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深夜,在北平的南大門盧溝橋附近,日本侵略軍突然向駐守在這裏的中軍隊發動進攻,中
軍隊被迫奮起還擊。盧溝橋反抗日本侵略軍的槍聲,標志著中
人民期待已久的全民族抗戰終于開始。
第二天,消息傳到延安。
那時候,整個局勢會怎樣發展,還不十分明朗。這以前,日本在華北已曾多次製造過地方的武裝挑釁事件。盧溝橋所發生的,究竟是一次地方事件,還是日本帝
主義對華發動全面軍事進攻的開始?許多人一時還不能看得那麼清楚。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卻立刻作出判斷:中華民族已
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只有全民族團結抗戰,才是中
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出路,必須立刻旗幟鮮明地喊出這個口號。
七月八日,也就是盧溝橋事變剛剛發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率先向全發出通電,大聲疾呼:“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號召:“全中
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掠!”①
這是根據曆史發展進程提出的基本政治口號。這個口號,成了全人民一致行動的具
目標。中
共産
如果不能及時地提出這種具
目標,是談不上政治領導的。
民
政府在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面前,鑒于自身的統治已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也在進行抵抗侵略的准備。但他們沒有完全放棄對日媾和的幻想,仍希望把盧溝橋事變限製在“地方事件”的範圍內。他們對共産
的疑忌太深了,在
共合作的談判中不斷橫生枝節,使談判遲遲不能取得突破
的進展。當時在延安擔任軍委參謀長的蕭勁光回憶道:“
家的危亡迫在眉睫,而我
與
民
關于建立統一戰線,紅軍改編爲
民革命軍的具
問題的談判卻遲遲沒有結果。我們在延安的同志都如坐針氈,焦慮萬分。”②
面對這種複雜的局勢,毛澤東始終保持著沈著冷靜的態度,進行總攬全局的考慮和部署。七月十四日,他在內部發出指示,提出當前工作的總方針。這個總方針包括兩個方面:“此時各方任務,在一面促成蔣氏建立全抗戰之最後決心(此點恐尚有問題);一面自己真正地准備一切抗日救亡步驟;並同南京一道去做。”“蓋此時是全
存亡關頭,又是蔣及
民
徹底轉變政策之關頭,故我們及各方做法,必須適合于上述之總方針。”③
毛澤東深知,要促成蔣介石下定全抗戰的最後決心,單靠共産
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推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在全
造成一種聲勢。毛澤東指定南漢宸,以毛澤東及紅軍代表的名義同華北當局及各界領袖協商團結抗日的具
辦法。他自己在七月十四日至二十日間四次寫信或致電給閻錫山,要求“密切合作,共挽危局”。他又指定張雲逸奔走兩廣當局之間,“求得他們贊助堅決抗戰與
共合作的方針,求得他們開展愛
運動,積極救亡”。④他還和張聞天一起致電葉劍英:“請答複救
會及各方:他們要求各事,我們都同意,並且正在做。請他們努力在外面與政府
部及各界領袖協商,迅速組成對付大事變的統一戰線。惟有全
團結,才能戰勝日本。”⑤
在推動蔣介石下定抗日決心的同時,中共産
和紅軍自身積極地進行抗日參戰的一切准備,並表明願同南京一道去做。七月十三日,在延安召開共産
員和機關工作人員的緊急會議,毛澤東到會動員,號召“每一個共産
員與抗日的革命者,應該沈著地完成一切必須准備,隨時出動到抗日前線”。十四日,毛澤東等致電葉劍英,要他轉告蔣介石:“紅軍主力准備隨時出動抗日,已令各軍十天內准備完畢,待令出動。”⑥十八日,延安召開市民大會,毛澤東到會講演。據當時報紙記載:“演詞激昂,聽衆均磨拳擦掌,熱血沸騰,願赴抗日戰場,與日寇決一死戰。”⑦
空前的民族危機和共産的積極主張,一掃
內的沈悶政治空氣。要求武裝抵抗日本侵略的熱情空前高漲,到
沸騰起來了。“各地的大資産階級,
民
的各地
部,
民革命軍的將領及各地方的軍政長官,也表示了他們的積極,提出了抗戰的要求。全
各
各派各界各軍到
要求行動的統一,並且到
組織了這類統一救亡的組織,這使全
抗日救亡運動前進了一大步。”⑧
七月十七日,盧溝橋事變後的第十天,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宣布:“如果戰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⑨這對蔣介石來說,是一個大的進步。
蔣介石談話發表後,毛澤東很快就表示歡迎,他說:“這個談話,確定了准備抗戰的方針,爲民
多年以來在對外問題上的第一次正確的宣言,因此,受到了我們和全
同胞的歡迎。”⑩同時,他也清醒地看到蔣介石在對內政策上沒有提出任何改進措施,特別是沒有宣布全
人民的總動員,沒有改革舊的政治機構,沒有提出改良人民生活的綱領,對中
共産
仍不允許公開活動。這是一個很大的矛盾。
局勢越複雜,對毛澤東說來,仿佛倒越能顯示出他善于在千頭萬緒中迅速抓住要領的本事。蔣介石廬山講話後不到一個星期,毛澤東在七月二十三日發表《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一文,旗幟鮮明地提出對付日本的進攻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方針、兩套不同的辦法和兩個不同的前途。一種是堅決抗戰的方針,一種是妥協退讓的方針。在堅決抗戰的方針下又必須有一整套的辦法,才能達到目的。這就是:(一)全軍隊的總動員;(二)全
人民的總動員,給人民以愛
的自由;(三)改革政治機構,使政府和人民相結合;(四)抗日的外交;(五)宣布改良人民生活的綱領,並立即開始實行;(六)
防教育;(七)抗日的財政經濟政策;(八)全中
人民、政府和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的長城。另一套是同它相反的辦法。毛澤東指出:實行前一種方針和辦法“就一定得一個驅逐日本帝
主義、實現中
自由解放的前途”。實行後一種方針和辦法“就一定得一個日本帝
主義占領中
、中
人民都做牛馬奴隸的前途”。他表示:共産
人“願同
民
人和全
同胞一道爲保衛
土流最後一滴血,反對一切遊移、動搖、妥協、退讓,實行堅決的抗戰”。
文章又指出,爲了這樣做,“中心關鍵在共兩
的
密合作”,“團結要是真正的團結,爾詐我虞是不行的”。他強調:“
人應從大道理上好生想一想,才好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安頓在恰當的位置。在今天,誰要是在團……
毛澤東傳第19節 全民族抗戰的爆發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