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古代人物傳記>孔子傳>第三十章 隱士嘲諷 葉公問政

《孔子傳》第三十章 隱士嘲諷 葉公問政

古代人物傳記作品

  前來解圍搭救的是楚guo的邊防軍隊。原來,那兩個被子貢救活的陳guo囚徒逃生後並沒有回家,爲報孔子師徒救命之恩,他們結伴逃到了楚guo,向駐守在楚、蔡邊境上的一位將軍報告了孔子師徒幽谷被困的情況。這位將軍早就聽說過孔子的賢名,而且知道楚昭王十分仰慕孔子,孔子是應楚昭王的邀請從陳guo到楚guo,在蔡地被圍困的,于是qin自率領部隊來營救。孔子率領衆位弟子大禮見過救星,千恩萬謝,然後由楚軍護送平安經過蔡guo,來到了楚guo境內。

  楚guo有一位叫沈諸梁的大夫,他的采邑在葉,人稱葉公,這時正駐守在負函(楚地,今河南信陽縣)。葉公是當時頗有賢名的政治家,他與孔子曾見過一面,彼此相互敬慕。現在孔子要到楚guo的郢都去,便繞道路經負函,去拜訪這位老相識。

  進入楚地,到達負函,還有三、五天的路程。一天,孔子師徒一行出了客店,見兩個小孩正在店門口激烈爭辯,互不相讓。孔子走上前去,微笑著說道:“二位童子,何事如此爭論不休?”

  甲童指天劃地地說:“我們在爭辯這輪紅日,何時離地面最近。”

  孔子吃了一驚,小小年紀,竟然提出了這樣連大人也想不到的問題,可見楚guo的教化不同凡響。孔子對這兩個孩子,對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很感興趣,便不顧緊急趕路,湊上前去,十分關注地問:“依你之見,太陽何時離地面最近呢?”

  甲童理直氣壯地回答說:“早與晚,太陽離地面最近。”

  孔子追問道:“這是爲何呢?”

  甲童解釋說:“日出東山,日薄西山,大如車輪傘蓋,而日中則小似圓盤。凡人視物,近者大則遠者小,所以我說,早與晚太陽離地面最近。”

  孔子皺眉想了想,甲童說的確有道理,不禁tuo口贊道:

  “好,言之有理!”

  乙童搶上前來,辯駁道:“有何道理?早與晚,太陽紅彤彤,淒涼涼,而到中午,則灼熱炙烤,如火似湯。凡人感物,近者熱則遠者涼,所以我說,中午太陽離地面最近。”

  孔子的眉宇間又皺了皺,感到乙童也說得很有道理。

  兩個孩子瞪著疑惑的大眼睛盯著孔子,等待著他解答,等待著他評判,目光像四把利劍,刺得孔子目瞪口呆,無言以對。孔子素來實事求是,從不掩飾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哪怕是在孩子們面前。他老老實實地告訴兩個孩子,這個問題他自己也弄不明白。

  兩個孩子很感失望,你看看我,我瞧瞧你,最後甲童說:“人說你是無書不讀的聖人,誰說你知道得比別人多呢?”

  是呀,孔子常常自責,自己知道的東西確乎是太少了,不如老農,不如老圃,不如采桑女,不如八歲頑童。“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這是現實的概括與總結,真理的ti現,大約包括孩子們在內。

  辭別了睿智的頑童,孔子師徒迎著朝陽,披著彩霞趕路。正行之間,迎面貿然走來了一個漢子,只見他個子高大魁梧,步履踉跄,東搖西晃的像喝醉了酒似的。漢子來到孔子車前,先是瘋瘋癫癫地圍繞著馬車轉了三圈,然後在車前邊舞邊唱:

  鳳兮,鳳兮,(鳳凰啊,鳳凰啊,)

  何德之衰!(爲何這般狼狽!)

  往者不可谏,(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來者猶可追。(未來的尚可挽回。)

  已而已而,(算了吧,算了吧,)

  今之從政者殆而!(當今從政者俱是敗類!)

