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古代人物傳記>孔子傳>第十三章 歸裏主婚 觀廟教子第2小節

《孔子傳》第十三章 歸裏主婚 觀廟教子

第2小節
古代人物傳記作品

  [續孔子傳第十三章 歸裏主婚 觀廟教子上一小節]。這天下,這世道,能像茫茫白雪一樣純潔該有多好啊!雪花還在紛紛揚揚地飄落,孔子在心裏默念著:下吧,使勁地下吧,讓潔白和無瑕覆蓋一切汙穢和雜質吧!……

  弟子們陸續來到杏壇,開始清掃壇邊積雪,因爲今日又有衆多學生來此拜師入門。

  阙裏街東側有一條偏僻簡陋的小巷,破舊的茅草房擁擠不堪。陋巷盡頭一所茅屋內走出父子二人,他們yi衫單薄,踏著積雪興致勃勃地前進,這便是顔路帶著他的兒子顔回。這顔回長得很文弱,長方型的臉膛上眉毛長而淡,但卻天庭飽滿,鼻直口方,兩只圓溜溜的大眼睛放射著智慧的光。此刻,他蹦蹦跳跳地跑在父qin的前邊,像一只歡快的小麻雀,雪地上留下了他一行彎彎曲曲的腳印……

  杏壇之上,委贽行禮拜師入門的儀式開始了。七歲的顔回模仿著前邊幾位師兄的模樣,手捧一只贽雉,恭恭敬敬地走上杏壇。正在這時,一個年齡同他差不多的富家子弟,身著華麗的服飾,手裏捧著十只又肥又大的贽雉,趾高氣揚地擦著顔回的肩膀搶到了前邊。這位富家子弟名端木賜,字子貢,衛(河南)人,現隨其父經商在魯,其父是曲阜城中的富商大賈。此人語言機敏,極有辯才。子貢輕蔑地瞥了瞥顔回手裏的那幹巴巴的小贽雉,撇撇嘴說:“難道這樣的贽禮也能拿得出手嗎?”

  顔回神態自若地說:“老師沒有規定贽禮的數量,大概就爲了讓你同我這樣的人都能拿出贽禮之意吧。”

  子貢無言以對。他雖是小小年紀,但在他的記憶中,還沒有誰能辯過他。他並不甘心,挑剔地打量著顔回,又問:

  “看你面黃肌瘦,定然身患疾病。”

  顔回說:“我聽人說,無財産者曰貧,無學識者才謂病。我是貧,而非病也。”

  子貢鬧了個大紅臉。所有的人都愣怔怔地望著這位七歲的孩童。

  顔回毫不在意地跪倒在地,向孔子磕頭拜師。

  孔子望著顔回,感慨地在心裏說:“自從爲師開壇講學以來,這第一弟子的位置就一直空著,難道是上天讓我虛位以待嗎?難道就是在等這個小小的顔回嗎?……”

  後來若幹年後,顔回果然成爲孔門“德行科”的第一人,也真的成爲孔門第一弟子。

  從這時起,直到五十歲出仕中都宰以前,孔子集中精力辦教育,還結合教學實踐,作著修訂《詩》、《書》、《禮》、《樂》等著作的准備工作。這是孔子從事教育活動的第二個時期。這個時期前來拜師的弟子除山東境內的齊、魯外,還有從楚(湖北)、晉(山西)、秦(陝西)、陳(河南)、吳(江蘇)所屬各地慕名而來的,幾乎遍及當時主要的各諸侯guo。顔回和子貢、還有冉求,仲弓、闵子賽、宰予、公冶長等,都是這一時期師事孔子的有代表xing的弟子。

  這一天,孔子講完課從杏壇回到家中,只見嫂子和妻子俱都滿臉yin沈,十分不悅。孔子忙問原因。嫂子歎息著說:“非是嫂子批評二弟的不是,你整天忙于教育他人子女,對自己的子女卻不聞不問……”

  嫂子的批評很使孔子納悶,自己對伯魚和孔蔑一樣在抓緊教育,望子成龍,怎麼能說不聞不問呢?

