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金觀濤、劉青峰>興盛與危機>第六章:曆史的奇觀:超穩定系統

《興盛與危機》第六章:曆史的奇觀:超穩定系統

金觀濤、劉青峰作品

  世界怕時間,時間只怕金字塔

  ——埃及諺語

  6.l從一個寓言談起

  現在我們來回答本書的中心問題:中guo封建社會長期遲滯的原因。

  《荀子·勸學》中講到,南方有種名爲蒙鸠的鳥,用羽毛做窠,又用發絲精細地編織起來。但鳥巢卻托在蘆葦穗上。大風一吹,葦折窠墜,鳥蛋打破,幼鳥跌死。如果用這個寓言來說明宗法一ti化結構造成中guo封建社會停滯機製,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中guo封建社會長期遲滯,並不是因爲它內部沒有資本主義因素。令史學研究者吃驚的是,幾乎在每個盛大王朝中,都有各種各樣的新因素在成長,如商業市鎮港口、guo內外經濟貿易、手工作坊等等。但是,在某些封建王朝後期(如明朝),成百年中精心編織出來的資本主義因素之窠,卻是托在蘆葦之上的。隨著王朝崩潰,它將被打得粉碎。爲了剖析中guo封建社會內部特有的遏製資本主義結構産生的機製,我們先分析一下西歐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演化所經曆的幾個階段。

  西歐資本主義從孕育、發展直至取代封建主義,大致可以分爲三個階段:萌芽階段;資本主義因素互相結合壯大階段;取代封建製度,確立資本主義結構階段。其演化過程如圖14所示。

  第一階段相當早。西歐經濟結構中資本主義萌芽是城市和市民階級的出現。公元十世紀左右,西歐的城市作爲農村自然經濟的對立物開始興起,商人和從領主莊園中逃亡出來的農奴,成爲城鎮的市民。政治結構中的新組織的萌芽,最早在十一世紀的英guo産生。到十三世紀末,由貴族、教士、市民組成的議會,已發展成爲管理英格蘭guo家事務的政權組織形式了。意識形態結構中的萌芽是人文主義。它的曙光子十四世紀出現在意大利上空,十六世紀文藝複興運動達到gāo cháo。

  第一階段的特點是,萌芽寄生在封建社會的軀殼內,不能剝離開來。十三世紀英guoguo會,十四世紀初法guo的三級會議,都離不開封建皇權的保護。文藝複興運動早期在政治上的建樹是十分有限的。號稱歐洲“唯一的學者”的彼特克拉接受了教皇供給的經費和guo王們的大量賞賜與榮譽。甚至到十六世紀北歐掀起反抗教會權威運動時,一些第一流的人文主義者仍保持對教皇和教會的忠誠。

  第二階段是資本主義因素結合階段。我們所說的結合,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相互聯系,而是特指資本主義萌芽開始形成一種相互調節的潛在結構。這一階段很難與上一階段劃出一條明確的分界線來。隨著萌芽的成長,資本主義因素就會互相結合、互相加強。城市和市民力量的發展,要求他們以政治鬥爭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經濟利益。早在十一世紀,英guo市民中就産生了商法和法庭,它們被生動地稱爲“灰腳法庭”。十二世紀時,一些富庶的歐洲城市以贖買方式購得了自治權。經濟結構與政治結構中資本主義因素的結合還表現在市民與王權的聯盟上。十四世紀英guoguo會不僅已獲得批准賦稅的權力,還有頒布法律的權力。

  英guo的經濟結構和政治結構中資本主義因素結合得較早也較爲順利。一個明顯的原因是英格蘭的封建製既不禁止貴族經營工商業,也不完全以血統論爲貴族的依據。每個自由土地所有者,不問其出身如何,只要每年有二十鎊以上的收入,繳納“盾牌捐”,就可以接受騎士稱號,成爲貴族的一員。這些資産階級化的新貴族,和市場保持密切聯系,開始使用雇傭勞動。新貴族和資産者有很強的經濟實力,他們在治安法官的名義下掌握了地方政權。正是這一階層後來發動了著名的“圈地運動”,成爲資産階級革命的重要領導力量。

  十八世紀法guo的啓蒙運動,可以看作是法guo社會中經濟、政治、意識形態中資本主義因素成熟最終結合成一種新社會形態的標志。資産階級的guo家政ti、經濟結構都已成熟、社會契約、天賦人權的人文主義思想,“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廣泛傳播。資本主義已成爲一種可能取代封建主義的社會製度。這時,就進入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也在英guo較早完成。十六世紀至十七世紀,以guo會反對guo王專製爲標志,拉開了英guo資産階級政治革命的序幕。法guo、德guo和俄guo稍晚一些。歐洲各guo資本主義製度的確立時間具ti的道路各有差別,但它們都是經曆了一個新社會形態逐步成熟並和舊社會結構進行了全面較量的曆史過程。

  系統由一種結構向另一種結構演化必定要經過這三個階段:舊結構的穩定xing逐漸破壞;新結構在舊結構尚未解ti前就已發展成爲一種潛在的新穩態,即新結構的子系統之間已建立了相互調節的功能;最後取代舊結構。西歐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演化,是符合系統結構演化的一般規律的。

  那麼,中guo封建社會的演化又如何呢?在社會生活豐富的海洋中,在不斷發展積累著的生産力推進下,任何一個社會內部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新因素産生,並且不斷成長,正如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總有新芽萌發那樣。但是,由于中guo封建社會宗法一ti化結構的脆xing和強控製的特點,萌芽的成長,新因素之間互相促進以至結合,就要受到壓抑和破壞。一方面強控製的郡縣城市不能成爲資本主義因素結合的搖籃,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因素也缺乏互相結合的中介。這就使得萌芽只能孤立地成長,不能形成一種新的社會結構,甚至只能紮根于無組織力量之中。這正如蒙鸠築巢,各種單個新因素再發達,它們也是托在蘆葦之上的,不可能獨立于舊結構而存在。

  這樣,在社會演化第三階段,中guo封建社會就呈現出和西歐封建社會完全不同的結局。

  由于宗法一ti化結構的脆xing和王朝周期xing瓦解,使得周期xing地折斷蘆葦的大風必定要刮起,其結果是蛋破雛死,萌芽和無組織力量一起被掃蕩了。

  荀子曾感歎道:“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中guo封建社會之所以長期延續。資本主義的胎兒不能産生出來,正是由于宗法一ti化結構所造成的這種特有的機製。

  6,2資本主義萌芽成長的障礙之一:強控製和郡縣城市

  明末夏允彜《幸存錄》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晚上,五個人在一旅館喝酒。一人趁著酒膽罵了魏忠賢幾句,另四人勸他不要亂說。他想反正自己的話不會被特務聽見,就說:“魏忠賢雖然凶橫,剝不了我的皮,我怕什麼?!”誰料到罵聲未絕,東廠特務就沖進來抓起這五個人,魏閹也真把那個罵他的人活剝了皮。雖然明代特務機構的橫行在曆史上也屬罕見,但封建guo家對市鎮和人民的控製一直……

興盛與危機第六章:曆史的奇觀:超穩定系統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六章:曆史的奇觀:超穩定系統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