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金觀濤、劉青峰>興盛與危機>第一章:一個古老的難題

《興盛與危機》第一章:一個古老的難題

金觀濤、劉青峰作品

  中guo的曆史告訴我們,世界該是多麼遼闊而變化無窮,無論是我們的前人,還是我們自己都沒有徹底了解它。

  ——(法)來凱萊·戴·蒙泰涅(1533-1592)

  1.1對思考的再思考

  四百年前,羅馬出版了一本哄動一時的書。這就是門多薩用西班牙文寫的《中華大帝guo史》。該書用理想化的手法,把當時的中guo社會及政ti描繪得完美無缺,還稱道中guo人“是一個沈靜的和有才智的民族”。它引起了歐洲知識界的極大興趣和普遍關注,立即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出版。固然,在今天看來,這本書對中guo曆史和歡會的描述並不准確,甚至有許多錯誤,但是它在當時引起的反響,深刻地反映了西方人發現了一種與歐洲社會完全不同但又具有極其頑強的生命力的中guo文化時的那種驚愕和激動。無怪乎當時按guo的大作家、哲學家米凱萊·戴·蒙泰涅在校閱該書法文版時,頗有感慨地在書邊寫道:“中guo的曆史告訴我們,世界該是多麼遼闊而變化無窮,無論是我們的前人,還是我們自已都沒有徹底了解它。”

  時光流逝,四百年間多少曆史的lang濤拍打過去了。無論是世界上,還是中guo社會內部,都發生了根本xing的變遷。盡管如此,對于任何研究曆史的人來說,中guo的曆史依然是令人驚異的。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說:“無論是我們的前人,還是我們自己都沒有徹底了解它。”在有關中guo曆史的各種問題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爲什麼中guo封建社會長期延續達兩、三千年之久?

  中guo封建社會停滯原因的探討,是一個早就被我們前輩提出來、曆史學家一代又一代曾經給以回答的問題。可以說,在中guo曆史上,很少有其他的問題能象它那樣有長遠的魅力,同時能象它那樣構成對曆史學家的持久挑戰。每一代研究者都把對中guo社會的總ti研究,把中西方文明的對比,以及把改造中guo的理論探討,放在這曆史xing的問題之下。因此,每當一個曆史轉折關頭來臨,人們總是企圖用新的目光審視這一問題,以求得對本民族的曆史、現狀和發展的更深刻的理解。

  是的,爲了未來,我們必須研究過去。近一個世紀以前,普列漢諾夫在談到曆史發展的自由和必然時曾指出:“這個問題,象斯芬克斯一樣向每個這樣的思想家說:請你解開我這個謎,否則我便吃掉你的ti系”。

  今天,中guo封建社會長期停滯原因之謎,也象斯芬克斯提出的問題一樣,擺在我們這一代人面前。面對著這個龐然大物的每一個研究者,都會深感自己的知識、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也看到有關這一理論問題所涉及的經濟、政治、意識形態諸方面的幾乎所有細節,早已被以往的曆史學家們深思熟慮過了,其中有的已經轉化爲改造中guo的行動。但是,只要我們對巨大的曆史慣xing還沒有真正的認識,那麼;這個問題就將一次又一次地由時代向理論家提出來。曆史將迫使下一代對先輩的思考結論進行再思考。

  1.2以往學說的疑難

  一種相當流行的觀點認爲,由于中guo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長期得不到必要的變更,商品經濟沒有獲得充分的發展,這就造成了中guo封建社會的長期延續。持這種觀點的同志,從經濟發展shui平和特點的角度,做了大量的、有益的研究,澄訪了經濟史上的許多問題。無疑,這種研究是正確的,必要的。但是,我們認爲,它並不一定全面。因爲正是經濟史的研究表明,歐洲封建領主莊園製經濟的自給自足程度比中guo封建社會的高得多。中guo封建社會在很早時,如漢、唐,就有了相當發達的商品經濟。唐代激guo際貿易也很發達,如公元769、770年,每年僅在廣州登陸的外guo商舶就達四千余艘,平均每日十余艘。而當時,廣州僅僅是交州、泉州、揚州、明州等著名的大港當中的一個而已。宋代,我guo二十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就多達六個,臨安是三十萬余戶百余萬人的大城市。而歐洲,直到十四世紀事,最大的城市威尼斯、佛羅侖薩僅有九萬人,一般城市如紐侖堡、奧格斯堡不過一萬人左右。宋代,每年guo家征收的商業都曾達二千二百萬缗,約占總歲收的七分之一。近年來,guo內學者還特別指出,我guo封建王朝每到後期面臨崩潰的時候,就會出現商業病態繁榮的現象。使曆史學家困惑不解的是:爲什麼資本主義文明恰恰是從歐洲高度自給自足的封建莊園和規模不大的城鎮中産生,而在城市和商品經濟相對發達的中guo封建社會裏,資本主義文明卻難以産生和發展?

  近年來有些文章認爲,單一的小農經濟是造成中guo封建社會停滯的根源,而這種單一xing又主要表現爲區別于歐洲農牧混合經濟的單純農産品生産,歐洲人的食品構成肉食比重大,而中guo人則以吃糧食蔬菜爲主。這樣,從經營特se到飲食習慣,把問題推到了非常奇怪而又細小的近乎偶然的因素上了。

  黑格爾曾經機智地指出;“把曆史描繪成阿拉伯式的圖案畫當然是顯得巧妙的,因爲阿拉伯式的圖案畫上面就是大花朵長在纖細的莖上,但是,這樣來解釋曆史是非常膚淺的”。重視經濟原因完全正確,但是把重大曆史現象歸結爲某種單一的因素或細小的原因,這種方法本身不見得是符合曆史唯物主義的。

  另一種觀點是分析中guo封建剝削關系的殘酷xing,指出這種剝削製度怎樣一次又一次地把農民大衆推向死亡線,怎樣使生産發展和積累中斷,造成了中guo封建社會的長期延續。從生産關系角度來分析曆史現象,顯然比單純尋找經濟因素更具有說服力。持這種觀點的同志,對我guo封建生産關系、階級關系及階級鬥爭做了大量的研究,總結出了一些特點。無疑,這是我們進一步研究的一個基礎。但是,這種分析似乎也不能完全令人信服。難道歐洲的、日本的封建社會的剝削關系沒有中guo封建社會的殘酷嗎?

  對比一下歐洲的農奴和中guo封建社會中的農民兩者的地位與生活狀況,就不難看出,中guo農民的境況一般說來要比歐洲農奴的好一些。歐洲封建領主對農奴的人身占有受到法律的維護,甚至對農奴的女兒也享有*夜權,農奴生活極爲貧困。但我guo封建社會中,特別是封建王朝的中、前期,有大量占有少量耕地的自耕農、半自耕農存在,他們與地主的人身依附關系較弱。即使是對奴婢,早在東漢時就有禁止私殺奴婢的诏令。北宋法律中也規定過地主不能直接製裁佃農,佃農還有退佃的權利。西漢時,若以貨幣爲標准,中等人家是十萬錢。家赀不滿十萬的,有時可受到免租的待遇。若不滿千錢的貧家,則是guo家的救濟對象。當然,這些規定並不能准確表示中……

興盛與危機第一章:一個古老的難題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一章:一個古老的難題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