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金庸>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回憶與鄧小平的會見

《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回憶與鄧小平的會見

金庸作品

  在這次對話中,金庸和池田大作對鄧小平的逝世都提出自己的看法,隨之憶述戰爭年代,回顧年輕時的歲月與志願,以至日後的種種發展。

  池田:跟金庸先生進行第四次對談的四日後(1997年2月19日)建設中guo重大發展基礎的鄧小平先生突然逝世了,享年九十三歲。早前聽聞他近年來身ti不很好,我們大家都很擔心。不過九十幾歲的老人家,年壽終究會有時而盡。我也很理解中guo人民此刻都很傷心悲哀。

  金庸:被譽爲中guo現代化"總設計師鄧小平先生離我們而去,那確是無比重大的損失。幸好整個完善的方案已設計完成,適當而能幹的營造師、工程人才也都已選定,主要工程已順利進行了一段時其,以後繼續根據方案施工就是了。施工者千萬不可混亂,自相爭吵,任意改動方案和藍圖,只要穩定工作,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進行,就沒有什麼可憂慮的了。這個偉大的工程是在極困難的情況下設計及建造起來的,以前,一般人都認爲是不可能的。但現在進展順利,前途樂觀。相信這就是鄧先生的偉大之chu

  池田:我曾跟鄧小平先生見過兩次面(1974年12月、1975年4月),我不能忘記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鄧先生談及有關日本帝guo主義的曆史。他說:"中日之間有二千年以上的交流曆史,不愉快的期間只有接近一百年。受日本軍guo主義禍害的不單只是中guo人民,也包括了日本人民。"他不是以"中guo對日本"這樣的guo家本位來看待問題,而是本著不管任何guo家,也站在該guo人民一邊的人民立場這份中guo的睿智來看事情,真令我歎賞不已。周恩來總理生前的最後演說中呼籲"我們永遠不稱霸"、"我們永遠站在全世界被壓迫的民衆、被壓迫的民族那一邊!"我相信周、鄧兩位的心意是相通的。在和鄧先生第二次見面中,交換了有關日中友好條約的意見。那時候,鄧先生直率地說:"中日兩guo不單只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而且在任何地方也不該要求霸權。"換言之,大力要求加進"反對霸權條款"是中guo的立場。在那數年之前,我在《人間革命》一書中曾主張:"日本應該與以中guo爲首的地球上所有guo家締結和平友好的條約。"兩guo人民都期待的友好條約的締結,在我跟鄧先生對話後的第三年才達成。金庸先生第一次跟鄧小平先生見面是1981年7月的事吧。

  金庸:對。是1981年7月18日,我記得曾就中guo經濟建設的展望、"文化大革命"的評價、中美關系等問題進行了廣泛的對話。

  池田:尤其是;鄧先生曾問:"新聞界對我們中guo的領導人有什麼意見呢?"金庸先生直率地向他說:"希望中guo目前的政策能長期維持,不要改變。"相信這是發自擔心"香港未來"的發言吧!所在地爲了消除大家對將來的不安才說:"不輕易改變政策。"是爲了民衆的將來,先生才一針見血地指出。鄧先生也回說:"確是這樣。"文豪與大政治家迸發火花的對話,正是一幅名畫般的場面。金庸先生成爲《基本法》起草委員,關于《基本法》的製定,鄧小平先生也給了不少的指示吧?

鄧小平十分重視《基本法》

  金庸:我說"希望中guo目前的政策能長期維持,不要改變",主要是指中guo當時剛開始實施的"改革開放政策"而言,而不僅是指香港政策。鄧先生對香港《基本法》的製定十分重視。我們《基本法》的起草委員們第一次到北京開會,鄧先生就和中央的其他領導人接見全ti委員,並和大家共同照了相。香港回歸中guo之後實施一guo兩製,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等等原則,就是鄧先生設計和製定的,這原則具ti地寫入了《中英聯合聲明》之中,我們又根據這些原則而製定《基本法》。可以說,香港即將實施的《基本法》,是鄧上平先生一手qin自製定的,我們這些起草委員,只不過將之寫成法律條文,再加上一些具本內容和實施細則等等補充條款而已。

  池田:可以說,香港《基本法》這座大樓也是建于鄧小平qin手鞏固的基礎上的!然而剛才談到《中英聯合聲明》,兩guo間的談判雖然花費頗多時間,但鄧先生所提出的原則,意外地被英guo全盤接受了。

  金庸:對。《中英聯合聲明》的談判的確爲期頗長,但所花的時間,主要是用在斟酌文章的字句、字眼等等方面。中guo提出這樣合情合理、顧全大局的各種原則,英guo人聽了不禁喜出望外,意想不到對方的提議居然比自己可能期望的還要好得多。

香港會像解放初的上海嗎

  池田:英方最初是怎樣想的呢?

  金庸:他們想像,中guo是共産dang領導的社會主義guo家,接管香港之後,當然會像對上海、天津、廣州那樣的治理,從北京派來"港督"和全部政府官司吏,將香港的在小企業都收歸guo有,由政府管理,廢除原有的全部英guo法律,改采中guo法律。法院、法官、律師等等司法製度全部改爲中guo式。宣布港幣無效,改用人民幣。英guo人投資的彙豐銀行、渣打銀行等銀行、怡和公司、太古公司、guo泰航空公司等,都歸中guoguo家所有及經營,市場經濟變成計劃經濟,居民的言論自由、出入境自由等都將受到限製。哪知中guo宣布收回香港後,在香港繼續實施資本主義製度,不實行社會主義製度,居民的生活方式不變,同時由本地居民自行選舉而産生政府,享有高度自治權。即使交由英guo去提議,英guo也決計不敢提出這樣高的要求。所以在原則問題上,是完全沒有爭議的。主要的談判別是在一些技術xing問題上。中guo提議這些原則列入《中英聯合聲明》,並不是中英雙方談判的結果,只不過將中guo政府的政策非常明確地列入一項guo際條約之中,好使香港人放心,也使全世界人士對香港的將來懷有信心。

  池田:我明白了。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先生對于香港的將來也花過很大的氣力。

如果沒有鄧小平

  金庸:對。若要評價鄧先生對香港作過怎樣的貢獻,帶給香港怎樣的幸福的話,我們不是可以這樣想嗎?如果中guo沒有鄧小平,沒有他對香港的前途提出這許多設計,沒有他以個人的威望、魄力和見識來加以充分推行,以至實現,那麼到七月一日以後,香港將是怎麼一個樣子,完全是可以想像得到的。事實上,不用等到1997年7月1日,在此之前的幾年,香港早就已經亂成一團糟,已不量個可以正常運作、平安居住的guoxing大都市了。

  池田:從這個意義來說,鄧小平先生是如何期待香港回歸這"一天"呢?他曾經希望"九七之後能到香港看看",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剛才就香港與鄧先生的關系已向您請教過了。我想就近看來中guo發展……

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回憶與鄧小平的會見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回憶與鄧小平的會見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