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毛澤東傳>第11節 不打南昌打吉安

《毛澤東傳》第11節 不打南昌打吉安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正當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再度進入閩西並召開南陽會議的時候,一九三○年六月十一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gāo cháo與一省或幾省的首先勝利》的決議。這次會議標志著以李立三爲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在中共中央取得統治地位。

  這次“左”傾錯誤,同兩年多前以瞿秋白爲代表的“左”傾錯誤相比,有著不同的特點:前一次是在革命遭受嚴重挫敗時帶有濃厚拼命se彩的蠻幹;這一次卻是在guodang各派軍閥混戰大規模爆發、革命運動又明顯走向複興時,由于對革命發展的有利形勢作出過分誇大的估計而發生的急xing病式的冒險行動。

  李立三起草的決議對形勢作了根本錯誤的估計,認爲中guo革命也好,世界革命也好,都到了大決戰的前夜,全guo範圍內已有“直接革命的形勢”,並“有極大的可能轉變成爲全guo革命的勝利”。決議從“城市中心論”的錯誤觀點出發,特別強調:“沒有工人階級的罷工gāo cháo,沒有中心城市的武裝暴動,決不能有一省與幾省的勝利。不特別注意城市工作,想‘以鄉村包圍城市’、‘單憑紅軍來奪取城市’,是一種極錯誤的觀念。”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中共中央製訂了以武漢爲中心的全guo總暴動和集中紅軍進攻中心城市的冒險計劃,重點是武漢暴動、南京暴動和上海總同盟罷工,並要求各路紅軍“會師武漢”,“飲馬長江”。

  這些主張,自然同毛澤東等堅持先在農村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是根本對立的。李立三曾在六月九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說:“在全guo軍事會議中發現了妨害紅軍發展的兩種障礙:一是蘇維埃區域的保守觀念,一是紅軍狹隘的遊擊戰略。最明顯的是四軍毛澤東同志,他有整個的路線,他的路線完全與中央不同。”①六月十五日,中共中央致信紅四軍前委,提出:“現在紅軍的任務,不是隱蔽于農村中作遊擊戰爭,它應當積極進攻,爭取全guo革命的勝利”。並且嚴厲地批評毛澤東等:“你們現在完全反映著農民意識,在政治上表現出機會主義的錯誤。”信中說:“你們固執過去的路線,主要的原因是你們沒有了解整個革命形勢的轉變。這的確也難怪你們,因爲你們chu境太偏僻了。”同時,又以強硬的語調提出:“中央新的路線到達四軍後,前委須堅決按照這個新的路線轉變”,“如果前委有誰不同意的,應即來中央解決。”②

  紅四軍前委和閩西特委聯席會議在南陽開了一個星期後,在六月十九日又移到長汀縣城繼續進行。“會議對紅軍如何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開始從遊擊戰向運動戰轉變,以及紅軍的整編工作和閩西地方工作等問題,都作了討論和決定。汀州會議是紅軍戰略由以遊擊戰爲主逐步向以運動戰爲主轉變過程中的第一次重要會議。”③二十一日,中共中央特派員塗振農趕到長汀,在聯席會議上作了兩天傳達中共中央精神的報告。據塗振農寫給中共中央的報告說:會議接受了這個報告提出的意見,認爲:“長江(流域的)反動統治正是非常混亂,走向更急激的崩潰。爭取以武漢爲中心,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是非常的迫切。決定很快的集中,先打下吉安,作爲進攻南昌、九江的根據地,同時在打吉安進攻南昌的口號之下,發動贛西南群衆,猛烈擴大紅軍。”④

  對塗振農傳達的意見,毛澤東、朱德曾表示反對。朱德後來對美guo作家史沫特萊說過:“毛澤東和我對于整個方案都表示懷疑,但是我們久居山區多年,能夠得到的有關guo內和guo際局勢的情報很不全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得不接受我們中央委員會的分析。”他又說:“除了毛澤東和我之外,很少有人反對李立三路線。我們別無選擇,只有接受。”⑤盡管如此,他們在執行過程中始終堅持從實際情況出發,靈活chu置,從而避免了使紅軍遭受大的損失,並在鬥爭中繼續得到發展。

  聯席會議還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決定將紅四軍、紅六軍、紅十二軍(由紅四軍第三縱隊和贛南地方武裝合編而成)整編爲紅軍第一路軍,不久改稱紅軍第一軍團,由朱德任總指揮,毛澤東任政治委員;成立紅軍第一路軍總前敵委員會,由毛澤東任書記。全軍團共一萬多人,內有共産dang員四千人,有槍七千支。紅一軍團成立後,使贛南、閩西戰略區的紅軍進入集中組織、統一指揮的新階段,開始實行由以遊擊戰爲主向以運動戰爲主的戰略轉變。

  六月二十二日,毛澤東、朱德簽發命令:“本路軍有配合江西工農群衆奪取九江、南昌以建設江西政權之任務,擬于七月五日以前全路軍開赴廣昌集中”。月底,紅一軍團總部及直屬隊離開長汀,經廣昌、瑞金于七月九日繞道到達興guo。中央特派員塗振農隨總部前進,公布了由他從中央帶來的《中guo革命軍事委員會爲進攻南昌、會師武漢通電》⑥。

  當時,蔣、閻、馮之間的中原大戰正在激烈地進行,guodang在江西的駐軍兵力不足。江西省政府主席兼第九路軍總指揮魯滌平得知紅軍奪取南昌、九江的計劃後十分震驚,立刻命令南昌、九江、吉安等城市加緊修築工事。蔣介石又調第十八師兩個旅返回江西,加強防務。

  毛澤東、朱德等到達吉安縣陂頭,七月十四日出席由中央特派員塗振農召集的中共紅一軍團前委和贛西南特委聯席會議。大家認爲,吉安的guodang軍隊正憑險死守待援,工事堅固,如果硬攻將會造成很大傷亡。決定主力紅軍暫時不攻吉安,改向吉shui、永豐、樟樹攻擊前進。二十日,紅軍進入永豐城。當天下午發出第二期推進計劃表。當時擔任紅一軍團參謀chu長的郭化若回憶道:“當時行動命令都是在毛澤東同志授意下,由朱雲卿參謀長主持,由我起草,然後送呈毛澤東、朱德同志審查修改後才發出的。命令措詞和使用推進計劃表方式,是在毛澤東同志意圖下經過考慮有意安排的,實際上並沒有具ti部署進攻南昌,這就是‘推’字的文章。”⑦二十四日攻占樟樹鎮,殲滅guodang軍隊兩個營。

  爲了確定下一步的行動方針,毛澤東在樟樹召開中共紅一軍團前委擴大會議。這時,塗振農已離開紅一軍團總部。會議從繳獲敵軍作戰文件中得知guodang軍隊在江西的配置情況,認爲如按中共中央命令直接進攻南昌,敵軍第十八師兩個旅正chu在紅軍東部側後,威脅較大,南昌城郊池塘較多,又有堅固工事,不易攻克;如在樟樹停留,又有受敵軍三個旅夾擊的可能。爲了爭取主動,避免被動,會議決定西渡贛江北上,再視情況向南昌對岸推進。這是避實就虛的正確決策。

  紅一軍團西渡贛江後,在七月二十七日進抵高……

毛澤東傳第11節 不打南昌打吉安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11節 不打南昌打吉安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