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古代人物傳記>孔子傳>第三十六章 發憤忘食 樂亦忘憂第2小節

《孔子傳》第三十六章 發憤忘食 樂亦忘憂

第2小節
古代人物傳記作品

  [續孔子傳第三十六章 發憤忘食 樂亦忘憂上一小節]盆不算清的冷shui,擦臉的葛巾是shi的。看到這面盆和葛巾,顔回心中明白了一切。夫子的精神是那樣的專注,一會翻閱,一會圈圈點點,一會鎖眉凝思,一會臉上浮現出了一絲似乎心滿意足的笑……顔回靜靜地伫立著,目不轉睛地盯著夫子的每一個細微的動作,他忘記了自己來這裏的任務,他不忍心打擾夫子。不知過了多久,玫瑰se的紅光透過窗棂射進這間堆滿書籍的屋子,與昏黃的燈光揉和在一起。漸漸的,紅光變強,變亮,吞噬了這昏黃的光,但這一切,夫子全然不覺。顔回上前吹熄了燈盞,驚動了夫子。孔子這才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哈欠,隨口問道:“回啊,一早前來,想必是有什麼重要的事吧?”

  顔回從驚疑與呆滯中省悟過來,說明了自己的來意及不忍心打擾的原因,孔子聽後哈哈地笑了,顔回也因被感染而笑了。孔子上前打開窗戶,燦爛的朝陽射進這間堆滿書籍的屋子,將屋子照得通明;和煦的春風鑽進這間堆滿書籍的屋子,使這屋子變得溫暖醉人。孔子師徒笑得更響了,他們以朗朗的笑聲迎接這新的一天的到來,迎接這畫一般的朝陽,詩一樣的春風……

  顔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自然是這間書房裏的常客,但今日所見,與以往大不相同,這裏的許多藏書是他過去所從未見過的。他借著臨窗的旭日,浏覽著一摞摞、一排排書簡,有《三墳》,這是伏羲、神農、黃帝的書;有《五典》,這是少昊、颛顼、高辛、唐堯、虞舜的書;有《八索》,這是關于八卦最早的書;有《九丘》,這是關于九州土地、風氣的書;有晉之《乘》,楚之《梼杌》……這是各guo的史書;有記物的《詩》,有記歲的《時》,有談民之利害的《行》,有蔔吉凶的《蔔》,有記先王世系的《世》,有議知百官事業的《令》,有治guo之善語的《語》,有記前世成敗的《故志》,有記五帝的《訓典》,有曆代的史書,如《夏書》、《商書》、《周書》等,有記九數之義的《數》,有記夏之四時的《夏時》,有記殷商yin陽的《坤乾》;有《圖》和《法》;另外,還有記述有關天文曆法、醫葯、農桑、工藝、民歌、神話等文獻資料的各種圖書,以及這些書的各種不同版本……啊!夫子竟讀過這麼多書,難怪他的知識會如此淵博,如此豐富!顔回猶如一只跳出井口的青蛙,忽見蒼天那樣感慨萬分。在書的這個大海裏,在學問這個汪洋裏,自己所學的,所知的,所掌握的,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小小的shui滴!今後真該好好向夫子學習,在知識的汪洋大海裏遨遊……

  “人們常以‘學富五車’盛贊知識淵博者,夫子之書,怕是十車也裝載不了啊!……顔回由衷地贊歎著。

  孔子搖搖頭說:“多則多矣,然則卻仍顯不足,吾正爲此而苦惱呢!……”

  顔回驚疑地說:“如此堆山成嶺之書,難道還不足以作證嗎?”

