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中政府第二次有計劃地大規模向海外派出留學生,是本世紀初的庚款留美學生的派遣。
1900年,也就是光緒二十六年,北京爆發了“庚子之亂”。當時,幾十萬號稱“刀槍不入”的義和團入京圍攻各使館。不久,八
聯軍攻占了北京,慈禧太後棄都而逃。
1901年,李鴻章被迫與各簽訂恥辱的“辛醜條約”,同意向十四
賠償白銀四億伍千萬兩,分三十九年付清。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庚子賠款”。
1908年,美會通過法案,授權羅斯福總統退還中
“庚子賠款”中超出美方實際損失的部分,用這筆錢幫助中
辦學,並資助中
學生赴美留學。雙方協議,創辦清華學堂,並自1909年起,中
每年向美
派遣100名留學生。這就是後來庚款留美學生的由來。
1909年、1910年和1911年,在北京三次從全招考庚款留學生。當時對考生的要求除了通曉
文、英文外,還須“身
強健,
情純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
第一次招考是1909年8月舉行的,630人應考。先是初試,考文、英文和本
史地,取68人;再複試,分別考物理、化學、博物、代數、幾何、三角、外
曆史和外
地理諸科。連初試帶複試,一共考了七八天。最後放榜,錄取了47人。
這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同年10月赴美,赴美時,另外加上了3名貴胄子弟,共50人。他們所學專業大多是化工、機械、土木、冶金及農、商各科。後來的清華大學校長梅贻琦就是其中之一。
1910年8月又舉行了第二次招考。考試仍分初試、複試。初試先考文、英文,其中
文試題古
古香,爲:“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說”;而英文試題則頗爲時髦:“借外債興建
內鐵路之利弊說”。複試則考了西洋史、植物學、動物學、生理學、幾何和世界地理等科。400多人應考,最後錄取了70人。
這第二批庚款留美學生中,後來出了一個大名鼎鼎的胡適,他當年考了個第55名。同榜中還有後來的語言學家趙元任、氣象學家竺可桢等。
一年後,即1911年,又招考了第三批、也是最後一批庚款留美學生,一共有63人。
三批庚款留美學生的派遣爲中培養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中
近代科學發展中的許多新學科的創建者大多來自這些留美學生。
19ll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覆滅。中進入了軍閥混戰的民
時代。
中近代史上的第二次大規模向海外派遣留學生的計劃也因這一翻天覆地的曆史
變化而又一次中斷。
19ll年初,利用庚款而專門爲培養赴美留學生的清華學校正式成立。在此後十多年間,據統計,由清華派出的留美學生就達1000多人。
與此同時,自1912年起,赴法勤工儉學運動漸漸形成了gāo cháo。由吳敬恒、蔡元培、汪精衛等人組成的“留法儉學會”,利用當時法因歐戰而急需勞工的機會,組織中
青年赴法,以工求學。勤工儉學的計劃立即得到了青年們的熱烈響應,赴法人數逐年增加。到1920年左右,在法的中
學生已達2000多人。
從20年代中到30年代末,中社會在經過近百年的戰亂之後,終于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時期。…
1928年8月17日,清華學校改名爲清華大學,羅家倫出任校長。
那一年開始公開招考留美公費生。1933年,又開始公開招考第一批庚款留英學生。
抗日戰爭的爆發使中的留學事業再一次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從當年政府留學生派出的統計數字中,可以看出這種沖擊的強烈程度。
從統計數字中可以看出,自1932年起,留學人數逐年增加,並于1935年,達到高1033人。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政府宣布了留學限製的暫行辦法,留學人數立即銳減,于1941年跌至谷底,全年只有57人。
1942年,抗日戰爭接近尾聲,政府開始放寬留學政策。先是廢止了留學限製規定,然後在1944年舉行了英美留學獎學金考試。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戰爭結束。
1946年7月,舉行了全公費留學考試。一時應考者多達4463人。而這一年,留學總人數也已回升到730人。
但是,緊接著,中又經曆了另一場天翻地覆的大變化。一個時代結束了,一個新時代就要開始。
現在回過頭來看一看中近代留學的曆程,不能不令人深深感歎。容闳的幼童留美計劃因清朝統治者的愚昧和腐朽而毀于一旦;庚款留美學生的派遣由于革命爆發而被迫中止;30年代的留學事業又備受戰爭的沖擊。近百年的留學史幾乎沒有多少風平
靜的時候。其實,一百多年來中
全部近代曆史又何嘗不是這樣呢?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
艱難的曆史進程幾乎每隔十年就要被農民起義、外敵人侵、政變、內戰、革命、政治動亂所打斷一次。我們中華民族幾乎從來沒有十年以上的安穩時間去認真而持續地做任何一件事。
《留學美國》第四章 第二次留學潮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五章 第三次留學潮”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