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白銀那女教師日記上一小節]—”陳林月氣惱地說,“這樣下去,埋完卡佳,就該你兒子了。都是爲了鹽,咱白銀那一下子就出名了。”
那女人的淚越發抑製不住了,仿佛她的兒子已經死去了。她連連拱著手對陳林月說:“卡佳的死訊一傳來,川立他爸爸就不再和我說一句話,只是把小黑板上的鹽價落下來了。現在他爺倆一個屋裏一個屋外地發愣怔,你好歹幫我一回,說說川立吧。他有一回發高燒時一直喊著你的名字,不然我是不敢涎著老臉來求你的。”
陳林月目光遲疑地看了我一眼,我沖她點點頭。她說:“你先回去吧,一會兒我就來。”
我和陳林月隨後來到了馬家。鵝圈裏的鵝首先嘎嘎嘎地叫起來,一片騒亂,接著一條才斷不久的小狗虛張聲勢地汪汪了兩聲。這是條毫無戰鬥力的狗,它一邊叫著一邊後退,顯得比它的主人要懦弱得多。陳林月撇下我獨自走進菜園,走到豆角架前時喊了一聲:“川立——”
我沒有聽到馬川立的回答。
“你這是何苦呢?”陳林月的聲音帶著一哭腔,“快出來吧,你爸爸把鹽價已經落了下來。”
“可是魚都爛了,卡佳也死了,鹽還有什麼用呢?”馬川立終于聲音嘶啞地說話了。
“這麼說你也想跟著魚和卡佳去死?”陳林月說。
馬川立這才從豆角架下出來。他搖搖晃晃地撲在陳林月的身上,說:“我剛才一直聽著鋸聲和斧聲,他們要給卡佳打一口木頭棺材。要是現在還跑冰排多好,就讓卡佳睡在冰棺材裏,隨著江漂啊漂,她是那麼喜歡這條江,也許早晨時小魚們還會給她梳頭……”
“你發高燒了,快回屋歇歇吧。”陳林月說。
“我歇了這麼長時間,都歇乏了。”馬川立說,“我現在想明白了,我是不能再和你好了,馬家不配有你這樣的兒媳婦!”
陳林月扶著馬川立回屋了。我一直站在院子裏,鋸聲悠揚,斧聲清脆,我能望見遠山幽藍的剪影。一個人就這樣去了,活著的人在悉心准備爲她送別。我懼怕人世間的一切告別情景,尤其是生死離別。可我又是那麼發自內心地渴望送卡佳上路。
我和陳林月離開馬家後又去了江邊。江面上波光浮動,在月夜下泛出銀灰的光芒。偶爾能看見一兩只鳥貼著
面寂寂地扇動翅膀。陳林月忽然用手捧住臉嘤嘤地哭了,她的哭聲在天地間顯得太微弱了。我拍拍她的肩膀,想說點什麼,可我又不知道能說些什麼。在這種時候,語言沒有流
和鳥語更有說服力。
當她止住了哭泣後,我問:“還想哭嗎?”
“夠了。”陳林月淒然一笑,“已經很痛快了。”
“那咱們就回家吧。”我說。
陳林月沖我點點頭,她那張出奇冷靜下來的臉給我帶來了深深的酸楚。我們路過靈棚的時候長明燈前坐著鄉長,他背對著我們,佝偻得很厲害,幾個人正在一側緊張地打棺材。
長明燈的棉芯浸在油裏,燈光一明一暗。
那一夜我和陳林月很晚才睡著,第二天一大早就被陳林慶的叫嚷聲給擾醒。我們以爲出了什麼大事,連忙披下地。陳林慶站在門口大聲地說:“看看,快看看,一共有六袋鹽呢,我一大早推開門就發現了,它們就放在門口!”
我走過去一看,果然在大門的木樁旁見到了六袋雪白的鹽,它們在晨曦中顯得分外純白動人。
“這鹽會是誰送的?”陳林慶說。
“肯定是馬家的人。”我說。
“不可能,這個人從來不吃後悔葯。”陳林慶說。
“那也未必。”陳林月話。
“林慶林月——你們進來跟我說說呀——出了什麼事了?”陳守仁在屋裏聲嘶力竭地叫著。
陳林月一邊往屋裏走一邊說:“大門口發現了六袋鹽!”
“這是老天爺長眼睛了!”陳守仁哆哆嗦嗦地說,“卡佳升了天堂,派仙女給咱白銀那送鹽來了!”
陳林月對我眨眨眼,悄聲說:“他的想象力可以跟雨果媲美了。”
“那你以爲是誰送的?”我問。
“馬川立吧。”陳林月蹲在竈前點起火來。
然而事實證明陳林月的判斷未必准確。因爲所有白銀那的人在早晨起後都在自家門口發現了鹽。人口多的人家就多一些,而人口少的就相對少一些。這說明送鹽者並不僅僅針對陳家,而是顧及了白銀那的家家戶戶。
“也許馬占軍自送鹽上門了。”陳林月說。
就在大家對鹽的突然出現而議論紛紛的時候,鄉長的兒子趕回白銀那奔喪來了。他背著個牛仔包,看上去文質彬彬。他說在半路上遇見了馬占軍,他正吊在半空的樹上接電話線。知情者便明白了其中緣由,斷定電話線當時並非雷電擊壞,而是被馬占軍故意掐掉的。據說鄉長的女兒出差去了杭州,無法趕回來了。人們對鄉長的兒子說熊進了鎮子傷害了卡佳,並沒有說去采冰塊,更沒有說出漁汛結束後的抗鹽風波。
鄉長見到兒子的一瞬任了一刻,然後才呆呆地指著卡佳的屍首說:“是熊,一頭小公熊——”
鄉長的兒子噙著淚點點頭返身進屋了。人們以爲他會跪在母
的靈前痛哭一場,因爲大多數人以哭聲的勢頭來判斷失去父母的子女的孝心的真僞,但鄉長的兒子讓人們失望了。他進屋後坐在炕沿前一言不發,待到女人們撤出屋子,爲卡佳穿戴剛縫好的壽
的時候,他才飛快地打開一口箱子,將獵槍和子彈一一找出來。但獵槍已擱置多年,他一時怔在槍筒和槍膛的斑斑鏽迹上。這時鄉長進來了,一見獵槍,便大聲地訓斥起來:“你要幹什麼?”
“我要進山幹掉那頭熊。”他說。
“你明天就該下葬了,你不給她挑靈幡,你進山打什麼熊?”
“已經死了,誰給她挑靈幡都是一樣的。”兒子說,“可是熊還活著,它還會再禍害人的。”
“它不會再來禍害人的。”
“它能來白銀那第一次,就會來第二次。熊應該明白它只能生活在山林裏,進了鎮子的熊就不是頭好熊。”
“你是進山采冰塊時遇到熊的,它並沒有進咱們的鎮子。”鄉長無可奈何地道出了實情。
兒子頹然放下了獵槍。看那平靜持重的表情,似乎他並沒有過多計較馬家的所作所爲。葬禮有條不紊地准備著,大部分人家都送來了挽幛和燒紙,與卡佳交往甚密的人還戴了孝布。我和陳林月那一天都在鄉長家幫忙,我下廚掌勺,陳林月負責洗菜,當我的下手。人們對鹽的突如其來一直有種種猜測,大多數人把它當做了神話故事,認爲是上天賜予的。他們不相信馬家的人會在夜半時將鹽分別送到每一戶人家。鄉長家門口的鹽屬于白銀那之最了,足足有十斤,因而我在做菜時忘記了適量而行,幾乎每道菜都放過了鹽,鹹得人們沒撂下……
白銀那女教師日記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