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凱子>挪威森林>第23章 雨港之憶

《挪威森林》第23章 雨港之憶

凱子作品

  一個月後。十月十八日。

  火車一路踏著鐵軌的聲音,在逐漸飄起的雨絲中向北緩緩駛去,這是一班周六中午往基隆的平快車。規律的振動,古舊的車廂,在煙塵漫空的沿途留下叮咚的回響。

  我穿著製服,坐在這班破爛的火車裏數著節拍。從臺北到基隆差不多四十五分鍾,正好讓我學習如何聽著別的節奏,手上卻打出完全不同的拍子。這個月來狗弟教得很勤,他不厭其煩地指導我如何抓拍,怎樣轉弦,什麼是切音等等彈奏貝斯的技巧。此刻我已是“小雁”的貝斯手了,只差一段時間的苦練,我們樂團便將再次出發,醒自五個多月的冬眠。

  第一次上臺的時間是十二月四日;爲了讓我順利進入情況,大夥兒決定暫時不唱貝斯難打的歌。大jieqin自動手修改老搖滾,配合森怪的鍵盤弄出不少作品。一來那些什麼“長tui莎 ”、“月光先生”我都熟,二來貝斯變化不算難,加上幾位明師的指導,相信年底上臺一定不成問題。

  其實我並不擔心貝斯練不成,最痛苦的還是臺步和動作。在說唱藝術社走慣了相聲臺步,我實在很難動得起來。高一苦練的“弓揮”、“羽排”全得忘掉,硬是學著如何湊麥克風,如何用上身打節拍等新架子。近來是好多了,剛開始我每走一步都想撩袍,每次切音,也都必須忍住不搖扇點頭,練得幾近發飙。更慘的是,不管他們笑了多少次,我還是不由自主地會在唱完歌後一立正,給大家來個“下臺一鞠躬”;搞得胡不胡、漢不漢,中ti西用,文白夾雜。

  上上個禮拜開始上社團課,我和小光示範“好”給學弟瞧。下臺後小光竟然問我是不是穿少了,怎麼上臺淨打哆嗦,一副瘧疾發病的德行?我苦笑一番,回家卻還是開著音樂練搖滾,搞得現在連走路都別扭。終於知道學步邯鄲的燕人,爲何會爬著回家了。

  提起說唱藝術社,九月十六的表演還真是成果豐碩。不但學校各記參與人員小功兩支,我更和範胖一齊得到了“成功三等獎”,預定下學期校慶時在典禮上統一頒發。此外這場表演亦招徕不少社員,依照十月初的統計,本社現在已經有八十四人。其中高一五十一人,占全社六成以上,可說是前景看好,聲勢大振。照此下去,那被我們奉爲南針的“四大任務”,似乎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了。

  北一女方面似乎也頗有斬獲。鄭巧怡說演講社的工作人員各有嘉獎,學mei入社情況亦稱踴躍。尤有甚者,班聯會還打算把明年北一社團聯展的主持人交給她們。我聞言頗感欣慰,這種結果,也不枉我辛苦一場了。

  至於基女相聲社的成果反而比預期差,這大概是因爲她們地理位置較遠,而參與行政工作也較少之故。據小憶說,相聲社一向在省辦相聲賽中名列前茅,今次出鋒頭的盡是說唱藝術社,她們好像有點不服氣。尤其她們社團成立了八年,反而不及一歲的說唱藝術社吃得開,更在社內造成了爭執。聽說寒假後她們也想辦一次活動,讓我們說唱藝術社赴基隆吃鼈什麼的。

  在“小雁”成員及詩聖的聯手相勸下,我終於放下包袱,和小憶在一起了。這一陣子每天講長途電話,身上零錢越來越少,昨天我甚至還跷課去銀行換了一大袋。 

  我們通電話的時間是早上七點,一般而言都是我打過去。近來發現火車站的電話又空又安靜,故每天早上我都差不多六點半出門,七點到車站撥通,和她說到七點半再去上學。平均一天電話費沒有一百也低不過八十。