  妻子cha嘴說:“兩個女孩子都已長大成人,常言道‘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你總得替她們cao點心呀!……”

  嫂子接著說:“是呀,無加已二十二歲,二弟在齊三年,登門提qin者無數。可是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無二弟的話,我們怎好妄自做主呢?望二弟從諸多弟子中擇賢者二人,分別與兩個女兒婚配。”

  經嫂子和妻子提醒,孔子才恍然大悟,那無加確實到了成婚的年齡,是自己沒盡到做長輩的責任,難怪嫂子批評。經過深思熟慮,孔子決定選擇公冶長作女婿;南宮敬叔原配已亡故,正慾續弦,將無加嫁南宮適爲妻。事情就這樣快刀斬亂麻地決定了。

  深夜,孔子從書房回到臥室,見妻子在嘤嘤哭泣,從那紅腫的眼睛可以看出,她哭了很久,哭得很傷心。不用問,孔子便知道妻子是因給女兒選擇的配偶不稱心而傷心落淚,便耐心地勸慰她。孔子告訴妻子,公冶長是個百裏挑一的好青年,他道德高尚,能忍辱負重,而且才智過人。至于他曾經蹲過監獄,那並不是他的過錯。公冶長能識鳥語。一次獨自趕路,只聽空中有一只飛鳥唱道:“公冶長,山前有頭老烏羊,你吃肉來我喝湯。”他辨明了鳥語,徑往前走,果然見到草地上有一只不系繩索的黑羊在吃草。于是他深信了鳥語,認爲是只野羊,慾將其趕回家去宰殺。可是半路上遇見了羊的失主,硬說他是偷羊的賊,便拉著他去告官。那昏庸的狗官信以爲真,不問青紅皂白,便將公冶長押進了南監。後經人保釋,不久便清洗了罪名。

  聽著丈夫的敘述,亓官氏停止了啜泣,張著淚汪汪的眼睛诘問孔子道:“那南宮敬叔就不及公冶長聰明賢德嗎?”

  孔子回答說:“南宮敬叔言行非常謹慎,魯昭公在位,guo內平治,他能久居大夫之位;待到昭公逃亡,guo內擾亂,他能安居guo內,不遭刑戮,德才當均在公冶長之上。”

  “既如此,又有萬貫家産,何不將女兒無違嫁他呢?”妻子瞪大了眼睛,等待著丈夫回答。

  聽了妻子的責問,孔子心中頗爲不快,但仍耐心地解釋說:“此乃量才擇配。侄女無加的才與貌,均在女兒無違之上,理應嫁的丈夫優于無違。再者,南宮敬叔系續娶,前妻尚留下一雙兒女,需拉扯成人。無違剛滿十六歲,自己尚孩子氣十足,怎能擔起母qin之重擔?無加年歲已大,嫁南宮敬叔,可勝此任。”

  亓官氏被丈夫說服了,默默地點著頭,臉羞得似晚霞一般紅。

  在孔子崇拜的政治家中,除了鄭guo的子産,齊guo的晏嬰,還有吳guo的季劄。委劄是吳王夢的第四個兒子,因他在兄弟四個中最賢,所以夢慾將君位傳給他,但他堅決不肯接受,于是傳給了大兒子。老大還想讓給老四,季劄還是不肯,後來老大死時便傳給了老二,心想這樣兄弟相傳,終會傳到老四。可是老二、老三先後去世,季劄又躲開了,于是老三的兒子繼了位,這就是吳王僚。季劄奉王僚之命出使楚、齊、晉、魯、秦等大guo,並隨身帶著長子毅,准備到魯guo來拜孔子爲師,不想毅在齊暴病而亡,葬于嬴、博(臨近魯境的齊地)之間。孔子得到消息,率部分弟子前往吊祭觀葬。只見死者穿著隨身的yi服,草草成殓,懸棺而葬。季劄袒露著左臂,用右手撫摸著封土,嗚咽著說:“骨肉歸此土,命也!魂氣則無所不至,自當歸去。”整個葬禮極其馬虎。事後有的弟子責備季劄葬子這樣草率從事,不合禮製。孔子說:“季劄乃吳王之叔,喪子禮應從豐棺殓。只因奉命聘使,不當挈子同行。……

孔子傳第十三章 歸裏主婚 觀廟教子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十三章 歸裏主婚 觀廟教子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