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司馬遼太郎>豐臣家的人們>第四節

《豐臣家的人們》第四節

司馬遼太郎作品

  鶴松病死後,孫七郎的命運發生了變化。豐臣家的這位年輕人的命運,真是瞬息萬變。鶴松剛死三個月,秀吉派來的使者就出現在這位年輕人面前。他們向孫七郎傳達了秀吉的決定:他已正式成爲豐臣家的繼承人。由于鶴松的喪期未滿,不便公開設宴歡慶。但是到孫七郎的邸宅來暗暗向他說些祝賀的話的諸侯,則是絡繹不絕。這些達官貴人,三個月前曾在設于如心寺的靈堂裏,爲鶴松之死而痛不慾生,都爭先恐後地當著秀吉的面,剪下發髻,以表示對死者的忠貞。

  這一年的十二月,由豐臣家出面奏請朝廷,任命孫七郎爲內大臣。從這一天算起,僅僅過了二十四天之後,孫七郎在天下的地位又完全變了。

  他當上了關白。

  秀吉把自己的關白之職禅讓給了他。秀吉辭去了宮廷的現役職務,住在大坂城裏,從此以後稱作太閤。孫七郎則稱爲關白公秀次。秀吉把京都最豪華的官邸聚樂第,和裏面的一應擺設,全都賜給了孫七郎。從此,孫七郎住在京城裏,被人尊稱爲殿下。

  “叫殿下嗎?”

  自己如今所chu的地位有何等尊貴,起初,孫七郎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因而也完全不感到驚訝。後來,別人漸漸地告訴了他,他這才明白,所謂關白,那是宮廷裏的頭等職位,人臣中至高無上的職位。誠然,當今天下的統治權,依然掌握在太閤手裏。然而,在朝廷裏,孫七郎則已是公卿之首。而且,他所居住的聚樂第,也足以叫他感到自己所chu地位的尊貴。聚樂第東臨大宮神社,西靠淨神寺,北面是一條,南面是下長者町,占地面積十分廣大。四周有護城河、圍牆和崗樓;院內布置有花木林泉,假山飛瀑;樓堂館舍,雜然其中。城牆外住著百來家諸侯,一幢幢金碧輝煌的公館鱗次栉比。這聚樂第宛若一座巨大的城池。孫七郎成爲這所邸宅的主人時,這才好容易明白了自己所chu的地位。

  孫七郎心裏想:“我已經具有這麼高的身份啦。”

  對孫七郎的能力和xing格了如指掌的秀吉,仍然不允許他作非分之想。秀吉依然象cao縱木偶似的,用約法幾章,把孫七郎的生活管束起來,絲毫也不許他疏忽大意。這約法共有五章,那是秀吉給孫七郎的一封信。秀吉並讓孫七郎提交了一份表示願意遵守約法的決心書。這約法的第一條是嚴整軍備,第二條爲賞罰公平,第三條:尊重朝廷,第四條:愛護士卒。約法的內容都很具ti而瑣碎,極力避開使用抽象的語言,就如教一個幼童使用筷子那樣。例如,第五條的內容,乃是秀吉最爲關切的。在秀吉看來,要是他的政權的後繼人僅僅是個白癡,那倒幹脆好辦。難辦的是,孫七郎的xing慾非同尋常,似乎有點沒有節製。大概只有在這一點上是和秀吉相似的吧。秀吉在講到這一條時,用了“不要學我”這樣的話。秀吉給孫七郎的信,一開頭就寫道:“茶道、狩獵、女人諸事,切勿過于熱中,勿學秀吉。”“唯茶道可作消遣,可不時舉行,亦可招待他人。至于女人,可在邸宅內安置使女(指妾)五至十人左右。應以此數爲限度。不得在邸宅之外沾花惹柳,*亂放蕩。”對于秀吉來信規定的約法五章,孫七郎用熊野山名寺的佛紙,寫了一紙誓文。文中對梵天帝釋四大天王以及全日本的諸種神佛發誓,表示決不違反規定,如若違反,則“今世要蒙受天下各種苦難,死後要墮入十八層地獄”。這些不過是賭咒發誓時常用的老套子話。

