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海外百感集>日本留學一千天>第二五章 如火如荼

《日本留學一千天》第二五章 如火如荼

海外百感集作品

  我想,或許世界上不存在沒有學生課外活動團ti的大學。然而象日本的大學生這麼熱衷于業余課外活動的,在世界上恐怕爲數不多。就我的觀察,“大學”在日本大學生的觀念中絕不僅是聽課的課堂,在相當程度上它是個開展學生活動的天地。課外活動在校園內如火如荼,幾乎不是中guo學生所能想象的。

  新學年剛開始的一段時間,是全校各學生課外團ti招兵買馬,擴充隊伍的大好時機。你就看吧,沒有一條走廊的牆壁不被花花綠綠的招人海報層層疊疊地貼滿,也沒有一座教學大樓門前的通路不被招人活動的各式攤子所充塞。出自各種組織的形形sese海報,旗幟,宣傳品,畫冊和刊物,連同宣講和音樂,有如孔雀爭豔,叫人頭暈目眩。那陣勢,那勁頭,跟自由貿易集市不相上下。

  這還不算,所有一年級新生都是這些團ti力爭“發展”的對象。

  請參加我們的團ti吧!--所有海報都發出這樣的召喚;

  請參加我們的團ti吧!--他們在樓前站在代表自己組織的旗幟下不厭其煩地呼喚;

  請參加我們的團ti吧!--剛一下課,立刻會有人蹦上講臺激情洋溢地發出一番鼓動;

  請參加我們的團ti吧!--食堂的飯桌上,教室的課桌上四chu散布的各種宣傳品都是一個調子。

  不光大造聲勢,還搞各個擊破。只要看見一個面孔陌生的學生,立刻就會有人走上前去盤問:是新生嗎?哪個系的?參加什麼團ti了嗎?……然後便是一大套動人的勸誘:我們的小團ti如何如何好,務必參加進來跟我們一起活動吧……

  那一段時期,我幾乎每天都要遇上好幾次這類的盤問和勸誘,以至我開始對這種無孔不入的做法産生了一種深深的厭惡。剛想獨自靜靜地讀會兒書,一個人過來了,臉上堆著讓人起膩的笑:“請問你是新生嗎?……”好不容易將這位打發走,沒過5分鍾又來了一位,依然是沖你膩膩地笑著:“請問……”從教室換到圖書館,一樣;從圖書館挪到食堂,還一樣。甚至就是在小賣部,書店(學校裏的或是院子裏),只要你一站定,不一會兒准會過來這麼一位。

  記得小時候常玩“一網不撈魚”的遊戲。大家一邊口裏唱著“一網不撈魚,二網不撈魚,三網就撈個小尾巴尾巴尾巴……魚”,一邊在小夥伴高高撐起來的胳膊底下繞著圈兒鑽來鑽去,唯恐那胳膊突然一下猛扣下來把自己“撈住”。這會兒,我們這些新生似乎全成了被一張張魚網所追蹤的目標了。沒出一個月,幾千條小尾巴魚就被打撈得所剩無幾。直到現在,象我這樣還是散兵遊勇的人,簡直打著燈籠都難找了。不過,我始終不得其解的是,他們怎麼會對發展自己的小團ti有如此高漲的熱情?

  出于好奇,我曾試圖調查調查東洋大學裏究竟活躍著多少個學生團ti。我沿著走廊的牆壁一張接一張地數海報。結果很快就發現這是一樁相當困難的工作。海報太多,又重重疊疊。僅僅樓梯拐角一面不大的牆壁上就貼了七八十張。我請同學們協助我一層樓一層樓地計算,結果沒有人不搖頭:“那怎能數得過來?多得象雪片!何況天天都有變換呢。再說,有不少團ti根本不出海報的,你怎麼算?”我不甘心,又跑到學校的學生生活管理部去查問。學生生活部部長照樣還是搖頭:“學生們的業余團ti都是完全自發組織起來的,我們對它們的具ti情況並不摸底,同時也不負責進行任何指導。所以,到底有多少個,誰也說不清。不過,有些學生團ti爲了在活動上得到校方的具ti幫助,諸如借用場地搞活動啦,搞比賽,展覽,演出啦,到是與我們有些聯系。這些團ti,我這兒倒有一份名單,但只是全校學生團ti中很小一部分。”接過那份名單來數了數,才一百一十九個。許多海報貼的熱火朝天的組織名稱根本不在這張名單之內。

  沒辦法,調查只好這麼息鼓收兵。我所知道的只是:東洋大學一共二萬三千名學生(另外還有八百名老師和四百名職工)。其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學生每人至少參加了一個學生團ti,也有的同時參加兩三個。這些學生團ti大者一百來人,小者不過五六人。但不論大小,它們都是每周開展一次活動,有些甚至連寒暑假都不中斷。

  除了數量多,這些學生業余團ti的活動內容也是豐富多樣,無所不有。順著走廊將海報一路看下來,你的眼前便會展開一塊充滿活力的無限斑斓的自由思想園地。認真的鑽研也好,大膽的探索也好,濃厚的興趣也好,廣泛的愛好也好,不論它是什麼,都肯定會在這個校園裏找到一塊得以自下而上,生長甚至受到滋潤和培育的沃土。

  瞧。教育研究會,低能兒教育研究會,青年心理學研究會,民俗研究會,文學遺産研究會,曆史古迹研究會,美guo時事研究會,德guo哲學思想研究會,中guo文學名著研究會,俳句研究會,佛教文學研究會,未來考古研究會,廣告學研究會,雜志研究會,日本當前經濟問題研究會……這些是與所學事業有關的。

  瞧。混聲合唱團,無伴奏重唱團,吹奏樂研究會,管弦樂團,吉他合奏團,現代爵士樂合奏團,舞蹈研究會,書法研究會,茶道研究會,筝曲研究會,連環畫研究會,《白藝》劇團,魔術小組,圍棋研究會,美術研究會,攝影研究會,流行歌曲研究會,歐洲古典音樂研究會,釣魚愛好小組,探險者小組,電視劇攝製小組……這些是與興趣愛好有關的。

  再瞧。冰球隊,棒球隊,擊劍隊,射箭隊,少林寺拳法隊,柔道隊,相撲隊,汽車越野隊,拳擊隊,手球隊,摔跤隊,shui上滑艇隊,遊泳隊,登山隊……這些都是與ti育運動有關的。

  還有很多團ti既不叫xx研究會又不叫xx小組,只是用一個抽象的名字。如“求”,“焦點”,“旅”,“四季”,“真”,“白頁”……更有的幹脆用英文字母,什麼“tacc”,“fss”等。單從名稱上看,別人很難具ti知道他們究竟圍繞什麼內容開展活動。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屬于政治暴力xing的,宗教xing的或封建迷信xing的團ti。但所占的比例顯然極少。

  按照我原來的想法,既然這些都是業余xing的活動,人們大概也就是高興時隨隨便便地搞一搞,未必真刀真槍地練吧。後來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學生們對自己小團ti活動的熱情之高遠遠超出了對待上課。總聽周圍的同學喊忙,問問到底忙什麼,結果不是忙于複習功課,也不是忙于打工,而是忙于自己那個小團ti的活動。

  “忙得不行啊!下星期我們的研究會活動該我作專題發言,可資料到現在還沒預備齊”。一位參加了“中古文學研究會”的女同學對我說。

  “作什麼專題……

日本留學一千天第二五章 如火如荼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二五章 如火如荼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