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古代人物傳記>孔子傳>第三十七章 西狩獲麟 孔子殺青第2小節

《孔子傳》第三十七章 西狩獲麟 孔子殺青

第2小節
古代人物傳記作品

  [續孔子傳第三十七章 西狩獲麟 孔子殺青上一小節]他又眯起了細眼,再一次靜心地考慮著該怎樣對待孔丘這gu強大的勢力。但這一次是在大野的山林裏,而不是在他那寬大空曠的議事廳裏。

  七十一歲高齡的孔子本無閑情逸致來隨君狩獵,更不舍得花費一天的寶貴時光,無奈自己身爲大夫,哀公又降旨相邀,不來便是越禮,自己豈能有那失禮之舉?所以還是勉強來了。他自然不像其他文武官員那樣援弓追逐,只不過是來這裏觀賞一下山光shuise罷了。

  孔子騎在馬上,由幾個弟子護圍著緩緩前行。他像個第一次見世面的孩子,感到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希奇美好的——天是那麼高,那麼大,那麼藍;漫天飄浮的白雲是那麼輕,像少女揮舞的素練,少婦旋轉的裙幅;空氣是那麼清新甘甜,像是清冽的泉shui裏滲進了蜜;風是那麼溫馨,像是從暖閣錦衾裏吹來。初春季節,咋暖又寒,大地剛剛蘇醒,而呈現在孔子面前的卻是林木蒼翠慾滴,繁花爭豔,百鳥唱和的鬧春景致。他不明白,爲什麼青年時期帶領弟子們遊濃山,登泰山,泅泗shui,後來遍訪列guo,所見名山勝shui不計其數,竟沒有發現大自然竟是如此的美好誘人呢?……

  一位內侍飛馬來招,孔子及三、五弟子來到哀公面前,來到異獸僵臥的山背上。冉求不等夫子來到,急忙回避,子貢上前攙扶夫子下馬。哀公見孔子招之即來,心中異常欣慰,問道:“老愛卿博學多才,定然識得此獸。”

  孔子仔細辨認了一番,半天才說:“啓奏guo君,此獸名曰麒麟。太平盛世,或有聖人誕生,方有鳳凰麒麟出現……”

  季康子一反常態,向哀公躬身施禮說:“恭喜我主,天降麒麟!”

  王公大臣曆來是看季氏的眼目行事,紛紛上前祝賀。

  哀公受寵若驚,喜不自勝,微笑著說:“全賴冢宰輔佐,衆位愛卿辛勞,方感動了上天。”

  冉求隱身在一棵大樹背後,這裏發生的一切,他都聽得真真切切。根據夫子一向的迂腐與古板,他本來估計這裏將發生一場不測甚至不幸,因爲他知道,爲田賦的事,季氏對夫子早有怨債,若今天夫子再當著文武百官觸了季氏的面子,一怒之下,季氏是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的,因此他一直將劍柄攥在手中,竟攥得汗淋淋的。此時此刻,他決不能容忍任何對夫子大不敬的行爲,他准備以死相拼,保衛夫子的安全。但事情的發展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夫子只說了那一句話,就不再吱聲了,冉求心裏這塊石頭才落了地。

  在群臣共賀的聲lang中,孔子默默地離去了,跟隨他一起離去的還有細心的顔回和南宮敬叔,顔回手中牽著那匹夫子須臾難以離開的棗紅馬。漸漸的,子夏、曾參、子張、子遊、子貢等幾個也緊步顔回後塵,默無聲息地陸續跟了來。孔子來到一條潺潺流淌著的小溪旁那泛著鵝黃綠的草地上坐下,長籲短歎,兩個眼眶裏都轉悠著晶瑩的淚花,不斷地自言自語說:“如今難道是太平盛世嗎?如今難道是太平盛世嗎?

  ……”

  南宮敬叔問:“麒麟出現既是祥瑞之兆,夫子爲何感傷呢?”

  孔子長歎一聲說:“麒麟,仁獸也,含仁懷義,音中鍾呂(叫起來聲音像音樂),行步中規,折旋中矩(走路旋轉都合規矩),遊必擇上,翔必有chu,不履生蟲(腳不踏蟲子),不折生草(身不折青草),不群不旅,不入陷阱,不入羅網,文章斌斌(身上有美麗的花紋)。其出必明王在位,以示祥瑞于世。故帝堯時麒麟遊于郊外,萬民知其爲祥,不忍傷其生;周將興,鳳鳴于岐山,百姓以爲瑞,爭圖其形,麒麟也曾現于野。自堯至今,麒麟兩現于世,今次出現,無明王在位,非其時也,故折足而亡于奴隸人之手,這叫我如何不因之而感傷呢?”孔子說著,用yi袖掩面哭泣,淚如雨下。

  弟子們紛紛上前勸慰,過了半晌,孔子悲哀的心緒才漸漸平靜下來,弟子忙攙扶夫子上馬,沿原路返回阙裏。

  自西狩歸來,孔子不再看書寫字,常常一個人獨自到僻靜的地方去暗自流淚,並不時地自語著:“吾道窮矣!吾道窮矣!……”一次子貢問夫子:“伯魚兄殁世,也未見夫子如此傷心過。麟麟喪生,與夫子之道何幹?”

