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當時的老板,也看得起何賢,店裏許多交易活動都交給他去辦。
何賢對市道情況,倒也關心起來,有時,還能看准市價的浮沈呢。在他15歲的時候,已成爲老板信賴的得力助手了。
何賢漸漸發覺從家裏帶出的服,不是短了,就是瘦了。
冬春夏秋,一輪又一輪轉過。原來他已在穗興祥幹了多年,個子長高了,生意經也學到不少,腦瓜兒開竅了。
穗興祥有個老主顧,是店老板的一個老朋友,他在順德縣陳村開了間“福源”店,也是經營油糧生意的。此人經常要來廣州買貨,又要理店裏的事務,實在忙不過來。而且,他的生意還似乎越做越紅火。
“如果能找到一個合適的人給我掌管店鋪可就太省心了!”這位老主顧整日裏想著。
他常來穗興祥店中,不光與老板要好,有時還約何賢到茶樓飲茶。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覺得何賢爲人誠實且聰明能幹,遂想拉何賢來陳村幫助自己。
有一天,他請何賢吃飯,幹脆吐露了自己的心思:重金邀請何賢到陳村的福源店裏當掌櫃。
何賢認爲這是自己闖世界的發展機會,酒杯一碰,就算簽訂了口頭協議書。
可這位老主顧並不那麼輕松。他看上了何賢,可對老朋友店主來說,又無異于挖了人家的牆腳!思前想後,他硬著頭皮去找穗興祥的老板商量,並一個勁兒地表明:“要知道,我請阿賢去當掌櫃,可不是做後生啊,人往高攀嘛!”穗興祥的老板著實舍不得讓賢,但也覺得不該委屈了阿賢,便咬著牙答應了,心裏卻怪疼的。
何賢做起掌櫃來了。
那一年他不過十六歲,卻已是個真正的男子漢了。
粵(廣州)、港、佛(山)、陳(村)、龍(石龍)是當年廣東的五大埠頭,生意十分興旺,爲支離破碎的舊中裝點了門面。
福源店也是經營糧油買賣的,何賢具備這方面的經驗,因此完全能勝任掌櫃一職。他深入了解市場上的行情,該買就買,該放就放,運用自如,很快便使福源的生意興旺起來了。
他還不滿足門市生意,于是走南闖北,經常奔波于五大埠頭與港澳之間,不僅做成了大宗貿易,還使他眼界大開,逐漸結交了一批商界朋友。
然而,陳村雖然是個小市鎮,卻盜賊如毛。“大天二”(土匪)各霸一方,他們是賊又是兵,商人經常受到他們敲詐勒索,甚至還有的遭到毒打。
何賢覺得此地不適宜自己施展商業才能。
他感到寄人籬下,不如另起爐竈,獨創一方碼頭,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于是,他決意要走,離開陳村,返回南方最大的城市也是自己的出生地———廣州。
盡管當時廣州有著濃厚的殖民地彩,但它很早就對外開放,是中
與世界各地通商貿易的口岸,在那裏經商將是大有作爲的……
回到廣州以後,何賢一門心思就想著開間銀號。
這令他的父何澄溪心生顧慮,不無擔憂。
何澄溪勸告阿賢說,商家自古有句話叫“不熟不做”呀!糧油店的各種生意你都熟門熟路了,進貨出貨伸手抓把米,就能分出品種優劣,鼻子皺皺稍一聞聞,就能分辨花生油純不純,你放著好好的糧油生意不做,偏要拾“偏門”?
何賢卻說,眼下時局動蕩不穩,各種紙幣的價碼也容易波動,只要看得准,拿得穩,膽大心細,就一定能賺到大錢。
父無言了。自己曾一向教兒子披荊斬棘闖天下的,闖天下就得冒風險,現在怎好扯後
呢?
何澄溪一咬牙,叫人拿來兩百銀元交到兒子手上,說:“這是給你獨立做生意的本錢,你掂量著用,蝕光可就沒有了,我們不是大戶人家,虧不起的。”
《何厚铧家族傳》6、店鋪難展大志向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7、脫穎崛起西榮巷”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