  孔子見此情形,聽到了歌聲,忙跳下車來,慾和他交談,然而這位楚guo的“狂人”卻哈哈大笑著揚長而去。孔子不解地說:“既然獻身說法作歌以諷我,卻又不願與我交談,真令人難以捉摸。”

  子路說:“此乃狂人,夫子何必理會!”

  孔子說:“懷才不遇之士,佯狂以避世,非真狂也。”

  馬車在泥濘的道路上顛簸前行,孔子在車上正襟危坐,回味著這位“狂人”的嘲諷之歌。

  “鳳兮,鳳兮。”他在肯定自己是鳳凰,不同于一般鳥雀,更非烏鴉所能比。鳳凰是百鳥之王,它的最大特點是道德高尚,“鳳遇有道之時則現形,遇無道之世則隱身。”“何德之衰。”是在嗟歎嘲諷自己現形于無道之世,道德衰微。以往的事情過去不論,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追悔。這是在告誡自己應該歸隱了。末兩句直言不諱地指出當今出仕爲官十分危險,必須收束。這分明是諷谏之語,哪裏是什麼狂言!

  “夫子下車,慾與狂人做何交談?”子路突然問道。

  “探討當今天下時勢,詢問楚guo情況。”孔子回答說。

  子路說:“他既爲佯狂避世之士,豈肯與夫子並論天下時勢?”

  “‘今之從政者殆而’是什麼?”孔子反駁說,“不問而自言,豈能不談?只是見解必異罷了。”

  子路又與夫子討論了一會天下時勢,估計葉公與楚昭王的爲人,將可能遇到的情形……

  子路一邊與夫子交談,一邊驅車疾馳,竟忘記了辨認方向與路徑。不知行了多久,前邊一條茫茫蕩蕩的大河擋住了去路,河寬數丈,波lang滔天,那氣勢頗似三年前所見到的黃河。河上既無橋梁,又無船只,要想渡過河去,除非cha翅飛翔。

  突然,有一七十老翁身背漁簍,手提漁叉,從柳樹林裏走了出來,邊走邊唱著:“滄langshui清呵,我洗我的帽纓;滄langshui濁呵,我洗我的泥腳!”

  孔子正慾令子路前去問路,那老翁竟睬也不睬地唱著歌走遠了。

  不遠chu,有兩個人正在肩並肩地拉犁耕地,其中一個魁梧高大,渾身汗津津的,身子彎得像張弓。另一個稍矮一些,但身廣ti胖,褲tui挽過膝蓋,兩腳盡是泥巴。孔子讓子路過去向耕田的農夫打聽這條大河的渡口在什麼地方。

  子路奉命,順手將手中的缰繩交給了孔子,匆匆忙忙走了過去,恭恭敬敬地問道:“打擾二位老丈,請問此河渡口在何chu?”

  兩位耕地的農夫聞聲直起腰來,用yi袖擦拭著滿臉汗shui,打量著不遠chu的車輛和人群,半天,那位大漢問道:“那位執辔者爲誰?”

  子路回答說:“吾夫子孔丘。”

  大漢又問:“是魯之孔丘嗎?”

  子路說:“正是。”

  大漢說道:“魯孔丘號稱聖人,率弟子周遊列guo,車轍足迹遍天下,他自知渡口所在,何必來問我等農夫!”

  子路又向滿腳泥巴的胖子深施一禮說道:“懇請長者指示此河渡口。”

  滿腳泥巴的胖子問道:“你是何人?”

  子路十分謙恭地說:“小子名喚仲由。”

  “是孔丘弟子仲由嗎?”胖子追問。

  “正是。”子路強忍著xing子回答。

  滿腳泥巴的胖子說:“亂世哄哄,已遍天下,何人能夠治平?你與其追求避人之士,豈若從我等避世之士呢?”

  胖子說……

孔子傳第三十章 隱士嘲諷 葉公問政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三十章 隱士嘲諷 葉公問政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