  孔子眼淚汪汪地說:“丘猶麟也!麟之出,因不遇明王而遭害;丘生不逢時,不遇明王,故吾道難行于世,而終至于窮矣!”

  子貢說:“夫子之道,宏大至極,故世莫能行。縱然今日不見用于時,卻可傳至萬古而不滅,一遇有道之明君,自能大行矣。如今各書著述已成,皆寄托夫子之道,故夫子之道猶如日月,必曠萬古而常存,與天地同久遠……”

  三天之後,孔子將在曲阜的衆弟子召集起來,向他們說道:“麟因出非其時而被害,吾道窮矣!好在所修的幾種書早已完成,只有《春秋》一書,自平王東遷記起,直至今日,二百余年的大事可謂列舉無遺。我以獲麟爲絕筆,從今而後的記述之責便落于二三子之肩了!……”

  孔子將他的所有著作交給衆弟子,命他們分頭傳抄,然後各藏一部。這是孔子贈給弟子們最珍貴的禮物,也是孔子留給後世最寶貴的財富。

  孔子曾屢次表示,不再過問政治,其至當“西狩獲麟”之後,竟然連編修“六藝”的工作也終止了。可是,就在這一年的六月,齊guo的陳恒(又叫田成子或田常)殺死了齊簡公,孔子聞聽這一消息之後,竟氣得渾身顫抖,心跳加快,手腳冰涼。臣殺君的事發生在齊guo,與孔子有何相幹呢?齊簡公與孔子非qin非故,孔子何以要如此氣憤呢?……

  陳恒是齊簡公的上卿大夫,其祖先陳完原是陳guo貴族,因陳guo貴族間內爭懼禍而于齊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1年)逃奔齊guo,到陳恒已經是第八代了。孔子也承認,齊景公,齊簡公都很平庸,無所作爲,更稱不上聖君明王。而陳恒治齊很得民心,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很贊揚他。他至少是善于收攏人心,如他曾爲群臣向guo君請求爵祿,也曾用大鬥斛施于百姓。齊guo流傳著這樣的民歌:“妪乎采芑,歸乎田成子(連采芑菜的老太婆,都心向著田成子)。”早在齊景公時,陳恒就想奪取君位。公元前481年六月,齊guo發生內亂,齊簡公與夫人在倉皇逃往舒州(今山東省東平縣)的路上,被陳恒的追兵殺死。宰予支持陳恒,在政變中被殺。陳恒立簡公的弟弟骜爲君,是爲齊平公,自立爲太宰。盡管陳恒比齊簡公能幹得多,但君臣各有名份,臣殺其君是爲大逆不道,所以這件事與孔子毫不相幹,卻引起孔子極大的憤慨。他如臨大典,一本正經地沐浴、更yi、整冠,顫巍巍地入宮朝見哀公,向哀公奏道:“齊陳恒殺其君,齊與魯情深意厚,請出兵伐齊,聲討陳恒之罪!”

  魯哀公將兩手一攤,做出了無可奈何的樣子說:“兵權早歸‘三桓’,請老愛卿徑直告諸‘三桓’,更爲便捷。”

  孔子這位年邁老人,恰似一個天真的孩子碰了釘子那樣,退了出來,自言自語地嘟哝著:“因我忝居大夫之位,遇到此等大事,敢不來報告嗎?”

  孔子一路歎息著來到冢宰府,向季康子報告了陳恒殺君的消息,請求出兵討伐。季康子自己也是目無魯君的權臣,他早已得到了消息,暗暗地贊歎陳恒的幹練,恨自己執政時間太短,還不具備陳恒的條件,不然的話,早就舍棄了魯哀公這個無能的傀儡,踢掉了這塊絆腳石。而且季康子一向與陳恒交往甚密,豈肯出兵討伐!季康子的這些真實思想自然不能暴露給任何人,更不能讓孔子知道,因爲孔子是忠君尊王思想的倡導者,忠實的捍衛者和頑固的堅持者,便只好搪塞說:“陳恒雖殺其君,但仍立舊君之弟嗣位,情尚可恕。況且此乃齊之內亂,魯非但無權幹涉,且無暇過問矣。”

  季康子不答應出兵討伐,孔子一面退出,一面又自言自語地說:“因我忝居大夫之位,遇到此等大事,敢不來報告嗎?”

  這件事情對孔子的刺激與打擊僅次于“西狩獲麟”,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孔子突然又衰老了許多!………

……

《孔子傳》第三十七章 西狩獲麟 孔子殺青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三十八章 伯牛惡疾 顔回殁世”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孔子傳》第三十八章 伯牛惡疾 顔回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