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古代人物傳記>孔子傳>第二十八章 湣公敬賢 冉求歸魯

《孔子傳》第二十八章 湣公敬賢 冉求歸魯

古代人物傳記作品

  話說那天深更半夜,孔子師徒與恩人石頭揮淚拜別,在濃重夜se的掩護下各奔前程。孔子師徒恐後有追兵,馬不停蹄地趕路,待黎明時分,來到了鄭guo的都城新鄭的南門外。但孔子不見了,顔回不見了。孔門弟子大驚,有的揮淚,有的歎氣,有的咒罵,司馬牛則放聲大哭,決心潛回宋guo,放火燒了司馬府,將桓魋碎屍萬段,以解心頭之恨。同學們勸住了司馬牛,大家著急萬分,四chu尋找夫子。

  子貢逢人便問,但卻一直沒有打聽到孔子的下落。突然,一位老者頭戴竹笠,肩荷草筐,身披霞光,口哼小曲,悠哉遊哉地從對面走來。子貢忙上前施禮,問道:“請問老丈,可曾見到一位身高九尺,年過六旬,須發霜染的外鄉人嗎?”

  老者上下打量著子貢,捋著須髯,微笑著說:“東門外有一老者,身長九尺有余,生一雙河目,闊額高顴,頭似唐堯,頸似臯繇,肩似子産,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累然若喪家之犬。”老人說完,也不等子貢致謝徑直走去。

  子貢忙奔向東門外,遠遠地望見孔子不然一身正在四chu張望,不遠chu顔回在徘徊。孔子見了子貢,驚喜萬分,感喟地說:“丘一旦離開你們,便若失群之孤雁。賜啊,你怎麼知道我在此彷徨?”

  子貢毫不隱諱地將方才那位老者的話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孔子聽了,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哈哈大笑說:“像堯、像臯繇,像子産,丘愧不敢當。若說似喪家之犬,倒是像極了,像極了!……”

  鄭guo子産早逝,小人當權,沒有收留孔子。

  猛虎踞高山,長嘯一聲,空谷回響,狼逃鹿奔。蛟龍chu深海,翻騰戲遊,波lang滔天,魚潛鼈藏。鳳凰翔高空,金光燦爛,百鳥群集和鳴。而陳guoguo都宛丘(今河南省淮陽縣)卻像一只患病的小貓蹲在那裏,低頭垂耳,毫不顯眼。城牆低矮,坍塌殘缺。城門破舊,黑洞洞的,像一只病獸半張著的嘴。街道狹窄,坑坑窪窪,市面擁擠,像一個沒有睡醒的懶漢。然而這天卻一改常態,大街小巷,俱都打掃得幹幹淨淨,主要街道,張燈結彩,人們神彩奕奕,奔走相告,整個宛丘城,仿佛突然精神煥發,年輕起來了。陳湣公以上賓禮迎接孔子入城,各自說了許多寒暄恭維的話。孔子說:“孔丘何德何能,敢勞大王如此厚愛。”

  陳湣公說:“夫子屈尊敝guo,使陳蓬荜生輝,寡人倍感榮幸。”

  孔子深受感動地說:“孔丘累然若喪家之犬,承蒙guo君收納,定效犬馬之勞,以報知遇之恩!”

  陳湣公歎息著說:“夫子天下奇才,敝guo兵微地小,只怕無用武之地也。”

  孔子微微一笑,從容地說道:“guo家的存亡興衰,不限于疆域之大小。成湯居毫,地僅七十裏;文王居豐,武王居鎬,地僅百裏,初時的chu境,與貴guo雷同。自己雖無侵伐之野心,然一旦上guo有命,令伐他guo,猶不敢不從。而後來卻能統一天下,諸侯無不悅服來朝。大王何需煩惱呢?”

  陳湣公聽得津津有味,忙cha嘴問道:”寡人豈敢希冀湯、武之盛業,但夫子既稱chu境相似,敢問湯、武何法奉事上guo,卒能統一天下呢?”

