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兒釀蜜,燕子銜泥,走獸奔徙,乃因對它們的生存有著重要的意義。
人卻爲什麼常煞費苦心地做鋪張費又並不見得多麼重要的事呢?人啊,我們爲什麼在此點上低于著它們?……
如今穿布的知識分子少了,穿布
的共産
人少了,穿布
的共産
的領導幹部少了。因爲有了的確涼、的卡、混紡,其它什麼什麼的。共産
如果成了布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今天,未免滑稽可笑。但共産
如果成了失掉“布
精神”的
,那則不滑稽也不可笑了,而令人心中産生別的一番滋味了!
我們這個家,我們這個民族,因民族心理的積澱和種種曆史淵源所至,一向是崇兩極力的。而封建王權便是以這種崇尚爲其社會基礎的。這是我們民族愚昧的一面。人類不龐受王權的統治,而只龐受知識的統治。這叫人類文明。或曰“精神文明”。有一個時期我們的社會似乎有一般崇尚知識的風氣良好的開端,但很快又被對金錢的崇拜所滌蕩了。
金錢,這個討人喜愛的怪物,吞噬著某些中人的靈魂,吞噬著某些中
共産
人的靈魂。
不是說“先使一部分人富起來”嗎?應該是先使人民中的一部分人富起來才對啊!倘若我們共産的幹部們,都利用職權,著急忙慌地,爭先恐後地先使自己富起來,還算什麼“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
”?
中是中
人民的中
。中
的一切財富,巨細無遺,都是中
人民創造的。任何侵吞、揮霍、
費人民財産的行爲,都不龐是中
共産
的幹部們的行爲,都是醜行,都應受到法律的製裁。人民希望是這樣。如今人民對
也只有希望而已。希望“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的政策不變;希望
風徹底好轉;希望
內有幾位“包龍圖”,鏟除邪惡,輔佐“朝綱”;希望改革之舉成績更大,彎路更少。
而最大的希望則是——內損公肥己、以權謀私者們不再繼續下去。人民是既痛恨他們,又拿他們沒辦法。因爲人民已將權力交給了他們,就像李爾王將王杖交給了對自己始而恭順繼而飛揚跋扈的女兒女婿們一樣。
老百姓有句話——“再一再二不可再三”。這也是希望。中的老百姓是全世界最仁義最厚道的老百姓。他們很通情達理。江山是老共産
人打下的,打下了江山的人們有資格伸手向人民要好
。人民繪,而且人民已經給了。包括他們的子孫輩們伸手向人民要或者就是像拿自己家裏的東西一樣去拿,去撈種種特殊的好
,人民也能寬宏地沈默著。中
的老百姓真是太仁義太厚道了。但是中
很窮啊!中
者百姓的生活普遍還很窮啊!要達到小康,還得努力奮鬥不止啊!人民給不了那麼多,人民負擔不起。什麼事情都得慢慢兒來,也得容人民慢慢兒給。別撈得太急。即便是再一再二又再三,老百姓也還是只有希望而已。哪個
家的老百姓比中
的老百姓更仁義更厚道呢?哪個
家的老百姓比中
的老百姓更善于忍耐,更善于在忍耐之中仍懷抱著不源的希望呢?以權謀私者,一心只想自己先富起來,全不將人民利益放在心上,是應該感到羞愧的。
如今,一個中人能稱一位外
人爲自己的朋友。倘若邊外
人又是來自所謂西方世界,諸如瑞典這樣一個“富庶
家”,並且還是一位年輕的博士,那麼仿佛便是某些中
人的不尋常的榮耀了。
有些中人,真像“貼樹皮”。其所“貼”之目標,隨時代進展面變化,而轉移。研究其“貼”的層次,頗耐人尋思。
先是貼“官”。
“某某局長啊?我認識!”“某某司令員啊?他兒子和我是哥兒們!”
“某某領導網?他女兒的同學的是我愛人的弟弟的小姨子!”
七拐八繞,十竿子搭不上的,也總能搭上。搭上了,便“貼”。
此真“貼”者。
還有假“貼”者,雖也想“貼”,卻毫無機遇,難以接近目標,在人前做出“貼”者語而已,爲表明自己是“貼”著什麼的。
我們在生活中,不是經常能看到一些人,爲了巴結上某某首長,或某某首長的兒子女兒甚而秘書,極盡阿澳奉承,鑽營獻媚,討好賣乖之能事嗎?圖的什麼呢?其中不乏確有所圖者。也有些人,諧之卻並無所圖,僅獲得某種心理安慰而已。仿佛“貼”上了誰誰,自己也便非等閑之輩,身份擡高了似的。
“貼”者爲男,不過令人討厭;“貼”者爲女
,那就簡直越發令人作嘔了。男
“貼”者憑的是無恥和技巧,女
“貼”者憑的是無恥和
相。凡“貼”,技巧也罷,
相也罷,總都是無恥一族。恰如饅頭也罷,火燒也罷,總都少不了要用點“面引子”。
我常想,中人目前缺的到底是什麼?難道就是金錢嗎?爲什麼近幾年生活普遍提高了,中
人反而對金錢變得眼紅到極點了呢?在十多億中
人之中,究竟是哪一部分中
人首先被金錢所打倒了?!社會,你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貼”風有層次,“貼”者則分等級。
一等“貼”者,“貼”美人、英
人、法
人、日本人、加拿大人、意大利隊、瑞典人……
二等“貼”者,就“貼”黑人。
在這一點上,頗現了中
人的
際態度——不搞種族歧視。
三等“貼”者,只有依舊去“貼”港客了。一邊“貼”住不放,一邊又不首心永遠淪爲三等,有俗話說:“騎著馬找馬”。
我們這一代人,是唱著隊歌長大的。紅領巾是我們的驕傲。少先隊隊禮表達著我們對美好事物的祟高敬意。少先隊隊鼓使人們的童心激動無比。我們這一代中的大多數幼年,童年乃至育少年時期不知巧克力爲何物。五十個人的玩具加在一起也沒有兒子的玩具多。一件新服會使我們歡欣雀躍。新
服是爸爸或者
買的,可我們都普遍地認爲最應該感激的是毛主席和共産
。沒有毛主席,就沒有共産
。沒有共産
,就沒有新
服。時代一次次地在我們的心頭腦中打上這種“胎記”。它推恐我們忘卻了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並且生存下去的意義只有一個——知思圖報——這真可惡!新
服是爸爸
用李苦勞動所得的低徽工資爲我們買的!我們只應感激爸爸
!
我們這一代人當時的悲劇在于我們追求一種“革命思想”的熱情,超過我們追求文化知識的熱情。而任何“革命思想”如果汲有文化知識作爲奠基石,與宗教教義相差無幾。我們懂得這一點,社會也橫得這一點。我們所接受仍“革命思想”的全部內涵。其實只用兩旬因九就足以概括——熱愛吧!感激吧!在中學政治課堂上,我們的頭腦中漸漸形成了……
狡猾是一種冒險第三章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