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貝當政府與德簽訂了停戰協定。但是法
艦隊並未在談判期間駛往英
港口,于是7月3日,丘吉爾作出了他有生以來“最痛苦和最殘酷的一項可怕決定”。根據丘吉爾的命令,英
海軍突然占領了所有逃亡在英
海港內的法
戰艦;停泊在埃及亞曆山大港的法
戰艦也被英
海軍扣留;但停泊在阿爾及利亞奧蘭港的一支重要的法
海軍艦隊拒絕接受英
海軍的最後通牒,結果遭到由英
海軍中將詹姆斯·薩默維爾統帥的“h艦隊”的炮擊和海軍飛機的攻擊,3艘法
戰艦被擊毀,1艘戰艦被擊傷,約1300名法
海軍官兵喪生,而“h艦隊”基本上未受損失。
7月4日,丘吉爾在下院說明了政府被迫采取這一果斷舉措的原因,是由于法方面在保證艦隊不落入德
人之手、保證將俘獲的約400名德
飛行員送往英
、保證不單獨簽署停戰協定、保證將停戰文本事先通知盟
等所有問題上沒有一項承諾得到兌現。
丘吉爾入主政府以來的堅定不移的態度,緊張而有序的工作效率以及一系列必要措施,使他贏得了下院的廣泛支持。但在下院的各政治派別之間卻存在著相互怨恨責難的現象;在下院之外出現了較強的敵對情緒。一些工的主要成員和一直支持丘吉爾的主戰派未能進入新政府,而綏靖主義的代表人物張伯倫、哈利法克斯以及西蒙勳爵和塞缪爾·霍爾仍身居高位甚至是戰時內閣成員。人們對這些人仍然有著難以抑製的憤恨。5月末時,丘吉爾曾主動提出想請勞合·喬治參加內閣,但勞合·喬治拒絕了。他在寫給丘吉爾的信中抱怨說:“釀成這場災難的幾位設計師仍是你的政府的主要成員,其中有兩位還加入了指揮這場戰爭的內閣”。但是,丘吉爾知道,保守
在下院居于壓倒多數的地位、所占的席位比其他各
加起來還多120多席。張伯倫是他們當中相當大一部分人的代表。而丘吉爾在其自身經曆中卻有大半時間
于同保守
的摩擦和對立鬥爭中度過,只不過因爲“大炮的聲音是壓倒一切的”這種特殊曆史背景,才使多數保守
人迫不得已接受了自己。“我不能不認識到,在我對他們進行了多年的批評而且往往是嚴厲的譴責之後,我取張伯倫而代之,這對于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來說必然是非常不愉快的”。因而留任張伯倫實際上有效地安撫了這部分保守
人。此外,正如曆史學家泰勒所分析的那樣:“如果丘吉爾只能得到兩個反對
和幾個不安分守己的保守
人的支持,必然一事無成。他必須把整個保守
引導到自己方面來,而不是分裂這個
。無論如何,他是准備這樣做的。痛苦年代的經驗使他確信,必須取得組織的支持”。如果按反對張伯倫的人的意見,保守
大臣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就得辭職,而這對全
在戰爭形勢下緊密團結起來是有害無益的。所以,丘吉爾認爲有必要出面製止這種對立情緒繼續蔓延。恰好在5月下旬,雷諾曾提出由英
主動提議對直布羅陀、馬耳他和蘇伊士保持中立或非軍事狀態,以換取意大利不介入德
與英法之間戰事的立場。哈利法克斯認爲這一想法可以考慮;而丘吉爾則認爲在敦刻爾克大撤退完成以前“最好不要作出決定”。此事又被人攻擊爲張伯倫派仍在搞求和
謀。丘吉爾不同意這種近乎政治陷害的說法,他在6月28日對下院發表演講說:
“我完全確信,如果我們公開過去和現在的爭吵,我們將會發現,我們就會失去未來。因此,我決不能允許目前政府成員之間出現任何裂痕。我們這個政府是在危機時刻成立的,其任務是團結各派,協調各方面的意見。”
張伯倫也在約10天後對記者發表談話,否定了政府內部存在分歧,保守內有人搞求和
謀的傳言。他說:“如果我同首相意見不一致,我就會辭職,去當反對派,但決不搞
謀詭計!”據信,此後不久張伯倫還要求馬傑森,請他確保在丘吉爾7月4日的演說之後,保守
要表示對首相的一致擁護。這或許就是丘吉爾那天演講之後得到空前熱烈的歡呼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張伯倫在主持
理
內事務的各委員會工作中極有成效的政績,甚至給艾德禮和格林伍德都留下了極深的良好印象。
但是反張伯倫的風在7月初又掀起了新
頭。由比弗布魯克報系的3名記者撰寫的題爲《罪人》的書爲人們的憤恨情緒火上添油。英
共産
在“慕尼黑分子滾出政府”的口號下掀起了倒張伯倫的群衆運動。當時進行的一次蓋洛普民意測驗的結果表明,大約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人認爲張伯倫應該退出政府。直到張伯倫于7月底因癌症作了大手術後,這一風
才漸漸平息下來。
在法淪陷後的一段時間裏,希特勒對部隊進行了整編,補充了兵員和裝備,然後大批集結起來,准備對英
發動進攻。墨索裏尼在6月26日寫信給希特勒說:“元首!現在到了對付英
的時候了。我向您提醒我在慕尼黑說過的意大利准備直接參加攻打這個島的想法。我已准備由陸軍和空軍參戰。”新近遷到維希的貝當政府也可能作爲德
的仆從向英
宣戰。而當時英倫三島的陸軍,除了步槍之外,幾乎沒有什麼重武器。據估計,全
僅擁有各種類型的野炮不足500門,坦克450輛和25個空軍中隊。但是在以丘吉爾爲首的英
政府領導下,全
軍民團結一心、鎮定如常,努力備戰,隨時准備迎擊來犯之敵。丘吉爾曾寫道:“在法
被擊敗之後,英
憑借島嶼多的有利地勢,從失敗的痛苦和致命的威脅中産生出一種不亞于德
的民族果敢精神。”這種精神使普通老百姓都敢于蔑視不可一世的納粹戰爭機器,決心同德
法西斯決一死戰。
前後兩任本土軍陸軍總司令艾恩賽德將軍和艾倫·布魯克將軍,指揮部隊在島山構築堅固的防線,挖掘反坦克壕,修建鋼筋混凝土掩,還組建了直接打擊登陸敵軍的機動部隊。7月,羅斯福總統不顧許多人的激烈反對,給英
運來了50萬支步槍,8萬挺機槍,1億3千萬發子彈,900門75毫米的大炮,100萬發炮彈以及炸彈、烈
炸葯和無煙火葯。這些物資幾乎把美
軍火庫的家底搬空了。丘吉爾立即指示以“有計劃的軍事行動”組織分運,並立即發放給近100萬
民自衛軍。英
人本來准備用幹草叉和連枷來對付德軍,現在有了武器彈葯,更感覺自己不可戰勝。
比弗布魯克在飛機生産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績,“噴火式”
和“旋風式”戰鬥機從大撤退時的331架增加到620架,後備飛機從36架增加到289架。海軍也把大部分驅逐艦從執行護航任務中調回來對付德軍入侵……
丘吉爾傳3 不列顛之戰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