  孔子回答說:“修guo以待天時,舉賢以佐guo政。成湯得伊尹,知爲大賢,委以guo政,伐桀而建guo。文王訪賢于渭shui,舉太公望爲相。武王繼承父業,克成興周滅纣之偉績。反之,桀殺龍逢,纣殺比幹,天下賢士裹足不前,guo遂滅亡。丘曆覽古史,凡能依重賢相者,guo必興;賢jian不分者,guo必亂;嬖jian害賢者,guo必亡。至于以小guo奉事大guo,唯先恭順而已。大王在位十年,chu于吳、楚兩強guo之間,尚能安然圖存,實不易也。”

  陳湣公問:“依夫子之言,齊自晏嬰仙逝,guo無賢相,景公以垂暮之年,尚能勉強維持,是何道理?”

  孔子回答說:“此乃管仲之余威,晏仲平之遺謀也。齊有三賢,鮑叔牙、管仲、晏嬰並稱。人皆稱管仲有大功于齊,推居三人之首。丘以爲當以鮑叔牙居首。叔牙攝相之日雖短,因知管仲賢才出于己右,力勸桓公莫記射鈎之仇,自己願以相位相讓。這種公而忘私的大度,古今罕見。”

  陳湣公聽了這一席話,佩服得五ti投地,本想繼續討教,看夜se已深,便命內侍送孔子師徒去館舍安歇。司城貞子奏道:“夫子乃微臣之老友,就請夫子寒舍下榻,以便隨時討教,也免得夫子館舍寂寞。”

  陳湣公准奏。從此,孔子師徒便住在貞子府上,參預朝政,領取俸祿。就這樣,孔子在陳一住三年。

  陳湣公一直待孔子爲上賓,時常召孔子進宮,或駕臨司城府拜訪孔子,問政,問禮,切磋學問,但卻無所成事。因爲小小的陳guo畢竟是chu在吳、楚兩大強guo的夾縫中生活,常受兩guo欺淩。吳guo尤其趾高氣揚,這正是吳王夫差任用伍子胥打敗越王勾踐的第三年,自然也是勾踐臥薪嘗膽的時候。

  一天,陳湣公由一貼心太監奉陪到司城府訪問孔子,半路上聽行路人說,魯guo司铎家發生火災,全家被焚,並且殃及宗廟也化爲灰燼。駕車來到司城府門外,孔子得報陳侯駕到,忙與貞子率弟子出門拜迎。湣公以上賓禮相還,由貞子引入正廳,分君臣禮坐下,彼此說了些仰慕頌揚的話後,湣公問道:“適才來時,聽得路人說,魯司铎家毀于火災,且大火延及宗廟,但不知是哪一代的宗廟?”

  孔子雙眉緊皺,略假思索後,很肯定地回答說:“烈火所及,必是桓公與僖公之廟。”

  湣公問:“怎見得呢?”

  孔子回答說:“禮製,祖有功,宗有德,不毀其廟。桓、僖二公,無功德可存其廟,魯人不毀,天必毀之。”

  其實,桓公、僖公祖廟的存在,說明季氏在魯guo的跋扈。按照當時的禮法,祖宗的廟只存到四代爲止,魯guo所以還保存桓公、僖公的廟,是因爲季氏當權的緣故。桓公是季氏的直系祖先,僖公則是開始給予季氏封地的人。季氏爲了紀念他們,所以特地將他們的廟保存下來。孔子一向反對季氏專權,嫉惡如仇,才說了這樣的話。

  陳湣公對孔子的話將信將疑,隨便暢談了一會,囑托貞子要以上賓款待孔子,然後便擺駕回宮去了。

  事隔不久,有魯使到陳guo來,陳湣公一打聽,大火果然將桓公和僖公的廟焚爲灰燼。孔子料事若神,湣公倍加悅服。

  來日孔子入朝謝禮,湣公詢問治guo要道,孔子一一詳細對答,湣公連連歎賞。正當此時,突然有一只飛鷹集于庭樹上,片刻墜地而亡。小鷹身上帶著一只箭,箭頭是汎石的,箭杆是瓘荊木的,長一尺八寸。陳硒公遍問群臣,沒有人能夠辨析這支奇特的箭,又問孔子,孔子說:“此箭頗有來曆,乃北方肅慎guo之物。昔者周武王平定天下之後,各guo均有貢物,肅慎guo即貢……

孔子傳第二十八章 湣公敬賢 冉求歸魯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二十八章 湣公敬賢 冉求歸魯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