  “把這張誓文給我保存好。”

  秀吉把關白秀次差人從京城送來的誓文,交給他的下人木下半助保管。從那時起,僅僅過了一年零九個月,秀吉就對把繼承權給了養子孫七郎一呈深悔不已。他不能不後悔。因爲通稱澱夫人的側室淺井氏又生了一個男孩,取名“拾兒”。

  孫七郎得到秀吉的qin生兒子出生的消息時,也不知爲什麼,他居然絲毫也沒有感到不安。按理說,他應該主動歸還自己作爲豐臣家後嗣的權利,並主動取消自己的養子身份。他本該認識到,既然自己不過是一尊有著繼承權的木偶,那麼,由于秀吉有了qin生兒子,他作爲養子和接班人而存在的理由,也就早已雲消霧散了。如果是升任關白之前的孫七郎,他的腦海裏或許會掠過這樣的念頭。而現在他卻不這樣想。孫七郎已經完全變成另一個人了。與其說他變了,不如說這個年輕人,第一次從木偶變成了人更確切些。

  從十八歲起,孫七郎的地位和官職直線上升,令人眼花缭亂。然而實際上,他僅僅是木偶戲裏的一尊被人不斷更yi打扮、粉墨登場的木偶而已,自己則記不起到底做了些什麼。他只需讓他那瘦骨嶙峋的肉ti維持呼吸、飲食和排泄,軍務自有人幫他料理,官位自有秀吉爲他提升。孫七郎有每天大便兩次的習慣。在討伐奧州的征戰途中,他每到一chu宿營地,總要隨地拉大便兩次。這麼一路上拉過去,一直拉到了津輕。天天都如此,直到平定奧州,班師回朝。古往今來,恐怕不曾有過如此輕松、省心的遠征將軍吧。況且,秀吉告誡他不得做其他事情。長久手之戰中,孫七郎大敗而歸。那時秀吉給了他一封包括五方面內容的訓誡信。自那以後直至孫七郎升任關白,已經過去了整整五個年頭。在這五年裏,這封訓誡信,猶如一道緊箍咒一般,一直嚴嚴地管束著孫七郎。這自然不是靠孫七郎的自覺遵守,而是他身邊的老將崛尾、中村、宮部、山內等四位大名對他的強製。

  但是,在孫七郎升任關白之後,這幾個老將都離開了孫七郎,回到了他們設在大坂的將軍府中。而有一個名叫木村常陸介的人,從大坂上京,擔任了關白府衙內的總管,取代了原來的大名們。身邊人事的大變動,使孫七郎獲得了解放。木村常陸介與其說是一員能征慣戰的武將,不如說是一個文官se彩濃厚的人物。木村是近江人,與同鄉石田三成一起,在早先的羽柴家和後來的豐臣家,一直負責掌管行政事務。但後來被秀吉疏遠,所得功名富貴,不如昔日的同事石田三成和長束正家等人。他常常爲自己的懷才不遇而唏噓歎息。孫七郎升任關白,常陸介覺得此乃天賜良機,便懇請秀吉,讓他當了關白官邸的總管。他思忖,既然在秀吉這一代已無法發迹,那麼,還是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吧。一旦秀吉歸天,秀次成爲第二代掌權人,那時我常陸介自然而然地就可以成爲執掌天下實權的人了。

  不用說,常陸介對孫七郎的愛好和脾xing,采取寬大放縱的方針。常陸介走馬上任那天,甚至對孫七郎說道:“殿下已身居關白,盡可自由行事。”對于孫七郎來說,他可從來沒聽到過這麼動聽的語言。

  “是嗎?”孫七郎說。

  盡管他感到常陸介的話有迷人的魅力,然而……

豐臣家的人們第四節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四節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