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古代人物傳記>孔子傳>第十四章 泗水觀瀾 泰山抒懷

《孔子傳》第十四章 泗水觀瀾 泰山抒懷

古代人物傳記作品

  孔子帶一班弟子回到杏壇,見一對中年男女正在大吵大鬧,那女的還流著淚shui。弟子們紛紛勸解,毫無效果。見孔子歸來,他們像見到救星似地撲了過去,爭著講敘事情的原委,讓夫子評判是非。

  原來他們都居住在阙裏,應算作孔子的街坊。這位中年漢子自號魯男子,既無伯叔兄弟,又無妻妾子女,因爲身強力壯能勞動,又無家眷拖累,因而倒也不愁吃穿,頗覺舒適安閑。他的東鄰是個寡婦,也是獨居一室。夜裏突然襲來了一場暴風雨,寡婦的兩間茅屋被風雨掀翻,跑到西鄰居去敲門。風雨中她隔窗告訴魯男子,自己的茅屋倒塌,無法安歇,乞求他看在老街舊鄰的份上,開門借宿一夜,以避風雨。魯男子亦隔窗勸她快些離去,以免招惹是非。寡婦說:“君室中無他人,借宿一夜,誰人能知?”

  魯男子說:“正因無人作證,才不敢開門。否則,傳揚出去,豈不是跳進黃河也難洗清嗎?請你快快離去,不要在檐下受那風雨之苦。”

  寡婦苦苦哀求,魯男子始終不肯開門,逼得她只得舍近求遠,恨恨離去。第二天一早,魯男子去找那寡婦解釋,寡婦不服,二人爭吵起來,便來找知禮的孔夫子評理。

  孔子並不急于下斷語,而是讓弟子們就此問題展開討論,充分發表意見。

  弟子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一個寡婦,深夜去打光棍的門,這本身就是失節的行爲。有的說,魯男子爲人心腸太恨,缺乏起碼的同情和憐憫。有的說,魯男子爲了個人聲譽,竟不顧鄰裏死活,這是不義之舉。也有的說,魯男子應該開門借宿,救寡婦危難,至于他人品頭評足,何必予以理睬……

  夫子先給大家講了一個柳下惠的故事。

  柳下惠是魯guo的賢大夫,曾有一中年婦女深夜闖入臥室,坐在他的懷中,他竟一點也不動心。

  孔子接著評論說:“風雨之夜,有孀婦叩門借宿,魯男子能堅拒門外,比坐懷不亂之柳下惠,堪稱伯仲。在這婬風遍及朝野之時代,我們魯guo竟有一雙見se不亂的真君子,豈不值得自豪!”孔子又轉身對那寡婦說:“魯男子雖使你飽受風雨之苦,但卻保全了你的節cao,正所謂‘喪身事小,失節事大’,你該感謝他才是。冥冥中之鬼神也因此而敬重他,你何以與之爭吵?”

  聽了孔子的評論,孀婦羞愧地低下了頭。魯男子面有喜se。弟子們交口稱譽。

  孔子的思想不僅在弟子們中傳播,而且春風似地吹遍了每一個角落,並正在深入人心,戚秋子與魯男子便是例證。

  公元前505年,孔子四十七歲。

  春天到了。春姑娘在泗shui河畔漫步,一路走去,桃紅柳綠,草se青青,春汛激蕩。孔子聽說泗shui正漲桃春chao,忙帶領弟子們前往春遊踏青,賞shui觀瀾。

  習習春風像優美的琴聲,在給翩翩起舞的春姑娘伴奏,又似情人溫潤的嘴chun,在頻頻地吻著人們的面頰;柔和的陽光像母qin溫暖的大手,在輕輕地拍著寶寶入睡,又似姑娘多情的眼睛,瞅得小夥子們心中發癢。鵝黃se的長堤蜿蜒而去,泛著春的氣息,像熟睡在搖籃中的嬰兒,散發著nai香。平坦的河灘,暄騰騰,溫乎乎,像寬闊的song脯。河shui滾滾滔滔,泛著藍澄澄的波瀾,奔流向前,像夜空一樣深邃,眸子一樣晶瑩,馬駒一樣歡騰,孔子來到河邊,俯身彎腰,目不轉睛地盯著奔騰的波瀾。他伫立良久,頂禮膜拜似地靜靜地站著,然而他那不時緊縮的眉頭卻在告訴人們,他此刻的心像奔騰的春汛一樣不平靜。弟子們圍攏過去,不知夫子在看什麼,在想什麼。率直的子路問:夫子何觀?”

