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奧修>靜心:狂喜的藝術>緒論 靜心:慶祝的藝術

《靜心:狂喜的藝術》緒論 靜心:慶祝的藝術

奧修作品

  我們訓練兒童去集中(focus)思想、去專注(concentrate),因爲沒有專注,他將來就不能應付生活。生活要求這樣,頭腦必須能夠專注。但是,一旦頭腦能夠專注以後,它就變得很少有覺知了。覺知(awareness)意味著有意識(conscious)但並不集中在一點的頭腦,覺知是對正在發生的一切的一個意識(consciousness)。專注是一個選擇,它屏棄了專注對象以外的一切東西,它是一個狹窄化(nar-rowing)。如果你走在街上,你就必須窄化你的意識才能走路。你無法經常地覺知到正在發生的一切,因爲如果你覺知到正在發生的一切,那麼你就變得無法集中。所以,專注是需要的。頭腦的專注是生活——生存和存在的一個需要。那就是爲什麼每一種文明都以各自的方式設法窄化兒童的頭腦。

  兒童從來是不集中的,他們的意識向四面八方敞開著,任何東西都在不斷地進入,沒有什麼東西被屏棄。兒童敞開著一切感覺,每一種感覺都被納入到他的意識中。有太多的東西在進入!那就是爲什麼他們是那麼搖擺不定、那麼不穩定。兒童的還沒有被製約(unconditioned)的頭腦是一個流動——一個感覺的流動。但是,如果頭腦是這樣的狀態,那麼他將無法生存。他必須學會窄化頭腦,學會專注。

  頭腦一旦狹窄化了,你就會變得特別意識到某一樣東西,而同時,你對其他事物毫無意識。頭腦窄化得越小,它就越能取得成功,你會變成一個特殊人才,變成一個專家。但是,整個事情就會是:你知道得越多,你的意識就越少。

  狹窄化是一個生存xing的需要,沒有人要對此負責。只要生命存在,它就是必需的,但是它是不夠的。它是實用的,但是僅僅生存是不夠的,只求實用是不夠的。因此,當你變成一個功利主義者而窄化了你的意識,那麼你就屏棄了你的頭腦本來有的許多能力。你沒有使用一個完整的頭腦,你只是在使用其中很小的一個部分,余下的大部分就會變成無意識。

  其實,意識和無意識之間沒有分界線,它們不是兩個頭腦。“意識的頭腦”是指在窄化過程中使用的那一部分頭腦,“無意識的頭腦”是指被忽略、被忽視、被關閉的那一部分頭腦。這就産生了一個分割、一個分裂。頭腦的那一大部分變得與你疏遠了,你變得同你自己疏遠了,你成了你自己的整ti(totality)的陌生人。

  那一小部分被認同爲你的自我,其余的則都不見了。但是,作爲未曾發揮的潛力、未曾利用的可能xing、未曾經曆的冒險,余下的這個無意識部分將永遠在那裏。這個無意識頭腦,也就是作爲潛力、沒有使用過的頭腦將一直同有意識的頭腦作搏鬥,所以,人的內心始終存在著沖突。因爲無意識同有意識之間有分裂,所以每個人都chu在沖突之中。只有當潛力、無意識被允許像花一樣開放時,你才能ti會到存在的極樂,否則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的潛能的主要部分得不到實現,你的一生將是一個挫敗。那就是爲什麼一個人越是追求實利,他就越得不到滿足,他就越沒有喜樂。一個人的生活態度越是功利主義,過著越是忙碌的生活,他就活得越狹隘,他就越得不到狂喜。在功利世界中用不上的那部分頭腦已經被抛棄掉了。

  功利的生活是需要的,但是它的代價是巨大的:你失去了生命的歡樂。如果你的潛力能全部開花,那麼生命就會變成一個歡樂、一個慶祝,那麼,生命就是一個慶典。所以我一直說,宗教就是把生命轉變成一個慶祝。宗教的層面是歡樂的層面,而不是功利的層面。

  決不能把功利的頭腦當作全部的頭腦,不應該爲了它而犧牲掉那余下來的更大的頭腦。功利的頭腦決不能成爲目的,它不得不在那兒,但是作爲手段的。余下的另一部分,更大的、潛在的部分必須成爲目的。那就是我所說的宗教的態度。帶著非宗教的態度,那麼,商業化的頭腦、功利的頭腦就會成爲目的。當它成爲目的時,無意識就不可能把潛力實現出來,無意識將被拒絕。如果功利的頭腦成了目的,那就等于是仆人在充當主人的角se

  理智(intelligence)、頭腦的狹窄化,是一個人生存的(survival)手段,但不是生活(life)的手段。生存不等于生活。生存是一種必需,是存在于物質世界的一種必需,但是它的目的總是要達到潛能的一個開花、達到對你具有意義的一切的開花。如果你充分實現了,如果你裏面沒有任何東西停留于種子的狀態,如果一切都成了現實,如果你成了一朵盛開的花,那時,也只有那時,你才能感受到極樂、感受到生命的狂喜。

  只有在你的生活中增加了一個新的層面——歡樂的層面、遊戲的層面,你那被拒絕的部分、無意識的部分才能變得積極主動而有創造力。所以,靜心不是工作而是遊戲。祈禱不是交易而是遊戲。靜心不是爲了達到某種目的——爲平安、極樂而做的某件事情,靜心是把它自己當作目的的一種享受。

  歡慶的層面是必須理解的最重要的東西,但是我們卻完全失落了它。所謂歡慶,我是指一個片刻接著一個片刻地享受來到你身上的一切事物的能力。

  我們已經變得那麼受製約了,種種的習慣也已經變得那麼地機械,即使在沒有事要做的時候,我們的頭腦還是在忙忙碌碌。在不需要狹窄化的時候,你也是狹窄化的。即使你在做遊戲,你也不是在做遊戲,你也不是在享受遊戲。即使你在打牌,你也不是在享受它,你打牌是爲了取勝。這樣,遊戲就變成了勞作,這樣,正在進行的事就不重要了,只有結果是重要的。

  在事務(business)的層面,結果是重要的;在歡慶的層面,活動是重要的。如果你能使任何一個活動本身富有意義,那麼你就會變得歡樂,你就能慶祝它。每當你在慶祝它,那麼界限、種種狹窄化的界限就被打破了,它們不再被需要,它們被扔掉了。你擺tuo了約束,擺tuo了專注這個狹窄化的桎梏。現在,你不做選擇了,對來臨的每一樣東西,你都允許它。一旦你允許整個存在進入你裏面,你就和它合爲一ti了。那就會有一個共享(communion)。

  這個共享、這個慶祝、這個無選擇的覺知、這個非交易xing的態度,我稱之爲靜心。歡樂就在片刻之中,就在活動之中,而不在爲結果的cao心中。沒有什麼東西需要去達成,因而,你能夠享受的就是此時此地。

  你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解釋:我正在和你談話,如果我關心的是結果……

靜心:狂喜的藝術緒論 靜心:慶祝的藝術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緒論 靜心:慶祝的藝術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