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九年、一九四○年之交,毛澤東接連發表了《〈共産人〉發刊詞》、《中
革命和中
共産
》、《新民主主義論》等文章,在中
第一次旗幟鮮明地提出新民主主義的完整理論,並對它作了系統的說明。這在馬克思主義中
化的曆史進程中是一次飛躍,是一件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它不僅回答了當前時局中提出的種種問題,而且回答了中
現階段民主革命和未來建設新中
的一系列根本問題。
毛澤東在這個時候寫出這些文章,決不是偶然的。
抗戰爆發以後,中共産
從原來遭受嚴密封鎖的狹小天地裏走出來,變成全
的大
,公開走上全
政治生活的大舞臺,受到人們越來越密切的關注。他們渴望了解中
共産
對時局和中
未來前途的看法。中
共産
要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也必須在全
人民面前旗幟鮮明地提出自己區別于其他政
的政治主張來,把人們吸引到自己高舉的大旗下來。
民
內的頑固派,當政治中心還在武漢時期就起勁地鼓吹“一個主義”、“一個政
”的主張。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這種宣傳更變本加厲。一九三八年十二月,
家社會
的張君劢發表《致毛澤東先生一封公開信》,在主張取消邊區、取消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同時,還要同毛澤東討論“共産
之理論”,咄咄逼人地寫道:“竊以爲目前階段中,先生等既努力于對外民族戰爭,不如將馬克思主義暫擱一邊,使
人思想走上彼此是非黑白分明一塗,而不必出以灰
與掩飾之辭。誠能如此,
中各派思想,同以救民族救
家爲出發點,而其接近也自易易矣。”①中
共産
的叛徒、號稱
民
“理論家”的葉青(任卓宣)更公開主張:“三民主義可以滿足中
現在和將來的一切要求。它的實現,中
便不需要社會主義了,從而組織一個
來爲社會主義而奮鬥的事也就不必要了。”他還說:
民
外的一切
派,不止今天,就是將來也沒有獨立存在的理由。蔣介石自己也在一九三九年九月發表一篇《三民主義之
系及其實行程序》的長文,鼓吹所謂“以
治
”、“以
建
”、“要使抗戰勝利之日,即爲建
完成之時”。②這就把“中
向何
去”這個問題,十分尖銳地提到每一個關心
家命運的人的面前,要求中
共産
必須對這個問題系統地表明自己的立場和觀點。
中共産
早就說過:孫中山在
民
一大所解釋的三民主義和中
共産
在民主革命階段的最低限度的綱領基本上是不相沖突的。因此,中
共産
在現階段真誠地願爲它的徹底實現而奮鬥。在當時來說,強調這一點,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是有積極意義的。同時,中
共産
又說明:兩者之間仍然是有區別的。既然有區別,而一些人又正在叫嚷只要有一個三民主義就夠了,要共産
把自己的旗幟收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就迫使中
共産
人必須把自己的旗幟更加鮮明地打出來,同形形
冒牌的或歪曲了的“三民主義”宣傳分清界線,系統地闡述自己的理論和綱領,爲中
人民指出中華民族要建立一個新社會和新
家的前途。這是曆史發展的需要。
這時的中共産
,已經有了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戰爆發以來共十多年成功和失敗的豐富經驗,已經成爲一個政治上成熟了的政
。以毛澤東爲代表的中共中央,已經能將馬克思主義同中
革命的具
實踐純熟地結合起來,能夠系統地回答前面所說的那些問題,將
關于現階段民主革命的理論和綱領這面大旗更加鮮明地打出來。用毛澤東後來的話說:“在抗日戰爭前夜和抗日戰爭時期,我寫了一些論文,例如《中
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共産
人〉發刊詞》,替中央起草過一些關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經驗的總結。那些論文和文件,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産生,在以前不可能,因爲沒有經過大風大
,沒有經過兩次勝利和兩次失敗的比較,還沒有充分的經驗,還不能充分認識中
革命的規律。”他說,只有經過兩次勝利和兩次失敗,在抗日時期,“中
民主革命這個必然王
才被我們認識,我們才有了自由”。③
這就是新民主主義這個全新的理論能夠在這時由毛澤東系統地提出來的曆史背景。
毛澤東在指導中革命實踐的過程中,早就感到,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曆史知識,沒有對于實際運動的深刻了解,中
革命要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進入抗戰時期後,中
共産
面對的形勢和肩負的任務比過去更艱巨,更複雜。這使毛澤東更深刻地感覺到理論的重要
。因此,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他就向全
發出學習理論的號召。他指出:
“我們的任務,是領導一個幾萬萬人口的大民族,進行空前的偉大的鬥爭。所以,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馬克思列甯主義的理論的任務,對于我們,是一個亟待解決並須著重地致力才能解決的大問題。我希望從我們這次中央全會之後,來一個全的學習競賽,看誰真正地學到了一點東西,看誰學的更多一點,更好一點。”④
六中全會後,毛澤東對中革命的理論問題進行了艱苦的進一步的探索。美
作家斯特朗在訪問記中寫道:“
的負責幹部,住著寒冷的窯洞,憑借微弱的燈光,長時間的工作,那裏沒有講究的陳設,很少物質享受,但是住著頭腦敏銳、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毛澤東是她曾經采訪的對象之一。一九三九年,毛澤東已經四十六歲,長期的戰爭磨難和陝北的艱苦生活損害了他的健康。但是,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他一面緊張地
理著戰爭年代的繁雜工作,一面堅持進行理論研究,常常“通宵達旦”,“廢寢忘食”。工作疲勞時,他就用力握幾下用來當作“鎮尺”的鐵條,舒展一下關節,算作休息。
新民主主義的理論,不是突然産生的,而是毛澤東和中共産
的領導集
經過長時期的思考和探索才提出來的。這個理論以中
的實際
情爲出發點。而要真正懂得中
的實際
情,並且依據它提出正確而完整的革命理論,是極不容易的。它需要經曆一個過程。
大革命時期,特別是十年內戰時期,毛澤東對中社會特別是中
農村所進行的周密而系統的調查研究,使他對中
的
情有了深刻的了解,與此同時,他撰寫了有關中
革命問題的一些重要文章,包括總結革命經驗教訓的在內,都是形成新民主主義理論的重要准備。進入抗日戰爭時期——中
革命的一個最偉大、最活躍、最生動的新階段,他闡述
的理論、路線、戰略、方針和政策的著述,更加豐富了。
毛……
毛澤東傳第23節 新民主主義的理論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