之事,于是紛紛地樂起來。

  王鄉長沒有打通電話,回到家後就垂頭喪氣的,他很後悔沒有早兩天就與外地聯系。他老婆坐在燈下腫著眼泡給魚分類,有一刻她不慎將一條嘎牙子魚扔進了上等魚的行列,鄉長就上前把那條魚又甩了出來。

  女人從鼻子裏哼了一聲,說:“分出個三六九等又有屁用,一個魚販子都沒來,我看最後全得喂貓了。”

  王得貴tuo掉鞋上了火炕,拍拍炕沿說:“那你就別費心分類了,上來睡吧。”

  “我一身的汗氣和腥氣,我不和你睡一鋪炕。”

  “我又沒說要和你怎麼的。”鄉長拉開被子,說,“我年紀也不行了。”

  “是我不行了。”女人發狠地捏著一條魚的眼睛說,“我又老又醜了,你都半個月不理我了。可是一見到別人家的女人,你那饞樣真讓我嘔酸shui。”

  “我跟誰那樣了?”鄉長急了。

  “投奔陳林月家來的那個老師,那個姓古的。那天你在江上見到她時眼睛都直了。”女人一直將魚的眼睛捏得冒了出來,“我就沒見她有什麼好,不過年輕一點,臉比別人白一些罷了。她是在大城市喝自來shui喝白了臉,shui裏淨是漂白粉,她又搽雪花膏,這種女人都是中看不中用的。”

  “你怎麼知道人家不中用?”

  “你還真想用啊——”女人接著罵了一句粗魯得讓鄉長都不忍聽的話,氣咻咻地將失了雙眼的魚擲在牆上,而後悲哀而失神地說,“誰讓我比你大六歲呢?”

  細雨使得日出的情景成爲明日黃花。老人們見到天有曉se了,就推醒兒孫們,讓他們馬上去買鹽,不然魚販子不來,再沒了鹽,所有的魚都將腐爛而不值一文。年輕人哈欠連天地撐著傘去馬家食雜店買鹽,卻沒有一個人如願而歸,都是氣憤難平地空手而還。因爲馬家將原來八毛一袋的精鹽漲到了三元五一袋,將原來一元二角一袋的大粒鹽漲到了五元錢一袋。每家每戶都需要買上十幾袋鹽,魚沒賣出去一條,卻要掏出幾十元錢來買鹽,誰能咽下這口氣呢?可是公家的商店一粒鹽也沒有,去外地買鹽最快也要兩天才能回來。人能等得起,而魚卻等不起,馬家便能放肆地將鹽價提到史無前例的高度。人們這才恍然大悟爲什麼在漁汛的gāo cháo中馬家人就出去辦貨,看來是預料到了白銀那將需要大量的鹽,而這車鹽將比他們捕魚所獲得的利潤高出許多。

  鹽價暴漲的消息在白銀那一傳開,人們就紛紛來找鄉長。大家說應該封了馬家的食雜店,讓那對夫妻滾出白銀那,然後將他家的鹽給平均分配了。鄉長皺著眉頭說那怎麼行,政府鼓勵私營經濟,他們又沒犯什麼大法,誰能豁出三天時間進城去辦鹽?這四輪車燒的柴油、住店和打牙祭的錢,不都得羊毛出在羊身上——打入鹽價上嗎?

  “你是說他家給鹽加價是應該的了?”有人問。

  “我也沒說應該。”鄉長頗爲惆怅地說,“我家也有一大堆魚,鹽也空了。再不買鹽,魚就該生蛆了,趕在這個節骨眼上,怎麼辦?”

  “你是鄉長,你說了就算。”有人幫他出主意,“你帶著人把兩道封條往他家的店門一貼,他就會像綿羊一樣馴順地落下鹽價。”

  “我那不是犯法嗎?”

  “那你敢帶頭去買這種黑心的鹽嗎?”有一個脾氣大的開始威脅他,“我就會把你鄉長家的房子給點著了!”

  “讓我找他們談談。”鄉長張口結she地說,“不過別抱太大希望,你們准備買鹽的錢吧。如果老天爺長眼睛就好了!”

  鄉長去馬家食雜店時一直挺著腰板,想給自己鼓舞點鬥志。可一進了馬家的門,tui就有些軟了,說話也不那麼理直氣壯了,因爲未等他開口,馬家媳婦先說話了:“鄉長,上次送給你的酒喝完了嗎?這次再提一瓶走吧,是正宗的汾酒,比咱自己釀的牙各答酒好喝!”

  鄉長受賄的瘡疤就像馬家的一扇窗戶,只要情況有變,輕輕一揭,就會使鄉長疼痛一下,而且說話也只能是婉轉從之:“鄉裏鄉qin的,來場漁汛不容易,鹽價漲得太狠了點,降下個塊八角的,給我個面子吧。”

  “我們不守著江捕魚,去外地運鹽,還不……

白銀那焦灼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焦灼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