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毛澤東傳>第8節 上井岡山第3小節

《毛澤東傳》第8節 上井岡山

第3小節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續毛澤東傳第8節 上井岡山上一小節]段落。湘軍第八軍的獨立團和當地地主武裝向茶陵反撲。原來被打散的工農革命軍第一團第三營,這時已在張子清率領下到茶陵和第一營會合。他們在經過激戰後退出茶陵縣城。團長陳浩因遭到挫敗而嚴重動搖,公開聲稱工農革命軍沒有前途,把部隊往南帶,企圖到湘南投靠guodang第十三軍軍長方鼎英。正好那時毛澤東的腳背潰爛稍有好轉,得知湘軍反撲的消息後趕來茶陵,在茶陵湖口趕上隊伍。宛希先、張子清等向他報告了陳浩等的背叛活動。毛澤東當晚召集團營幹部緊急會議,果斷地扣押了陳浩一夥,將工農革命軍全部帶回甯岡砻市。

  在砻市河灘上召開全團指戰員會議,毛澤東宣布前委決定:chu決陳浩等人,任命張子清爲第一團團長、何挺穎爲dang代表、朱雲卿爲參謀長。他還接受工農革命軍在茶陵不做群衆工作的教訓,明確提出革命軍隊應當擔負起三大任務:第一、打仗消滅敵人;第二、打土豪籌款子;第三、做群衆工作。

  自古以來,人們總認爲軍隊的任務就是打仗。提出軍隊的任務不僅是打仗,而且要做群衆工作,這是毛澤東對人民軍隊學說的巨大貢獻,使初創的人民軍隊一開始便在這樣明確的指導思想下進行建設,影響是十分深遠的。毛澤東所以能不受曆來舊觀念的束縛,提出新的學說,不僅是因爲他原來就有豐富的群衆工作經驗和獨立見解,更重要的是,他在探索中能夠密切注視實踐中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堅持從實際出發,大膽地作出新的概括。

  當工農革命軍從茶陵撤到甯岡前,同遂川相鄰的贛西南萬安縣農民武裝再次進攻縣城。爲了聲援萬安的起義,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第一團掉頭南下,在一九二八年一月四日攻占遂川縣城,並在這裏分兵做發動群衆的工作,建立中共遂川縣委和縣工農兵政府。工農革命軍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就是在遂川形成的。

  工農革命軍要執行三大任務,必須有嚴明的群衆紀律來保證。在一九二七年十月下旬將要登上井岡山前,毛澤東在遂川荊竹山的村邊,向在大汾遭敵軍突然襲擊而一度被打散的部隊講話,要求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衆搞好關系,和王佐部隊搞好關系,做好群衆工作,如果沒有群衆的支持,根據地是建立不起來的。他宣布三項紀律: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打土豪款子要歸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個紅薯。

  攻克遂川縣城後,工農革命軍在城裏過了舊曆年。部隊打著“宣傳隊”的旗號開展宣傳活動,還派人下鄉領導貧苦農民打土豪,但也有些人把商人、小販的貨物沒收了,甚至把葯店裏稱葯的戥秤也拿了。毛澤東進城後不斷找群衆談話,了解群衆對部隊的反映,發現了不少問題,就在城裏把部隊集合起來,提出在城市中保護中小商人的政策,並宣布六項注意:一、上門板;二、捆鋪草;三、說話和氣;四、買賣公平;五、借東西要還;六、損壞東西要賠。

  過去,老百姓對舊軍隊的欺壓人民和有些地方存在的土匪騒擾,曆來是既害怕,又痛恨。他們在剛接觸到工農革命軍時,並不了解這支軍隊和舊軍隊是截然不同的,往往用同樣的心情來對待。這個問題不解決,工農革命軍便無法接近群衆,做好群衆工作,自身也無法存在。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只靠口頭的宣傳是沒有用的,根本的是要靠工農革命軍的行動表現。嚴格實行“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後,老百姓根據實際觀察,流傳著一首歌謠:“紅軍紀律真嚴明,行動聽命令;愛護老百姓,到chu受歡迎;遇事問群衆,買賣講公平;群衆的利益,不損半毫分。”從此,改變了工農革命軍同群衆的關系。這是工農革命軍能夠從小到大地發展起來並戰勝敵人的重要力量源泉所在。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相繼受挫、失敗後,guodang當局曾誤以爲共産dang領導的武裝力量已經消滅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只是幾支無足輕重的小隊伍。萬安起義和工農革命軍先後攻占茶陵和遂川縣城,使guodang江西當局受到很大震驚,于是發動了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進剿”。

  一九二八年初,贛軍第二十七師楊如軒部以一個團和一個營進攻萬安,又以一個營進占甯岡東部的新城,那是甯岡的縣城,也是井岡山北出的大門,自然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構成嚴重的威脅。

  毛澤東在遂川時,召開了前委和萬安、遂川縣委聯席會議,總結工農革命軍和萬安農軍的經驗,提出“敵來我走,敵駐我擾,敵退我追”的遊擊戰作戰原則。當得知贛軍一個營進駐甯岡新城後,他在二月四日率領工農革命軍第一團從遂川趕回井岡山。前委經過討論,乘贛軍以爲工農革命軍主力仍在遂川而疏于戒備的機會,製定利用晨霧發動襲擊、圍三阙一、在運動中消滅敵人的作戰方針。二月十八日,經過數小時激戰,攻占甯岡縣城,全殲守軍一個營和甯岡縣靖衛團,俘虜近三百人,打破了guodang軍隊對井岡山的第一次“進剿”。

  這是井岡山工農革命軍對guodang正規軍的第一個殲滅戰。俘虜那麼多guodang正規軍,這對工農革命軍是個過去沒有經驗的新問題。當工農革命軍和赤衛隊把俘虜押回甯岡砻市時,途中出現過打罵俘虜、搜俘虜腰包等行爲。毛澤東發現這個問題,立刻提出優待俘虜的政策。他向廣大指戰員說明,guodang軍隊中許多士兵是被作爲壯丁抓來的窮人,不應該打罵他們,而要進行說服,教育他們反戈一擊。而且明確宣布:工農革命軍不殺、不打、不罵俘虜,不搜俘虜腰包,對傷病俘虜給以治療;經過教育、治療後留去自由,留者開歡迎會做革命軍戰士,去者開歡送會並發路費。優待俘虜的事實,戳穿了guodang散布的“共匪見人就殺”的宣傳。贛軍的《九師旬刊》上,對這種做法發出了“毒矣哉”的驚歎!

  隨著茶陵、遂川、甯岡等縣先後建立起縣工農兵政府,根據地政權建設的問題也被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來。沒有健全的政權,便沒有鞏固的根據地,得不到群衆的全力支持和人力物力的援助,這樣的軍事行動便會成爲流寇式的行動。毛澤東對建立和健全政權這個問題,是看得很重,抓得很堅決的。他的做法,還是先從一個點取得具ti經驗做起。攻克茶陵時,他因傷沒有隨軍入城。一九二八年一月攻克遂川後,在他指導下,由中共遂川縣委書記陳正人起草的《遂川工農縣政府臨時政綱》三十條在遂川縣工農兵政府成立大會上通過,內容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政綱》規定:“工人、農民、士兵和其他貧民,都有參與政治的權利”;“召集全縣工農兵代表大會,並選舉正式人民委員會,爲全縣執掌政權的機關”;“凡地主……

毛澤東傳第8節 上井岡山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8節 上井岡山第4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