  孔子平靜地說:“觀shui也。”

  “觀shui?”……弟子們不解其意,一個個都愣怔怔地望著夫子。

  顔回說:“夫子遇shui必觀,其中必有講究。願夫子明教。”孔子凝望著泗shui河的綠波,無限深情地說:“shui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之ru汁,它好像有德,德高蓋世;shui無定形,流必向下,或方或長,循之以理,它好像有義,義重如山;千支萬流彙入汪汪,茫茫蕩蕩不見涯際,shui好像有道,道浩煙海;穿山崖,鑿石壁,從無懼seshui好像有勇,勇往直前!再者,安放必平,無高低上下,shui似守法;量見多少,勿需削刮,shui好像正直;無孔不入,好像明察;發源必向東,好像立志;萬物入shui洗滌必潔淨,又好像善施教化。由此觀之,shui乃真君子也,它能曉人以立身chu世之大道,安可不觀!

  ……”

  弟子們聞聽夫子的一番宏論,無不驚詫。誰能料想,司空見慣的流shui,在夫子的心目中竟能如此深奧神秘,有血有肉。

  綠草如茵的河畔上,弟子們拱圍在夫子身邊,或蹲,或坐,或仰,或伏,夫子cao琴,弟子們唱歌。先是獨唱,後是合唱,抒情言志,或悲,或喜,或壯,歌聲駕著骀蕩的春風飛向天際,歌聲融進溫暖的春天裏,溶解在泗shui的碧波裏,奔向遠方,奔向大海。春天的泗shui河畔,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樂園,這裏沒有爾虞我詐,沒有爭權奪利,沒有血腥與汙穢,有的只是春天的和諧。

  說笑了一會,彈唱了一會,弟子們各自分散遊玩,有的采花,有的捕蝶,有的垂釣,有的戲shui,有的彈琴唱歌,有的談心抒懷,只有顔回和子路在陪著夫子閑坐。孔子說:“你們兩人何不各言爾志呢?”

  子路是個急xing子,夫子的話音未落就開了腔:“願我的車馬和yi服與朋友共同使用,用壞了亦無不滿。”

  顔回經過深思熟慮後,慢條斯理地說:“願無誇己善,無表己功。”

  孔子滿意地點點頭。子路說:“請夫子談談您的志向!”

  孔子微笑著說:“吾之志是使老者安逸幸福,朋友相互信任,青年相互關懷。”

  顔回說:“昨夜見夫子瞑目凝神良久,不知夫子在作何想。”

  孔子回答說:“加我數年光yin,萬十而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懶惰者總嫌時光走得太慢,奉獻者總歎人生太短。

  “回呀,聽說爾近作歌一首,何不唱給爲師聽聽。”孔子說著將琴推至顔回面前。

  顔回並不推辭,調正琴弦,邊彈邊唱道:

  有利劍兮匿于鞘中,

  有美玉兮泥土深藏。

  虎落平壤兮反不如犬,

  鳳凰落地兮被ji啄傷。

  生不逢時兮玉石不辨,

  不遇明主兮骥鎖廄房。

  用之則行兮閃閃發光,

  舍之則藏兮不卑不亢。

  “好,言志抒懷,切中時弊,曲調亦甚優美動聽。回呀,重歌一遍。”

  顔回奉命再唱一遍。孔子先是洗耳恭聽,繼而手舞足蹈地和著唱了起來。唱完連連贊歎道:“好一個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有你我二人能夠做到。”

  子路見老師在誇顔回,心裏很不是滋味,是不服?……

孔子傳第十四章 泗水觀瀾 泰山抒懷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十四章 泗水觀瀾 泰山抒懷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