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吉的正室夫人,官名北政所,俗稱甯甯。不用說,她是豐臣家庭的主宰者。此人爲人爽直、格開朗。就是在官居從一位之後,也一點不擺架子;始終
一口她的出生地、故鄉尾張的方言,與秀吉說話時也不避人前。
有一次,夫婦倆正看著能樂的狂舞時,好象發生了口角,爭論得很激烈,雙方都用的是尾張的方言,說得又快,在座地其他人,不知道他們倆說了些什麼。不一會兒,北政所咧嘴笑了起來。緊接著,秀吉也笑得前仰後合。
“原來剛才不是吵嘴呀!”看到這情景,在座的人這才松了一口氣,心裏這麼想。
誰知秀吉卻對這些能樂的演員們說:“對我們剛才的吵嘴,怎麼看哪?”
秀吉的脾氣是:什麼事情都喜歡開個玩笑。他特別喜歡诙諧的和歌和機智的談吐。演員們都知道這一點。首先,鼓手以大鼓相比,開口答道:“夫妻吵架鬧嚷嚷,鼓錘敲在鼓皮上。”
緊接著笛師借笛音作比喻,說道:“比哩哩哩哩,誰是誰非?誰是誰非?”
聽了兩人如此機敏的回答,秀吉夫婦都不禁捧腹大笑起來。
北政所就是一個這樣格的婦女。
倘使她生得有子女,那麼,豐臣家的命運興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豐臣家沒有子息,這是豐臣政權自成立那天起就具有的一個致命的缺陷。各地的大名嘴上雖然不說,但是肚子裏卻在想:“這個政權怕長不了。只能在秀吉殿下這一代保得住。”
大名們心裏只顧盤算一個問題:秀吉之後,執掌天下的該是誰呢。不用說,誰都明白,那是在各方諸侯中位居首席的德川家康。此人不僅實力雄厚,出身高貴,而且才幹超群,官位顯赫。于是有不少大名,一方面對豐臣家恭而敬之,而同時卻又悄悄地與家康交好。例如藤堂高虎,此人可以說是秀吉一手栽培提拔的,作爲大名,他本與家康于同等地位,可是他竟然偷偷地對家康說道:“請閣下把敝人當作臣仆吧!”
爲了穩定政局,豐臣家必須造就接班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此乃豐臣政權最重要的政治。然而,不幸的是,秀吉的近爲數極少。是的,他已經讓外甥秀次作了自己的養子。除了秀次,身邊再也找不出合適的人了。爲此,他甚至把不是自己
屬的宇喜多秀家都收作了養子,算作豐臣家的一員。此外,與秀吉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金吾中納言小早川秀秋之所以成了豐臣家的養子之一,也是以上述情況爲背景的。
這位秀秋乃是北政所血統的人。
北政所的娘家有兩,一個是生她的家,一個是養她的家。她出生在織田信長家的小臣杉原(後來改姓木下)助左衛門定利的家裏,很早就作了姨母淺野家的養女。在秀吉取得天下的同時,無論這杉原家,還是淺井家,都成了諸侯。奇怪的是(盡管是有原因的),只有北政所的這兩
娘家,日後成了德川政權的大名而殘存了下來,直到明治維新的時候。
在秀吉取得天下的前後,北政所出生的杉原家,已由比她小一歲的弟弟家定當家了。弟弟家裏,子女很多,北政所早就講過:“我想從你們家這麼多孩子中要一個作養子。”
天正五年(1577),她的弟弟木下家裏,又生了第五個兒子。這就是日後的秀秋。秀吉這時擔任織田信長手下的中地方的司令。北政所住在秀吉的基地近江地方的長濱城裏。杉原家早就是秀吉的部屬,因而他們的邸宅當然在長濱城下。北政所以城主夫人的身份,回娘家祝賀外甥的誕生。
“這孩子真可愛啊!”
北政所把這嬰孩仔細看了一番之後,不禁高興得拍起了巴掌。她想,幹脆從裹著襁褓的時候起,就撫育這個孩子,便對弟弟家定表示了這個意思。
弟弟家定迎合著她說:“要是這麼喜歡的話,那就……”
當秀吉從播摩戰線回到長濱城的時候,北政所對他講了這件事。
“好哇,這可是個好主意。就領來作咱們的養子吧。”
喜歡小狗小貓和小孩的秀吉,二話沒說就答應了妻子的要求。這樣,秀秋就被接進了長濱城內。不用說,特意爲孩子請了。由于北政所自己喜歡孩子,因此盡管她沒有生過子女,但對于秀秋的養育,倒也頗爲周全。
秀秋平安地長大成人了。他小名叫辰之助。圓圓的臉龐,白淨的皮膚,眼珠兒滴溜溜地轉得很快。即便與其他同年齡的少年相比,這孩子看來也長得特別聰明伶俐。
“依我看,這孩子將來會成個了不起的人物。”北政所這麼對秀吉說。
“盼他成材啊!”
秀吉和妻子一樣,喜歡小孩。而且,他早就暗暗地認爲,自己妻子的優點在于能夠識人。而且有不少這方面的實際例子。自然,秀吉也對秀秋抱著很大的希望。在家庭裏,雖然秀秋作爲首席養子秀次的弟弟,位居第二,但秀吉有時甚至想,萬一秀次有個三長兩短,到那時把豐臣家的繼承權讓給秀秋,也是可以的。
他甚至曾對北政所這樣說過:“甯甯,必要的時候,讓這孩子繼承咱的家業也是可以的。你要有這樣的思想准備啊。”
天正十三年(1585),秀吉升任關白。這時他奏請朝廷,讓虛齡剛十二歲的秀秋擔任了從四位下右衛門督。這一官職在中叫作金吾將軍。那是宮門的警備隊長。“金吾”這個名稱,大概來自“披金甲,守宮門”之意。爲此。諸侯們都稱這位豐臣家的少年爲“金吾閣下”,以表示特別的敬意。
不過在營地裏,也有人悄悄地稱之爲“金吾這小子”。從這時候起,秀秋已失去了幼童時候那種招人喜愛之,也不再聰明伶俐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時他已開始表現出一種愚昧和瘋癫。秀秋身邊,早已配置了教他讀書識字、學作和歌和老師,以便將來不至于在公卿社會丟醜。然而,他始終沒有顯露出什麼象樣的才華。
“大概是我看錯了人吧。”
北政所開始覺察到這一點,並越來越感到失望。即便在禦所,秀秋也常常儀容不端、拖著鼻涕,在應該嚴肅的地方,會突然笑出聲來。甚至在理應步履莊重緩緩行走的走廊上,竟也噼噼啪啪地跑起步來。
北政所對秀吉嘀咕說:“只有這個孩子,沒有看准,真叫人慚愧。”
本來,她的屬、娘家杉原(木下)家的人,雖然都同樣缺少充當武士所必須具備的勇氣和果斷,然而,象她這樣,資質聰慧者居多,如秀秋的長兄勝俊(官至侍從,日後削發爲僧號稱長嘯子),在和歌的素養方面,比起諸侯們的其他公子,都是毫不遜
的。
秀吉說道:“用不著擔心嘛。”
他在這方面是很樂觀的。秀吉對于自己少年時代由于不懂事而調皮搗蛋的事,還是記憶猶新的。另外,織田信長——他的亡主……
豐臣家的人們第五節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