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司馬遼太郎>豐臣家的人們>第六節

《豐臣家的人們》第六節

司馬遼太郎作品

  秀吉難于抑製住自己的喜悅之情,整日價合不攏嘴,說笑喧鬧,以致周圍的人都擔心他會不會因此而發狂。這位天才,從這時候起,也日見衰老起來。他甚至放棄了渡海遠征軍的指揮權,離開名護屋城,回到了上方(指京都及附近的地區)。這期間,秀吉給北政所寫了封信,信中說:

  心中積了許多話想和你說。

  同時,也給澱姬寫了信,差人送去,信中叮咛她道:

  務必給拾兒喂好nai。爲了能多出naishui,你也要多吃啊!還有,多費心思,

  會減少nai量的,因此,你千萬不要勞神啊!

  秀吉在另一封信裏,又關照她說:

  爲了使身ti更加健康,你是否用灸熏烤一下。但是,熏灸療法對拾兒是沒

  有用的。即使母qin給他熏也是不行的。

  秀吉這邊越是欣喜若狂,金吾中納言的地位越是搖搖慾墜。

  黑田如shui認爲:“照這樣下去,豐臣家恐怕不久會出大亂子。”

  如shui,俗稱官兵衛,官居勘解由此次官,從秀吉創業時代起,就一直是他的智囊,非常喜好出謀劃策;此人清心寡慾到令人吃驚的程度。對如shui來說,出謀劃策,與其說是爲自己的私利私慾,莫如說是一種愛好,就如酒客愛好喝酒一般。爲此,甚至令人感到,他身上有一gu子超凡tuo俗的仙氣。在大坂、伏見地方的老百姓中,崇拜如shui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人說:“太閤殿下的豐功偉績,恐怕有一半是靠了那位瘸子(指如shui)的計謀。”然而,在豐臣秀吉取得天下之後,如shui得到的,僅僅是一點十分菲薄的恩賞,那就是豐前中津地方的年俸十余萬石的封地。

  這是題外話了。有人問秀吉爲什麼給如shui的封地這麼小。

  秀吉笑著回答說:“你別開玩笑!”

  據說秀吉當時曾對人說,要是給那瘸子一百萬石的封地,他准會拿下整個天下的。另外,秀吉還在別的地方說過類似的話。有一天夜裏,秀吉把他的一些qin信幕僚叫到一起聊天。話題轉到了對各位諸侯的評價上。這時,秀吉出其不意地問道:“要是我死了,你們看,誰會得天下?”不用說,這是一句戲言。在座的幕僚們各自談了自己的看法。而秀吉卻搖著頭說:“取天下的是那個瘸子。”

  衆人不服氣,認爲黑田如shui充其量只有十余萬石的封地,靠這麼點收入無法募集天下的兵丁。幕僚們講了不同的意見。這時,秀吉卻一個勁兒地搖頭,連連說:“不,不……”接著說道:“你們可不知道,那位跛腳才厲害呢!我過去曾和他一起在荒山野林裏同甘共苦過,只有我了解他。”

  如shui的高明之chu,在于他對于秀吉畏妒自己的才能一事,了如指掌,對于自己所受待遇意外的菲薄,絲毫也不表露出不滿的神情。如shui的聰明才智使他懂得功過于主者必受害的道理。如果以功自居,要求更大的恩賞,那麼他如shui恐怕會遭到滅頂之災的吧。

  秀吉在功成之後,便把如shui調離出了帷幄。

  “只有如shui,他既知道我的威力,也知道我的真意!”

