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ogic of the social sciences
1961年蒂賓根德社會學學會會議上的開場演講。我的講稿最初在《科隆社會學與社會心理學雜志》[kolner zeitschrithfur soziologie und sozialpsychologie](2,14,1962年,第233-248頁)上發表。人們料想我的演講會引起一場辯論。阿多諾教授[pofessor adorno]已被請求在他的補充論文中繼續這場辯論,而在補充論文中他實質上同意我的觀點。然而,當《德
社會學中的實證主義辯論》[the positivist dispute in germansociology]一書出版時,首先發表了阿多諾的兩篇辯論文章,共計約占一百頁;然後是我的講稿,隨後是阿多諾的補充論文及會議上未發表的論文。凡是閱讀《實證主義辯論》一書的人都未必會認爲是我的演講引起了這場辯論,而阿多諾開頭的一百頁咄咄逼人的文字是很久以後(專爲該書)才寫的。
我打算在我的論社會科學的邏輯的論文中首先提出兩個命題,它們表達了我們的知識與我們的無知的對比。
第一個命題:我們擁有大量的知識。而且,我們不僅知道其在思想上的重要令人可疑的細節,而且尤其知道那些不僅具有相當大的實際意義,而且還提供給我們深刻的理論洞見及令人驚訝的對世界的理解的東西。
第二個命題:我們的無知是無限的、令人清醒的。確實,正是(我的第一個命題所提到的)自然科學的這種勢不可擋的進步不斷提醒我們自己的無知,甚至在自然科學本身領域內的無知。
這給予蘇格拉底關于無知的觀念一種新的發展。隨著前進的每一步,隨著我們解決的每一個問題,我們不僅發現新的、未解決的問題,而且我們也發現,正當我們相信自己正站在堅實可靠的根基上之時,一切事物實際上卻是不可靠、不穩固的。
當然,我的關于知識與無知的兩個命題只是看上去好象彼此矛盾。這種表面的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這樣一個事實,在這兩個命題中各在頗不相同的意義上使用了“知識”這個詞。然而這兩種意義都是重要的,兩個命題亦然:因此我打算在下面的第三個命題中闡明這一點。
第三個命題:每一種知識論都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甚至可以將其視爲對它的判決檢驗:它必須闡明我們非凡的和不斷增加的知識和我們不斷增長的關于我們實際一無所知的見識之間的聯系,從而正確對待我們的前兩個命題。
如果我們稍加思考,那麼幾乎不言而喻,知識邏輯必須針對知識與無知之間的這種張力。在我的第四個命題中系統闡述了這一見識的一個重要結果。但是在我提出這第四個命題之前,我想爲仍將提出的許多命題表示歉意。我的歉意是有人曾向我提議以編號的命題的形式組織這篇論文。我覺得這個建議很有用,盡管這種風格會造成教條主義的印象。下面就是我的第四個命題。
第四個命題:就人們能夠說科學或知識始于某個事物而言,可以說下面的話:知識並非始于感覺或觀察或數據或事實的收集,而是始于問題。人們可以說:沒有問題就沒有知識,但是沒有知識也就沒有問題。這意味著知識始于知識與無知間的張力:沒有知識就沒有問題——沒有無知就沒有問題。因爲每一個問題都産生于對在我們假定的知識中都有些差錯的發現;或者,從邏輯上看,産生于對我們假定的知識的內在矛盾或者對我們假定的知識和事實間的矛盾的發現;或者更確切地說,産生于對我們假定的知識和假定的事實間明顯的矛盾的發現。
盡管我的前三個命題由于其抽象也許造成這樣的印象,即它們稍微遠離了我們的主題——即社會科學的邏輯——我卻想說正是我的第四個命題把我們帶到了我們主題的中心。這一點可以在我的第五個命題中系統闡述如下。
第五個命題:和在所有其他科學中一樣,我們在社會科學中或成功或不成功,或有趣或無趣,或富有成效或徒勞無益,恰與我們所涉及的問題的意義或趣味成比例;當然,也恰與我們理這些問題時的誠實
、直接
、簡單
成比例。這一切都不僅限于理論問題。嚴重的實際問題,例如貧困問題、文盲問題、政治鎮壓問題或者合法權利的不確定的問題,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的出發點。然而這些實際問題導致思索,導致建立理論,因而導致理論問題。在所有情況下,都毫無例外地是問題的特點和
質——當然還有建議的解決辦法的大膽與獨創
——決定著科學成就的價值有無。
因此,出發點總是一個問題;觀察只有暴露了一個問題才成爲類似出發點的事物。換言之,如果它令我們驚訝,如果它向我們表明我們的知識,我們的預期,我們的理論有些不太正確,它才成爲出發點。因此一項觀察只有與我們的某些自覺的或不自覺的預期相矛盾時才造成一個問題。但另一方面構成我們科學工作的出發點的與其說是純粹而簡單的觀察,不如說是起特定作用的觀察;即,造成一個問題的觀察。
現在我已到了可以系統闡述我的作爲第六個命題的主要命題的一步了。其內容如下:
第六個命題(主要命題):
(a)社會科學的方法像自然科學的方法一樣,在于試驗我們對我們的研究以其爲起點的那些問題的嘗試解決辦法。
人們提出解決辦法,並對之進行批評。如果對提出的解決辦法不可進行客觀批評,那麼就會被認爲不科學而遭排除,盡管也許只是暫時的。
(b)如果對提出的解決辦法可以進行客觀批評,那麼我們就嘗試駁倒它,因爲一切批評都在于駁倒的嘗試。
(c)如果提出的解決辦法通過我們的批評而被駁倒,我們就提出另一個解決辦法。
(d)如果它經得住批評,我們就暫時接受它,首先,我們認爲它值得進一步討論與批評。
(e)因此科學的方法是由最嚴格的批評所控製的解決我們的問題的試探嘗試(或妙想)之一。它是“試錯”方法在批評上的發展。
(f)所謂科學的客觀在于批評方法的客觀
,即,首先在于理論無一不遭到批評這一事實,進一步,還在于批評的邏輯工具——邏輯矛盾——是客觀的。
我的中心命題後面的基本觀念也可以用下面的方式表述。
第七個命題:知識與無知間的張力導致問題和嘗試解決辦法。然而張力是永遠不會被克服的。因爲原來我們的知……
通過知識獲得解放社會科學的邏輯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