  我倆見面的日子是周末,一向是我去基隆,兩人玩個整下午再回臺北。通常火車到站是一點半,小憶每次都在候車室等我;兩人見面之後,便去廟口吃午飯,再去別的地方玩。接連五個星期都是這樣,基隆可玩的地方,我們大部份都去過了。

  對於基隆,我有一種既懷念又排斥的感覺。這裏總是yinyin地,間歇下著惱人又無休止的小雨;大街上行人擁擠,卻散發著一gu死寂的感覺;巷弄yin暗狹窄,房舍破舊褪se,迎面吹來的風,都帶著市場與浮油的味道。港中停滿雄壯威武的巨輪,乍看之下十分昂揚;但走近細看,油漬和鏽迹卻又指著風霜。走在愛四路的大道上,總令我覺得有些低落蒼涼。

  小時候我住過基隆,記憶深chu,似乎對這裏有著深沈而古老的回憶。當時住的地方是一chu依山而築的老警眷,沿著shui泥斜坡即可看到北回線的鐵路。nainai家的房子是一間單進的中式平房,正中一間八角廳,外頭即是當時以爲廣大無邊的院子。那棟房子很暗,擺設也十分傳統,連廁所也只有一盞幽暗如鬼火般的小燈泡。穿過正廳到廁所中間是一條黑黑的長廊,或許是怕黑,亦或是長廊太長又太窄,只有兩三歲的我從來不敢單獨穿過去。

  爺爺有一個老部下跟我們住在一起,我叫他李爺爺。他有一支老舊卻光滑的菸鬥,與一臺敲幾下就能聽的收音機。他的聲音又慢又不連續,每當他吸著煙鬥聽平劇,我就覺得他好像是收音機那端的周瑜海瑞王寶钏。他臉上滿是皺紋,每次開始講故事,我就不懂他在想什麼。那張臉爲什麼提到鬼子就笑,談到共匪就皺成一團,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白天大屋中沒有什麼人,上班的上班,小姑姑據說還在上學。整個房子裏空蕩蕩地,梁柱和長廊中只有李爺爺收音機傳出的平劇聲。李爺爺的故事則是我度過漫長一天的唯一樂趣,那些故事遙遠而生動,就像大屋一般,充滿了無數既真實又虛幻的感覺。故事中有共匪打guo軍,也有guo軍打鬼子,打來打去,在八角廳中打出如夢似幻的聲音。

  就像每一棟古老的建築,直到今日我還是相信自己在大屋裏看過鬼。李爺爺說爺爺年輕時遇過一個狐仙,似乎救過誰還是受了狐仙的恩,我們家一到過年必定會祭一祭這位大仙。三十八年的故事,遊擊抗日的曆險,常常跟狐仙的傳說一起出現在大屋裏;每天午後,我就覺得有人在爺爺的屋裏走動說話。當時我又怕又好奇,每次都想看看鬼的模樣,卻從來沒有上前一瞧的勇氣。多年之後,我還是不知道那是鬼子還是共匪,是狐仙,還是李爺爺的收音機。

  那段日子裏唯一可以離開大屋的方法就是是看火車。每次火車來了,李爺爺就會背著我走上斜坡,我興奮地叫著“火車!火車!”,他則沈默地吸著煙鬥。那時基隆的天空似乎都亮了起來,即使我們打著傘,長空仍一是片開闊。火車叮咚叮咚,小雨浠裏浠裏,天地既熱鬧又響亮。

  火車一過我就開始撒jiao,又是哭又是鬧,死也不肯回去。李爺爺很寵我,從來沒見他對我發脾氣,只是用山東guo語哄著我回轉,進到大屋裏,用濃濁的鄉音說起濃濁的故事。火車朝遠方開去,三十八年就朝我開來;青天白……

挪威森林第23章 雨港之憶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23章 雨港之憶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