  孔子說:“夏禮,吾能言之,其後代杞則不足以作證;殷禮,吾能言之,其後代宋則不足以作證。此乃典籍與賢者不足之故也,若足,則吾可引而證之。”

  顔回聽後,心裏想,這麼多典籍仍不足以作證,可見編修“六藝”是多麼艱難的事業,多麼浩大的工程啊!除了夫子,世上斷然再無人能勝此任!……

  夏夜,天氣悶熱,這間堆滿了書的屋子不透一絲風,像一個大蒸籠,令人窒息。蚊蟲在嗡嗡地飛鳴著,直往人的耳朵和鼻孔子鑽。夜深了,孔子仍與子夏盤膝對幾而坐,幾上堆滿了《詩》的各種抄本——孔子幾十年心血的結晶。抄本中間放著那盞奄奄一息的菜油燈。子夏給燈裏注進了油,又將燈芯撥高了一些,這燈才有了一點生機,跳動著美妙的火焰,于是成群結隊的蚊蟲向它撲來,妄圖將它熄滅,但結果卻只能是自趨滅亡。

  詩原是人們的口頭創作,有了文字以後才把它記錄下來,有的還配以音樂,伴以舞蹈。到了西周,天子爲了供自己精神上的享樂,組織了專門的樂隊,領隊的樂官稱爲“太師”。爲了不斷地充實、更新樂隊的演唱內容,太師必須經常征集、編寫和整理一些新歌辭。時間長了,好的歌辭被充實進去,保存下來,不好的被淘汰,久而成冊,這便是《詩》。《詩》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的政治風貌,反映了各guo人民的風俗人情、生活與生産勞動、政治情緒,蘊含著豐富的知識。《詩》有六義,即風、雅、頌和賦、比、興,前者是就詩篇的內容而言,後者是指詩的表現手法。“風”是反映各地貴族和人民群衆的風尚、習俗的詩,多屬绮麗清新的抒情詩;“雅”多是描寫貴族的政治生活的詩;“頌”則爲廟堂之歌,內容多是歌頌祖先功德的祭祀歌辭。比就是比喻,興是聯想,賦是直言敷陳。

  但是,由于當時各guo的口語不同,在相互傳授與轉抄中,難免會有許多訛錯,甚至有些抄本零落不全,有的有句而不成章,有的有章而不成篇。孔子很重視《詩》的文學價值以及它在人的品德修養和社會交際上的重大作用,因而一生從未間斷過搜集《詩》的各種抄本,特別是在漂泊的十四年中,足迹幾乎遍及中原各諸侯guo,爲搜求《詩》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而到坐下編修“六藝”時,手中已經掌握了各種抄本的詩篇三千余首。這些詩如不修訂,既不利于教學,更影響古代文獻的正確繼承,因此必須下一番苦功夫進行整理。

  孔子與子夏經過幾次研討,修訂《詩》要做的工作已基本確定:第一,刪汰,合並重複的篇章。第二,零落不全而又有重要價值的,要參照其他抄本將其完善起來,不成章的令其成章,不成篇的令其成篇。第三,要按樂曲的正確音調進行篇章上的調整,“雅”歸“雅”,“頌”歸“頌”,使其不紊亂而各得其所。第四,進行音樂上的加工和整理,凡沒有樂曲的詩,要爲之譜曲,凡樂曲不健康,不合《韶》《武》的,要重新修訂。

  在反複磋商上述問題時,子夏與夫子的見解是一致的,只是在入選的篇目上,略有異議,礙于師生情面,一直未能啓chun。盡管孔子再三向弟子們講“當仁不讓于師”,但子夏不像子路,他凡事不輕易表態。在與夫子討論問題時,他的發言常常具有一定的深度,頗得夫子的賞識。但越是這樣,子夏說話辦事越是慎重,特別是在夫子面前。然而,今夜已是最後一次討論了,若不將自己的見解講出來,萬一這個見解是正確的,有礙夫子的聲譽,並將遺誤于後人。想到這裏,子夏漲紅了臉說:“弟子有一淺見,不知是否當講?”

  孔子微笑著說:“有話則講,師生之間,何必拘束。丘慾多聽爾等之見,方請來共商,否則,雖來何益!顔回chuchu皆好,唯丘之言,句句順從,從無不悅……

孔子傳第三十六章 發憤忘食 樂亦忘憂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三十六章 發憤忘食 樂亦忘憂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