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海外百感集>日本留學一千天>第五章 味道園

《日本留學一千天》第五章 味道園

海外百感集作品

  提起外guo的餐館,或許有的人會立刻聯想到常在電影上看到的富麗堂皇的大廳,明亮耀眼的燈光,以及上百人的大宴席等等。其實,象那樣的高級餐館,在日本星羅棋步的餐館之中只不過占少數。而大多數,卻如同日本狹小的guo土一樣,是窄小而又擁擠的。

  日本最常見的一般飯館或快餐館根本沒有“餐廳”與“廚房”之分,只是由一個高高的,又窄又長的,象櫃臺似的桌子(多數呈一字形,也有的呈v字形或w形)把整個房間一分爲二。客人坐在桌子的外側吃飯,喝酒;主人則在桌子的裏側邊做飯,邊照顧客人。

  還有一些飯館是所謂日本式(也叫“榻榻米”式)的。這裏沒有椅子,只是用一個個隔扇將一個個矮桌隔開,客人們吃飯時圍著桌子席地而坐。稍微高級一些的還設有單間,那大概就相當于中guo的“雅座”了吧。

  味道園不是一家大餐館,卻也不是一個一般的小飯鋪。它是一幢擠在林立的建築物中的二層小樓(日本地盤小,所以在大城市,所有的建築物幾乎都得見縫cha針地建立起來。那種擁擠不堪的程度,大概不是生活地域寬廣的中guo人所能想象的)。二層就是所謂的“榻榻米”式,其中還包括兩間能容納十來個人的雅座。一層共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吃正餐的,共設有六張帶烤肉設備的桌子;被牆壁隔開的另一部分則是個典型的日本式小酒館。

  日本民族是善于“拿來”的民族。先不說他們原封不動地搬走了中guo的漢字;也不論日語詞彙中占三分之一的外來語是生吞活剝的英語,就拿吃飯這一點來說,他們也是集世界之大成。在成千上萬個飲食店鋪中,世界各種風味的菜肴無所不有,以至于很難斷定“日本料理”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是否還占有壓倒優勢。西洋的牛油面包,牛排,中guo的面條,餃子,燒麥,炒飯,印度的咖喱飯,朝鮮的泡菜……這些食物出現于日本人餐桌上的次數,恐怕並不少于日本的生魚片,醋飯團和黃醬湯。

  味道園是一家經營朝鮮菜的餐館。據說該餐館老板的上代人中多少沾著一點朝鮮人的血統,而老板本人即未去過朝鮮,又不會說一句朝鮮文,與土生土長的日本人沒有任何區別。這位老板四十歲剛出頭,五短身材,肌肉發達,xing格十分豁達開朗。他的太太--我們的老板娘,則是一位百分之百日本血統的,年近四十的,虔誠的基督教徒。在我們所有的人眼中,她是一位極爲慈祥的“mama”。

  味道園的經營者雖然是老板,但店裏的日常工作卻基本上由老板的代理人--店長,一個才滿二十三歲的小夥子全權管理。最近又給店長配備了兩名副手,也都是才滿十七歲的小夥子。

  店裏除了店長和兩名副手三人算是“正式職工”外,其余的十幾個人都跟我一樣,做的是臨時工,並且全是清一se的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專科生,大學生。最大的大學三年級,也不過才二十一二歲,最小的則剛剛十四五歲。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情況,或一個星期來幹六天,或一個星期來幹兩天;或一天幹十個小時,或一天只幹兩小時。

  在日本名目繁多的各式風味菜肴中,朝鮮烤肉屬于相當昂貴的一種。普通人或許三天可以去一次中guo餐館,卻一個月也未必能光顧一次朝鮮烤肉店。而味道園的生意卻永遠是那麼興隆,客來客往,座無虛席。尤其到了節假日,一批又一批的客人後lang推前lang似地湧進來,不大的店堂裏,上上下下真象開了鍋一樣。且不說那滿屋升騰的烤肉的油煙,只需看看二樓“榻榻米”沿下那一大片密密麻麻,形形sese的鞋子,就足夠你暈頭轉向的了。

  要知道,東京的飯館多似牛毛,絕不是家家生意都能如此景氣的。慘淡經營,勉強支撐的爲數相當不少,有的甚至幹脆倒閉。就在味道園不遠chu的另一家朝鮮烤肉店,就常常是空空蕩蕩,好不冷清。而在我的住chu附近,有一家看去頗爲氣派的大烤肉店,則不知爲什麼最近竟然歇了業。

  實際上,日本的商業競爭是相當激烈的。經營者如果拿不出一套高明的經營辦法和手段來,就難以站穩腳跟。味道園的經營者比起他們的同行來,確實不能不說遠遠地高出了一籌。從進店的第一天起,我就清楚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日本留學一千天》第五章 味道園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六章 上任”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日本留學一千天》第六章 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