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夏天,正當湯米悄悄搜尋“中美洲”號時,美群衆對于海底寶藏的認識和激情,也達到空前高
。德州海洋考古機構的喬治·巴斯(george bass )在土耳其外海一艘3400年前沈沒的木船殘骸中,取出大量古物。費雪也從“阿圖加號”取出更多的銀幣、3200顆翡翠和金器。巴利·克利佛(barry clifford)在鳍魚岬外不到 1/4海裏
的外海,找到海盜船“外達號”的寶藏。
同年夏天,麥可·黑齊爾(michael hatcher)在南中海尋獲15 萬件瓷器,公開拍賣。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拍賣前預展,5 天內吸引了來自全世界兩萬名以上的參觀者。正式拍賣時,全部物件被搶購一空,有的售價高過預估10倍以上。
但激起公衆最大狂熱的卻是鮑伯·巴拉德(b0b ballard )發現了“泰坦尼克號”。巴拉德跟工作夥伴潛人1.25 萬英尺的深海中60小時,拍攝了幾千張“泰坦尼克號”的照片;沈沒了半個世紀的記憶又被喚醒,大家以爲永沈海底的“泰坦尼克號”,又鮮明活躍地再生了。
那年秋末,湯米完成了“西馬克”攝取的聲納圖的評估工作,並且確定了優先目標。他向史東博士致謝時,順便告訴他,第二次搜尋時就偵測到“中美洲”號,這讓史東得意萬分。
接著就是籌募第三期360 萬美元的工作了。11月底,湯米發出通知,要求所有東在12月13日到哥倫布市開會。他保證“說明會將以彩
聲納圖片,顯示標的物沈沒129 年後的現狀”,吊足了
東的胃口。
會中,他出示高解析度的影像,附以聲納專家的解讀,獲得了東的信服。不到一個月,總數50
、每
7.2萬美元的
份賣出41.5
。
東們信心十足,充滿期待。湯米一如往昔,要他們冷靜,更要求他們保密。他在信中追述過去保密策略的成效,指出保密使他能夠從容考慮,消除外來的競爭,同時避兔不必要的曝光。
湯米指派泰德·伯勞克特(ted brockett)到各個海洋團打聽出租或出售的新一代深海回收系統。泰德真是從事這項工作的最佳人選。之前,他曾協助設計深海采礦器具,在2 萬英尺深海挖掘了2000噸的錳礦,效能良好。他爲鮑伯·巴拉德設計了攝影機滑臺,使鮑伯成功拍攝了“泰坦尼克號”的照片。麥克的“西馬克ia”的滑臺也是出自他手。但是盛名之累,使他不得不謹慎從事,因爲消息一旦走漏,後果將不堪設想。
深海的工作環境惡劣危險,成本昂貴,除非必要,沒有人會貿然從事。而且所需的裝備種類稀少,用途特定,一語不慎,旁人立刻就可以猜出你的企圖、工作種類和地點。這一切都和深度有關。訂購的電子儀器耐深度多少,就是一大線索;深海載具的纜繩,也照樣可以透露玄機。纜繩太貴,如果工作深度是400o英尺,就非5000英尺不行;太短不夠用,太長又負擔不起。此外,裝物器具、燈光、電壓等等,都難逃行家法限。
湯米和泰德采取分散焦點的“模糊策略”:工程師只解決單樣問題,外人無法拼湊出整個計劃。泰德找遍了佛羅裏達州、南加州,一直到加拿大溫哥華的五大深海工程公司,詢問他們是否能夠依據湯米的構想,製造能在1 萬英尺海底工作的系統。
泰德在海洋團尋尋覓覓之時,湯米也開始實驗他的深海載具設計。他找來約翰·穆爾(john moors)幫忙。穆爾
控深
載具的技術,是公認的第一。他身高6英尺2英寸,頭發垂到肩後,滿臉胡須,外表像個警長,脾氣暴躁。大學沒有畢業,就到海岸防衛隊服務了兩年,然後在一家深海潛
公司服務10年。其間他學到深海遙控載具的一切技術。有一次,穆爾遙控幾千英尺深的機器人,把細小的物件以極爲困難的角度通過一個小洞,讓克拉夫特印象深刻。他的知識和技術,在海洋界傳爲佳話。
累積了10年的設計和安裝深海遙控載具經驗,穆爾辭去現職,擔任顧問。湯米找上他的原因是:“我找的是一個怪傑,因爲我要做的是不可能的事。”
當年12月,兩人簽約,湯米正式雇用穆爾。穆爾認爲費用最大的部分是纜繩、推進設備和外殼。深海載具利用電池推動,配以成本較低的多軸纜繩,費用最低。至于昂貴的外殼,可用球狀玻璃代替。利用載具本身攜帶的電池供應電力,可以省去從母船輸送電力的纜繩,大幅降低成本。沒有人做過這種設計,但湯米喜歡這個構想。
60年代末期,海軍製造載人的海底實驗室時,其中的工作室是由唐·海克曼設計的,可以抵抗高壓和腐蝕;再配合其他工具,海克曼在海底就跟在陸上一樣無所不能。
海克曼當初擔任貝特勒的口試官,竭力推薦費淩克雇用湯米。他和湯米共事多年,頗有惺惺相情之感。後來湯米請了長假,直到1986年秋天,湯米才又找他,向他展示了一些聲納影像,告知有關“中美洲”號的資料。
湯米又憑其三寸不爛之,說服費淩克允許海克曼加入他的計劃:“貝特勒此舉,不費分文就可以使工程師獲得實際經驗,對于機構本身大有種益,將來的顧客也會獲益不少。”後來湯米幹脆連費淩克的部門一起雇用,契約書長度超過1 英尺。海克曼最初猶豫不決,但是湯米帶來了契約書和酬勞,要求設計深海的切割工具,以便打穿甲板進入船內工作。海克曼說:“一旦收了酬勞,我就鄭重其事,全力以赴。”
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深度。深度涉及壓力和壓力下的控問題。海克曼說:“首先,我必須知道正確的深度。其次,離岸多遠?海況如何?海
洶湧還是風平
靜?再其次,目標的材質是什麼?最後,帶回海面的物件面積有多大?”
依海克曼的看法,在深海工作比在太空還困難。1963年,“長尾鲛號”沈沒,就是因爲管破裂,損壞了電子儀器,以致無法關閉汽門,潛艇急速下沈,直撞2000英尺深的海底;壓力壓碎兩英寸厚的鋼質船身,就像成人壓碎啤酒罐那麼輕松。如果要工作順利進行,壓力再大,工具接頭都必須能夠正常彎曲,葉輪必須能夠正常運轉,
流必須順暢。
海克曼開始繪製草圖,設計所需工具。湯米需要這些工具,以便從大西洋8000到9000英尺海底的橡木船梁。杉木甲板的“中美洲”號中挖出寶藏。湯米還需要一個載具把這些工具運到海底。
隔年1 月,穆爾正在貝林漢搜購深海載具的材料,海克……
尋找黃金船第二節 俄亥俄州哥倫布市 1986年秋天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