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蘭法官裁定以後,哥倫布一美發現集團發布新聞,標題是《搜尋沈船開創深海探險新紀元》。文中報道,“中美洲”號在1857年沈沒,428 人喪生之後,一艘符合其特征的沈船殘骸,終在大西洋岸外尋獲。新聞發布之後,湯米和巴力立即飛往華盛頓,接受《華盛頓郵報》的訪問,接著再飛紐約,接受《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和《美
新聞與世界報道》的訪問。一周之後,他們返回威敏敦,住進一家汽車旅館,利用當地廉價的電話聯系工程師、合夥人、科學家,大量建立聯系渠道。
這段期間,“航海家尼可號”的工作人員已在海上不眠不休地工作了8 個星期。工作壓力沈重,大家脾氣暴躁,彼此互相埋怨,毫不掩飾。大概每隔10天,克拉夫特就會供應啤酒和一些食物,大夥在後甲板痛飲一番,緩解緊張情緒。縱目所及,四周都是深藍的海;大家縱情高叫,毫無顧忌。忘情之際,正是大家痛批湯米、大發牢騒的好機會。
湯米交代他們在這段期間只要多拍照,不要探勘木梁,不要碰觸淤泥和煤堆。他不希望弄亂現場,他要的只是大量的照片和錄影帶。
湯米從7月13日離開三周半,其間工作人員施放深載具14次,只有5次順利留在海底直到電力不足爲止。其余時間,不是天氣不佳,就是裝備問題叢生。最大的困擾來自載具的3個推進器;推進器的直徑8英寸,長2.5英尺,每只造價5000美元,是當時最好的産品。在8500英尺深的海底,壓力大得足以把鉛筆頭的橡皮擦擠過千分之四英寸的小縫;推進器的橡皮墊抵擋不了海
滲入,引起馬達電流斷路。有時下
不到30分鍾,推進器就會出故障,工作只好中止。這時就必須吊起、拆解、烘幹,然後趕緊修複。訂購新貨、矯正、重新設計,全都無濟于事。
“銀河”現場中央部分隆起,成堆的碎物由此向外延伸,但是堆與堆之間界線不明。本來堅硬牢固的木梁,受到海蟲、海和地心引力的作用,都已疏松變形,結構崩塌。整個殘骸上面覆著一層白
淤泥,成群的鼠尾魚前後散布。
主要的錄影機sit 雖在暗,功能仍然良好。穆爾就利用它來引導載具靠近目標,拍攝靜態照片。多甯偶爾也拍攝幾張,觀察之後,做成筆記。
載具吊上之後。多甯就沖洗彩照片,大家共同研究。
多甯研究熒幕影像和照片之後,有兩點疑慮:30英尺高度之,無論如何都看不到那兩個龐大的鐵輻側輪。其次就是現場的範圍。
下物件的大小本就難以判定,加上船身破損變形,根本不能判斷船頭和船尾的起終點。但是根據載具運轉情形判斷,殘骸長度不到90公尺,顯得太短。
湯米在8月8日和海克曼一起回到船上。湯米神采奕奕,對于法官的裁定和公衆的反應深感振奮,准備繼續在海上工作兩個月。
克拉夫特私下對他說明工作人員的情況,吞吞吐吐地建議讓工作人員稍微休息一下。沒想到湯米滿口答應;他也正想利用機會向東報告進度。他將工作人員的家屬接到查爾斯頓,爲他們訂了旅館,舉辦舞會。
正當他們在旅館裏歡聚, 而“航海家尼可號” 泊在港口之時,瓦力·克烈索(waily kreisle )也在查爾斯頓醫院裏焦急等待,他的兩歲兒子病重,正在加護病房。從家屬休息室的窗戶望出去,可以看到“航海家尼可號”,克烈索知道那是湯米的船,這景象使他焦慮不安。過去6 年來,他走遍東岸的圖書館,搜尋“中美洲”號的相關資料,矢志要找到這艘船。目前他已有了投資者、租了一條船和深聲納偵測器,還跟“堅定海洋公司”簽了合同。這家公司專屬于美
海軍,由鮑伯·庫茲列伯(bob kutzleb )主控。庫茲列伯就是當初由投資者邀請,出面和湯米討論,卻對湯米大事討伐的專家。他獲得了湯米
東提供的機密資料,還提供聲納專家,所以克烈索已經准備就緒,只等兒子病愈,就可以動手。克烈索看過法院的裁定,可是也已經陷入太深,無法叫停。
自從7 月初“自由之星”出現以後,湯米就專注于對抗入侵者和應付媒。直到8 月下旬才獲得喘息,集中力量
理工程和技術問題。他仔細研判所有照片和錄影, 終于認爲了解充分, 應該開始搜尋煤炭以外的東西,進一步確定沈船確實是“中美洲”號。
船上儲存珠寶黃金的地方面積很小,尋找困難;如果船只錯誤,可能要費好幾個月尋找根本不存在的東西。他先要確定這些殘骸確實是“中美洲”號,然後才可以開始有系統的尋寶工作。
“航海家尼可號”在8月20日清晨返抵現場,放下深載具。沈沒130年的“中美洲”號究竟是什麼樣子,沒人知道。湯米和鮑伯運用想象,假設各種可能的情況:木材被蟲子吃光;鐵料鏽蝕不見;船只直立、毫發無損;一切都已消失,只剩煤炭。他說:“還有木頭和鐵料,但所剩無幾,幾乎只剩下煤炭而已。”
整個背景中只看到一些破爛的木頭,但上面覆蓋的煤炭太多,看不出船殼的輪廓。把影像和湯米研究過的“中美洲”號設計圖一對照,又一點也不像。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一點,就是整個現場顯示的強烈騒動迹象。湯米說:“‘側輪汽船’的現場,絲毫沒有騒動的迹象,就像空無一物的小筱,靜靜擱在海底。可是在這裏,可以感受到當時確是一場大災難。”
他們發現第一件不是煤炭的物件時,克拉夫特正在控製室裏。當時穆爾把載具送到他們認爲是上層結構的東西旁邊。克拉夫特和其他工作人員對著熒幕仔細審視固定桅杆的木頭,其輪廓、距離、木板的位置,都和“中美洲”號的設計圖相符。
幾天後,穆爾套住一塊船錨,拉上面。那是1000磅重的鑄鐵,錨爪彎曲,比人還高;它符合“中美洲”號上一個船錨的大小和形狀。
穆爾作
下載具的工夫已到出神人化的程度。克拉夫特曾說:“如果想看
作的天才,那麼觀賞穆爾
作伸展臂,夾取一片瓷器就夠了。伸展臂的爪子力量大得足以夾斷人手,但穆爾絕不會在瓷器上面留下任何抓痕。”
穆爾利用湯米不在的期間,調整了伸展臂的功能,達到精密的程度。湯米回來之後,穆爾先是撈起一個瓶子和一塊鐵礦石,接著又撈到一個陶甕。一天,穆爾發現一個連蓋的瓷瓶;他先撈起瓶身,接著才把蓋子撈了上來。瓷瓶只有1英寸高,3.5英寸寬,裏面裝著軟膏。克拉夫特推測,那應該是當時婦女使用的面霜。
他們撈上東西之後,立刻先研究它們的製造年代。鮑伯除了准備幾本參考書之外,還……
尋找黃金船第四節 “銀河”現場 1987年8月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