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曹禺>曹禺傳(田本相)>第6章

《曹禺傳(田本相)》第6章

曹禺作品

  黃金般的中學時代,最能展示家寶的青春活力和閃光的才華,他的精力是那麼旺盛充沛,沈重的課堂學習,各種各樣的作業,都不妨礙他去做他感興趣的事。他寫小說、寫戲、搞翻譯、當編輯、演京劇、演話劇。他內在的潛能和智慧像漲shui的小河四chu流溢。只要是和他同過學的,都知道“萬家寶”這個名字。

  1925年,正是他15歲的時候。這一年,對曹禺來說是終生難忘的,他參加了南開新劇團,從童年時代就播下的戲劇種子,終于找到了適宜的土壤。他對戲劇的愛好,也終于得到一個施展發揮的機遇。在某種意義上說,這一年奠定了他未來的發展前途。

  曹禺是這樣回憶他在中學時代的戲劇生活的:20年代初,我進入天津南開中學讀書。那時張彭春先生負責校務,喻傳鑒先生是教務主任。張彭春曾先後在美guo哥倫比亞和耶魯大學研究教育和戲劇,對戲劇很有興趣。南開中學每到校慶和歡送畢業同學時,都要演戲慶祝,成爲一種傳統。演“新劇”起源于張伯苓先生。他早在1909年(宣統元年)時就提倡新劇,目的在于練習演講,改良社會。南開新劇第一次公演的劇目是張伯鈴先生自編、自導、自演的《用非所學》。

  我大約15歲時就加入南開新劇團,演過很多戲,幾乎都是張彭春導演。師生合作,參加者有伉鼐如、呂仰平、陸善忱等。我也演過陳大悲的戲,如《愛guo賊》等。①南開新劇團是有著她光榮的曆史的。

  早在1909年,也就是在春柳社于日本東京演出《黑奴籲天錄》之後兩年,張伯苓就在南開學校倡導新劇了。由這年公演《用非所學》之後,“南開學校創始人嚴範孫先生和南開校長張伯苓先生,鑒于新劇可作社會教育之利器,努力提倡,此後每值南開學校周年紀念日即公演新劇”。②1910年演出《箴膏起廢》,1911年演出《影》,1912年演出《華娥傳》,1913年演出《新少年》。

  1914年,南開學校10周年紀念,演出《恩怨緣》一劇,大得社會之好評,聲譽大振,遂由師生合作正式成立南開新劇團。時趾周爲團長,周恩來爲布景部長。1915年公演《一元錢》,又受到社會人士的稱贊,南開新劇的名聲更大了。1916年,張伯苓的胞弟張彭春從美guo留學歸來,因他對戲劇的愛好,遂加入新劇團,並被推選爲副團長。本年公演了張彭春創作的《醒》和《一念差》。1917年演出滑稽戲《天作之合》。1918年公演張彭春創作的《新村正》,此劇在京津兩地均有演出,影響頗大。胡適當時就說:“天津的南開學校,有一個很好的新劇團,他們編的戲,如《一元錢》、《一念差》之類,都是‘過渡戲’的一類;新編的一本《新村正》,頗有新劇的味道,他們那邊有幾位會員(教職員多)做戲的功夫很高明,表情、說白都很好。布景也極講究。他們有了七八年的設備,加上七八年的經驗,故能有極滿意的效果。以我個人所知,這個新劇團要算頂好的了。”①胡適對南開新劇團的評價,並不過譽。如果說,把春柳社等作爲南方新劇運動的代表,那麼,南開新劇團則是北方新劇運動之翹楚。

  南開新劇運動的堅持和發展是有理論作爲指導的。張伯苓開始倡導時,“僅在藉演劇以練習演說,改良社會,及後方作純藝術之研究”。②他認爲舞臺、學校、世界是聯系一起的:“世界者,舞臺之大者也。其間之君子、小人,與夫庸愚、英傑,即其劇中之角se也。慾爲其優者、良者,須有預備。學校者,其預備場也。”③另外,同他的教育思想有關,他認爲“不單是從書本上得到學問,並且還要參加課外活動,從這裏面得來的知識學問,比書本上好得多”。“從戲劇裏面可以得到做人的經驗”。④而在新劇理論建設上,以周恩來的主張最進步最有力。周恩來在南開中學讀書時,不但在政治上是一個反封建的民主鬥爭的學生領袖,在推進南開新劇事業上也是一個中堅分子。他以傑出的組織才能和務實精神,參加編劇、布景和演出等工作,同時,更是一個新劇理論的倡導者。他于1916年寫的《吾校新劇觀》,①實是中guo話劇史上一篇具有開拓xing的曆史文獻。首先,他把倡導新劇同“重整河山,複興祖guo”的偉大目標聯系起來。他說:“是知今日之中guo,慾收語言文字統一普及之效,是非藉通俗教育爲之先不爲功。而通俗教育最要之主旨,又在舍極高之理論,施以有效之實事。若是者,其惟新劇乎!”他認爲新劇可以開民智、進民德;借新劇的效用,“施之以教,齊之以恥,生聚教訓不十年,神州古guo,或竟一躍到強guo之林,亦意中事也”。他又指出,舊戲流弊甚多,多導婬毀俗之作,改不勝改,“較之新劇實利少而害多”,如果任其發展,則世風日下,損害guo家之精神。所以,從振興祖guo出發,力倡新劇。其次,他對“新劇之派別”進行了分析,對那時趨向墮落的文明戲作了剀切的批判。他說:“演者、編者,類多率爾cao觚之士,數時練習,便自登場。情節之未合也,言辭之支離也,布景之未周也,動作之失措也,均無暇計及。藉一二之滑稽辭句,博觀者歡迎,間複加以唱工,迎合社會心理”。他批評得切中要害,一針見血。他還說:“上焉者刺取時政,發爲激烈之詞;中者描寫村妪冬烘,供人噴飯。至若言兒女之情,不tuo遺花打櫻之窠臼;壯英雄之氣,難忘天霸、薛禮之身份者,又下乘矣。以此而言新劇,與新劇真正之主旨,相去日遠。”在他看來,不清除文明戲這些積弊,不改革文明戲,“新劇”是不可能稱爲新劇的。其三,他認爲在世界戲劇的chao流中,雖然各種流派很多,但以寫實劇最爲發達,“現代寫實劇者,乃最近七八十年之戲曲,其意在不加修飾而有自然實際及客觀之趣味。此種劇旨,更爲銳進而成空前之發達”。他認爲南開新劇“于chao流中已占有寫實劇中之寫實主義”。顯然,他是倡導寫實主義的。周恩來的理論主張在南開新劇發展中起到推動作用,其影響也是深遠的。

  南開新劇團編演的劇目,雖被人稱爲“過渡戲”,但較之那些庸俗不堪的文明戲,不可同日而語。其題材多取自現代生活,思想內容比較健康。如早期劇目《一念差》等反對官僚製度的腐朽,揭露官場之黑暗。而《一元錢》、《恩怨緣》等則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勞動人民艱難困苦的生活,同時,也揭露封建道德的虛僞,具有反封建的傾向。但是,不容否認,這些劇本也殘留著舊戲的影響,在故事情節上或多或少地還看出舊戲的路數。思想內容也還不能從更徹底地從反封建立場上來觀察社會現……

曹禺傳(田本相)第6章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6章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