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杜文和>聊齋先生>第1章 縣考·府考·道考第2小節

《聊齋先生》第1章 縣考·府考·道考

第2小節
杜文和作品

  [續聊齋先生第1章 縣考·府考·道考上一小節],以醉飽酬答;文字之交,以詩歌唱和;道義之交,以榮辱與共。我贊成李兄的同進共退之說。”

  張笃慶仍舊激烈地叫著:“這不公平,這不公平。”

  蒲、李不解。

  張笃慶:“蒲兄縣考、府考、道考連得三個第一,日後中舉人得進士還不是手到擒來,若說今後要考上就都考上,我張笃慶就沒有這種自信。若說今後要考不上就都考不上,倒叫蒲兄埋沒了一肚才學,這能叫公平?”

  李希梅便手摸了後腦勺,吐吐she頭。

  蒲松齡忙道:“張兄出身名門,李兄家藏書千卷,二位都是風雅之人,能俯身與松齡訂交,實是松齡之幸。松齡這次三考得魁,殊爲僥幸。日後即使有仕途之想,還不知有沒有那份運命。”

  李希梅:“蒲兄的命運自是好的。聽說蒲兄出生的那一天,有兩個老爺下鄉巡訪,結果遇上大雨,就站在蒲兄家的屋檐下躲雨,站在大門兩邊,一邊一個,等聽到屋裏嬰兒落地的哭聲,兩位大人才猛然想起自己是給剛剛誕生的嬰兒當了一回守門的侍衛,心想那嬰兒今後的洪福那還了得。一打聽,剛剛落地的是蒲家老三。我說蒲兄,你的福氣還不夠大嗎?你還要什麼樣的命運?你說到底有沒有那回事?”

  蒲松齡笑道:“那是我剛剛出生的事情我怎麼知道?”

  張笃慶便說:“山左人都說,蒲兄song脯上有銅錢印,是打胎裏帶來的。這不是福命、富命又是什麼?蒲兄,可有這回事?你說,有沒有這回事?”

  李希梅:“能不能讓我們看看?”

  張笃慶:“對,讓我們看看。”

  二人不由分說,上前便慾扯拽蒲松齡song前的yi裳。

  三人追逐嬉鬧一陣,都倚靠在一口大銅鍾旁喘息。大銅鍾罩在岔路口的地上。

  三人順手推了推身旁的大銅鍾。銅鍾似有千鈞之重,紋絲不動。

  蒲松齡忽然正se說:“別鬧了,我們不是膏粱之輩,浮lang子弟。我倒想起一事,我們剛才爲訂交拜了菩薩,其實學道老爺施愚山大人也是該我們三人認真一拜的。”

  “對,蒲兄說得對,施大人對蒲兄的文才頗爲看重,贊不絕口。”

  張笃慶清一清喉嚨,學著施大人的樣子:“蒲松齡,奇才。下筆如有神助,文思泉湧。通篇墨氣淋漓,空中猶聞異香。可超拔一等第一名。”

  李希梅:“其實施大人對你張兄也是憐愛有加,試卷上題目明明是‘寶藏在山中’,張兄你審題粗心,弄了個‘寶藏在shui中’。施大人愛你才情,非但沒有把你的卷子黜落,反而在卷尾題詞贊賞。”

  蒲松齡接誦道:“寶藏在山崖,忽然到shui下。樵夫卻說漁翁話。題目雖差,文字卻佳,怎肯放在他人下。既然登高怕險,也不能讓shui淹殺。”

  三人大樂。

  張笃慶轉對李希梅:“施大人不也稱李兄你的文章如空谷足音,可稱一時絕響?”

