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荊夫:我的心一刻也不曾平靜。
現在,房間裏只剩下我和趙振環兩個人了。我想應該先招呼他吃晚飯。可是他說他不想吃,無論如何也不想吃,我也不想吃。還有點蘇打餅幹,我把它拿出來,沏上兩杯熱茶。
“吃點吧!”我把餅幹盒推到他面前。
他搖搖頭向我伸出手說:“有煙嗎?想抽一支煙。”
我把手向他背後的門上指了指,讓他看那裏挂著的一個紙牌子:“本人已戒煙,恕不以煙待客。”這是我從醫院裏出來後寫的。我對憾憾說:“叔叔從今以後不抽煙了!”憾憾高興地湊近我的耳朵小聲說:“我發現了一個秘密!喜歡你的旱煙袋,常常拿出來看。她以爲我睡著了,我卻是裝睡呢!”這塊牌子挂上去的時候,憾憾也在,她說,她一定告訴
……
“我也戒了多少次了。可是一到心裏不痛快的時候還是想抽。”趙振環看著牌子,無可奈何地苦笑著說。
“還是戒了吧!我看你的身也不好。”我勸他。
“是呀,是要戒的。你就戒得這麼徹底,一支存貨也沒有了嗎?”他又一次向我伸出手。
“沒有。我是吸旱煙的。”我說。
“旱煙也行。給我吸一袋。”他的手還伸著。
“可是旱煙袋……”我不想說了。
“也燒了?這又何必!”他惋惜地說。
“不是燒了,是由別人收管起來了。”不知是出于什麼心理,我不想把事情說明,可是又想讓他明白一點。
“是女朋友嗎?”他縮回手,問我。
“……”我怔了一會兒,怎麼回答呢?
“是吧?”他又追問了一句。
“是小朋友,憾憾。”我想,還是這樣回答好。
“憾憾?”他的嘴角邊的肌肉牽動了一下,既像哭又像笑,這把他端正的面容破壞了。他真是老多了。我簡直不能想象,這就是當年和美麗的孫悅坐在一輛三輪車上的趙振環。
“是憾憾。就是你和孫悅的女兒。她有時到我這裏來玩。是個很可愛的孩子。”我竭力平靜地說。
他的眼睛亮了一下:“憾憾長得像孫悅,是嗎?”
“基本上像孫悅,也有些地方像你。”
“是嗎?憾憾和你談起過我嗎?她對我的印象很壞吧!”
“憾憾根本不願意和別人談起自己的爸爸。”我的回答幾乎是粗魯的。這個題目太叫人心煩意亂了。這麼多天,我和憾憾之間建立起來的不同尋常的友情也使我更加煩惱。在心裏,我已把自己當作她的爸爸了。可是,今天來了她的真爸爸,爸爸!我還和他坐在一起,談論這樣的話題!這叫人多難受阿!可是,我把他留下來,不正是要和他談這個題目嗎?
從看清站在我面前的是趙振環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一直沒有平靜過。在我和孫悅的距離正在縮短,我們的心正在靠近的時候,這個人的到來,會給孫悅、也就是給我帶來什麼呢?“不能讓孫悅看見他!”這就是我在腦子裏形成的第一個反應。是我首先擡步擁著他離開孫悅家門口的。可是現在卻又是我把他留了下來。
他一直審慎地觀察我和我的房間。我想緩和一些氣氛,就問他:“不認識了,這麼看著我?”
“又熟悉又陌生。”他回答,不自覺地撫撫自己的白頭發。他老得這麼厲害。
“這話說得很辯證。對你,我也有這樣的感覺。”我笑笑說。
“還是單身漢?”他的目光停留在我的上。
“恐怕要組織一個獨身主義者協會了。自任主席。”
“應該成個家。”
“應該的事情很多,可不一定都能做成。有很多必然的因素,又有很多偶然的因素……”我無法對他袒露心中的一切。我把他的到來當作偶然的因素。
他似乎領悟了什麼,不再把問題繼續談下去,卻又向我伸出手:“到哪裏去討兩支煙來抽抽吧!這裏住的同志有抽煙的吧?”他的嘴角又牽動了一下,現出了既像哭又像笑的神態。現在我才發現,這已經是他的習慣了。心裏爲他感到難受。我答應他說:“好吧,我去弄煙。”
我去小賣部買了一包煙遞給他。他貪婪地抽起來,又把煙遞給我:“也抽一支吧!偶一爲之,下不爲例。”“不,我不抽。”我拒絕了。
“我缺的就是你的這一份毅力。所以,我走了下坡路。”他吐著濃重的煙霧對我說。
“毅力是鍛煉出來的,不是娘胎裏帶來的。”我說。
“我就鍛煉不到你這個火候。”他說。
“因爲你沒有我這樣的經曆。”我說。
“這倒是。我算是什麼樣的經曆呢?順利的還是曲折的?連我自己也說不清。有人把我叫做幸運兒,可是我卻感到自己十分不幸。”他一支接著一支地抽煙。
真的,他的經曆算什麼樣的經曆呢?這麼多年來,他沒有做過運動的對象,也沒有成爲“積極的動力”。他一直像一個旁觀者那樣看著、跟著,好像一塊無棱無角的石頭,隨著泥沙流淌,從不想自己選擇一個停留的地方。一九五七年“反右”時,他滿有理由狠狠鬥我一下,這樣,既可以表現自己的立場,又可以發泄私人的怨氣。可是他沒有這麼做。他從來沒有在批判我的會上發過言,也從來不貼一張大字報批判我。他總是躲著我。他在我心裏形成了一個謎,也留下一些好感。然而,他卻也感到了不幸。我承認,他確實不幸。可是,他的這種不幸是什麼人造成的呢?
“我的父是個貧窮的知識分子,在鄉下教了一輩子書。我從小就受到他的這種教育:讀書人不要去沾政治的邊。政治是可怕的,也是肮髒的。我照著他的話做了。可是,沒有世外桃源。父
在他那樣的環境裏也逃
不了政治的襲擊。‘文化大革命’中,他被當做‘封建遺老’遊街示衆,驚嚇羞惱,一病不起。我呢,更是在政治的漩渦中。政治的種種可怕和肮髒我看得比父
更多,更清楚。我往哪裏去躲?家?我沒有一個像樣的家。于是,我用放
形骸的方式來*醉自己,安慰自己。結果,卻把靈魂抵押給了魔鬼。”
“把靈魂抵押給了魔鬼!”他的話使我的心震動了一下。我想起了歌德的長詩《浮士德》中的浮士德的形象。生活在中世紀的窒息空氣中的浮士德,希望享受最大的快樂,把靈魂抵押給了魔鬼。想不到在今天,仍然有人做這種抵押,爲了逃避政治的風雨。浮士德贖回了自己的靈魂,趙振環呢?
“魔鬼也許沒有那麼多裝靈魂的瓶子,你還可以贖回自己的靈魂。你不是已經開始了嗎?”我對他說。
“你是這樣理解我的?”他熄滅香煙,急促地間。
“是的。不可能有別的理解。”我肯定地回答。
……
人啊,人!第17節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