  秀吉過去常常依仗如shui的足智多謀。如shui走後,被人稱爲文官的石田三成、長束正家、增田長盛等人擔任了豐臣家的行政官吏。他們這些人,每有機會就想湮沒那些曾爲豐臣家打下江山的開guo功臣,從而漸漸地使他們遠離了秀吉。對此,看來如shui卻並沒有什麼不平。這位策士謀臣准是知道,任何一個人都只可能在一個曆史時期內發揮作用。

  其後,如shui爲了保身,便把家財和城池都讓給兒子黑田長政,自己則削發爲僧,遁入空門。這下子秀吉不禁感到大爲驚訝。

  秀吉對如shui說:“你可不要回鄉下去啊,留在京城裏,給我當個參謀吧!”

  他又賜給如shui五百石,作爲他留在京城裏的俸祿。後來又把這數目增加到二千石。

  這位黑田如shui“爲了替豐臣家謀求安甯”,想出了一條計策。這僅僅是一種嗜好,他不是什麼世代受豐臣家重恩的臣仆,因而並不是一心一意期望豐臣家安穩。反正,由于拾兒即秀賴的出生,如shui預感到關白秀次的生命面臨危險。秀次的橫行霸道,爲非作歹,已弄得普天下議論鼎沸。看來秀次將在這種罪名下被殺。如shui常常陪伴秀次下圍棋,曾在言談之中暗暗勸他,萬事要小心謹慎,並建議他主動去擔任渡海遠征軍的總指揮的職務,這樣,太閤殿下也許會可憐他,從而寬恕他。然而,秀次卻完全領會他的意思。爲此,如shui看透了秀次的爲人,從此再也不上秀次的公館去了。

  另一個人是金吾秀秋。

  如shui心裏想道:“既然已經生了阿拾,金吾必將無人問津,得爲金吾想個辦法。”

  這真是多管閑事。如shui眼下已不是秀吉的謀臣,況且,他也未擔任什麼管理豐臣家的家庭事務的官職。再加上,如shui也並沒有特別受到豐臣家的委托,這完全是出自這位軍師酷愛謀略的一種嗜好。如shui因沒有地方表現他的才能,而閑得無聊。他大概可以說是因爲百無聊賴才主動出來管閑事的吧。

  有一天夜裏,如shui利用與秀吉閑談的當兒,以突然想到似的口吻,對秀吉說道:“要是把金吾少爺送給門當戶對的人家作個養子,那麼,豐臣家就會萬萬歲喽。”

  如shui這麼說,是探探秀吉的口氣,問他願不願意把金吾給人作養子。秀吉覺察到如shui已開始在謀劃什麼事情。他決定順shui推舟,便用一種漫不經心的口吻說道:“是啊!”

  秀吉大聲地說了這麼一句之後,便立即轉換了話題。只聽了這麼一句,如shui就已經滿足了。下面要做的是找人家了。

  如shui暗自思忖道:“毛利家最合適。”

  不管怎麼說,毛利家乃是天下衆多的大名中之大者。自毛利元就創業以來,其領地遍及山yin、山陽十余guo。在織田信長在世期間,毛利家一直是織田家最大的勁敵。天下歸秀吉所有之後,秀吉施展巧妙的外交政策,遂使毛利家對秀吉屈膝稱臣,成了豐臣家的大名。可巧的是,現在毛利家的戶主,中納言毛利輝元沒有子息。

  “對,把金吾送上門去!”

  通過這一著棋,如能與西方實力雄厚的諸侯建立一條紐帶,那麼,在秀吉歸天之後,要保豐臣家的安泰,何況,此事對毛利自身的安全也有好chu,這真是兩全其美之計啊。

  如shui心裏想道:“還是對小早川隆景說吧!”

  順便說一下。 毛利家在家族的組織管理方面, 有獨特之chu。街頭巷尾流傳的“三支箭的故事”,如shui也是知道的。話說在毛利家創業人毛利元就臨終之前,曾把三個兒子叫到跟前,交給他們三支箭,要他們折折看。開始一支一支地折時,箭輕易地被折斷了,而把三支箭合到一起折時,卻不容易折斷。這是父qin留給他們的教訓:萬事要同心協力!日後這成了……

豐臣家的人們第六節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六節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