  蒲松齡:“都別說了,總而言之一句話,施大人對郢中三友有知遇之恩,我等不妨一拜。”

  三人于是對空揖拜。

  忽然路旁茅草叢裏有人長笑而來:“哈哈,三位何必多禮。三位這樣長拜,倒真叫我一個窮叫花折福了。窮叫花吃罪不起。”

  來人破yi爛衫,身高丈余,孔武有力。臂彎裏挎一只討飯籃,原是一個乞丐。

  張、李二人不覺鄙夷地斜了乞丐一眼。

  乞丐從飯籃裏擺出一碗剩飯一碗剩菜:“咱們狹路相逢,可說有緣。來,今兒我叫花子請客。”

  蒲松齡:“給你這一說,我肚子還真有些餓了。”

  張、李二人則撇撇嘴:“蒲兄,這裏是岔路口,咱們也該分手了,就此別過。”

  蒲松齡:“後會有期。”

  二人走後,蒲松齡笑問乞丐:“就這一菜一飯也能請客,你自己吃吧。”

  乞丐莞爾一笑,極神秘地拍拍身旁的大銅鍾。

  蒲松齡不免納悶。

  乞丐將罩在地上的銅鍾輕輕掀起。

  蒲松齡十分驚訝。既驚訝他的氣力,更驚訝銅鍾裏原來罩著許多殘菜剩飯。

  大力乞丐將殘菜剩飯一碗碗擺出。

  二人席地而坐。

  蒲松齡也不客氣,舉筷便吃。

  大力乞丐眼睛漸漸shi了,竟至掉下了眼淚。

  蒲松齡感覺奇怪,想了想,停下筷子:“你討要不易,一天又一天才積攢下這一些,就這麼讓我吃了,我也過意不去。”

  大力乞丐抹掉眼淚:“不,不是這意思。看先生這身打扮,就知道一定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有頭有臉的人物能和一個討飯的叫花子坐在一起吃飯,我臉上有光,心裏暖和,一暖和,眼淚就出來了。”

  蒲松齡:“看你說的,這饑荒年月,誰能和飯菜有仇?其實,這是百家飯。世上除了乞丐,只有當官的才能吃上百家飯。”

  “真不嫌我?”

  “我也是莊稼人。莊稼人能嫌自己打下的糧食?”

  大力乞丐:“你不像莊稼人,我能請教你的尊姓大名?”

  蒲松齡:“孝婦河那一邊,滿井莊蒲家的蒲松齡。”

  大力乞丐聽到這個名字,站起來納頭便拜:“乞丐我有眼無珠,先生就是縣考、府考、道考每一考都摘了主考大人帽頂子的蒲秀才?”

  蒲松齡扶他起來:“你聽誰說的?”

  大力乞丐睜大了眼睛:“你還不知道,這一帶誰不在傳說這事?”

  蒲松齡笑道:“你把我考查清楚了,也該我問你了。你這麼大個頭這麼大氣力,怎麼當了乞丐。乞丐畢竟不是正路。大丈夫頂天立地,在世爲人,仰不愧天,俯不作地,靠的就是力氣吃飯。”

  大力乞丐搖搖頭:“沒有辦法,我身大力大飯量也大。給人家當長工做夥計,東家嫌我張口就是一碗,一頓就是半鍋。沒有辦法。”

  “我看你這身氣力,最好的用武之地就是軍營,你還是從軍去吧,那是一個能夠出力的地方,也是一個該能吃飽飯的地方。”

  大力乞丐一拍腦門,恍然大悟:“這麼多年怎麼就沒有想到這條路哩!”他跳起來,拔tui就走。

  蒲松齡:“慢著。”

  大力乞丐停步返身一揖:“謝蒲先生指路。”

  蒲松齡摸出一些碎銀:“拿上。”

  大力乞丐不敢相信。

  蒲松齡:“兵荒馬亂的時候你不想當兵,還要抓你去,現在天下太平,投軍怕沒有薦身銀不行。”

  大力乞丐抓過銀子,一溜煙就走遠了。

  蒲松齡來到孝婦河渡口。

  中午,日頭暴曬,碼頭上靜悄悄不見一個人影。

  蒲松齡跨上渡船。他見無人擺渡,便在船頭坐下,取出一卷《搜神記》來。

  信手翻了二三頁,忽見河shui裏漾動著一個俏麗的倩影。

  鄰船的船頭不知……

聊齋先生第1章 縣考·府考·道考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1章 縣考·府考·道考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