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關鴻>人生問題發端>《新潮》發刊旨趣書

《人生問題發端》《新潮》發刊旨趣書

關鴻作品

  《新chao》者,北京大學學生集合同好,撰輯之月刊雜志也。北京大學之生命已曆二十一年,而學生之自動刊物,不幸遲至今日然後出版。向者吾校xing質雖取法于外guo大學,實與曆史上所謂“guo學”者一貫,未足列于世界大學之林:今日幸能tuo棄舊型入于軌道。向者吾校作用雖曰培植學業,而所成就者要不過一般社會服務之人,與學問之發展無與;今日幸能正其目的,以大學之正義爲心。又向者吾校風氣不能自別于一般社會,凡所培植皆適于今日社會之人也;今日幸能漸入世界chao流,慾爲未來中guo社會作之先導。本此精神,循此途徑,期之以十年,則今日之大學固來日中guo一切新學術之策源地;而大學之思chao未必不可普遍中guo,影響無量。同人等學業淺陋,逢此轉移之會,雖不敢以此弘業妄自負荷,要當竭盡思力,勉爲一二分之贊助:一則以吾校真精神喻于guo人,二則爲將來之真學者鼓動興趣。同人等深慚不能自致于真學者之列,特發願爲人作前驅而已。名曰“新chao”,其義可知也。

  今日出版界之職務,莫先于喚起guo人對于本guo學術之自覺心。今試問當代思想之chao流如何?中guo在此思想chao流中位置如何?guo人正複茫然昧然,未辨天之高地之厚也。其敢于自用者竟謂本guo學術可以離世界趨勢而獨立。夫學術原無所謂guo別,更不以方土易其質xing。今外中guo于世界思想chao流,直不啻自絕于人世。既不于現在有所不滿,自不能于未來者努力獲求。長此以循,何時達旦。尋其所由,皆緣不辨西土文化之美隆如彼,又不察今日中guo學術之枯槁如此;于人于己兩無所知,因而不自覺其形穢。同人等以爲guo人所宜最先知者有四事:第一、今日世界文化至于若何階級?第二、現代思chao本何趣向而行?第三、中guo情狀去現代思chao遼闊之度如何?第四、以何方術納中guochao之軌?持此四者刻刻在心,然後可雲對于本guo學術之地位有自覺心,然後可以漸漸導引此“塊然獨存”之中guo同浴于世界文化之流也。此本志之第一責任也。

  中guo社會形質極爲奇異。西人觀察者恒謂中guo有群衆而無社會,又謂中guo社會爲二千年前之初民宗法社會,不適于今日。尋其實際,此言是矣。蓋中guo人本無生活可言,更有何社會真義可說。若幹惡劣習俗,若幹無靈xing的人生規律,桎梏行爲,宰割心xing,以造成所謂蚩蚩之氓;生活意趣,全無從領略。猶之犬羊,于己身生死地位,意義,茫然未知。此真今日之大戚也。同人等深願爲不平之鳴,兼談所以因革之方,雖學淺不足任此弘業,要不忍棄而弗論也。此本志之第二責任也。

  群衆對于學術無愛好心,其結果不特學術銷沈而已,墮落民德爲尤巨。不曾研詣學問之人恒昧于因果之關系,審理不了而後有苟且之行。又,學術者深入其中,自能率意而行,不爲情牽。對于學術負責任,則外物不足萦惑,以學業所得爲辛勞疾苦莫大之酬,則一切犧牲盡可得精神上之酬償。試觀吾guo宋明之季甚多獨行之士,雖風俗墮落,政治淪胥,此若幹“阿其所好”之人終不以衆濁易其常節。又觀西洋“reanaissance”與“reformation”時代,學者奮力與世界魔力戰,辛苦而不辭,死之而不悔。若是者豈真好苦惡樂,異夫人之情耶?彼能于真理真知灼見,故不爲社會所征服;又以有學業鼓舞其氣,故能稱心而行,一往不返。中guo群德墮落,苟且之行遍于guo中。尋其由來:一則原于因果觀念不明,不辨何者爲可,何者爲不可,二則原于缺乏培植“不破xing質”之動力,guo人不覺何者爲“稱心爲好”。此二者又皆本于群衆對于學術無愛好心。同人不敏,竊願鼓動學術上之興趣。此本志之第三責任也。

  本志同人皆今日學生,或兩年前曾爲學生者,對于今日一般同學,當然懷極厚之同情,挾無量之希望。觀察情實,乃覺今日最危險者,無過于青年學生。迩者惡人模型,思想厲鬼,遍于guo中,有心人深以爲憂。然但能不傳謬種,則此輩相將就木之日,即中guo進于福利之年。無如若輩專意鼓簧,製造無量惡鷹子;子又生孫,孫又生子;長此不匮,真是殷憂。本志發願協助中等學校之同學,力求精神上tuo離此類感化。于修學立身之方法與徑途,盡力研求,喻之于衆。特辟出版界評故書新評兩欄,商榷讀書之誼,(此兩欄中就書籍本身之價值批評者甚少,借以討論讀書之方法者甚多。)其他更有專文論次。總期海內同學去遺傳的科學思想,進于現世的科學思想;去主觀的武斷思想,進于客觀的懷疑思想;爲未來社會之人,不爲現在社會之人;造成戰勝社會之人格,不爲社會所戰勝之人格。同人淺陋,惟有本此希望奮勉而已。此本志第四責任也。

  本志主張,以爲群衆不宜消滅個xing;故同人意旨,盡不必一致;但挾同一之希望,遵差近之徑途,小節出入,所不能免者。若讀者以“自相矛盾”見責,則同人不特不諱言之,且將引爲榮幸。又本志以批評爲精神,不取乎“庸德之行,庸言之謹”。若讀者以“不能持平”騰诮,則同人更所樂聞。

  既以批評爲精神,自不免有時與人立異,讀者或易誤會,茲聲明其旨。立異之目的若僅在于立異而止,則此立異爲無謂。如不以立異爲心,而在感化他人,但能本“哀矜勿喜”之情,雖言詞快意爲之,要亦無傷德義。同人等所以不諱譏評者,誠緣有所感動,不能自已于言。見人迷離,理宜促其自覺之心,以啓其向上之路;非敢立異以爲高。故凡能以學問爲心者莫不推誠相與;苟不至于不可救葯,決不爲不能容受之诮讓。然而世有學問流于左道,而僞言僞旨足以惑人者,斯惟直發其覆,以免他人重墮迷障。同人等皆是不經閱曆之學生,氣盛xing直,但知“稱心爲好”,既不願顧此慮彼,尤恨世人多多顧慮者。讀者想能ti會茲意,鑒其狂簡也。

  本志雖曰發揮吾校真精神,然讀者若竟以同人言論代表大學學生的思chao,又爲過當。大學學生二千人,同人則不逾二十,略含私人集合之xing質;所有言論由作者自負之,由社員共同負之。苟有急進之詞,自是社中主張,斷不可誤以大學通身當之。

  發刊伊始,諸待匡正,如承讀者賜以指教,最所歡迎。將特辟通信一欄,專供社外人批評質詢焉。

  ——選自《新chao》第一卷第一號(1919年1月1日北京出版)。

《人生問題發端》《新潮》發刊旨趣書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宋朱熹的《詩集傳》和《詩序辯》”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人生問題發端》宋朱熹的《詩集傳》和《詩序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