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泰格、利維>法律與資本主義的興起>四、十字軍東征:奪取商路和傳播市民意識形態

《法律與資本主義的興起》四、十字軍東征:奪取商路和傳播市民意識形態

泰格、利維作品

  十字軍參與者動機各異,手段多樣,但是,向“聖地”進軍200年,種種後果卻都十分明顯。這些後果在地中海的地圖上,在意大利商人、航海者和銀行家的曆史上,以及在意大利、法guo南部,和由此而推廣到北歐和西歐的商法複興中,都可以看出來。總的說來,十字軍東征乃是西歐進行資産階級改造的關鍵xing事件。

  爲了說明這些後果,我們必須先簡述一下,那些宣傳鼓動、號召參加十字軍的人,是出于何種動機,而實際參軍作戰的人,又采取了一些什麼策略。

  我們在此談到的,是起自教皇烏爾班開始號召組織第一次十字軍的1095年,以其最後一個基督教領地前哨據點亞克落入蘇丹卡拉翁之手的1291年。東征將兩個很好的目標——使“聖地”成爲安全地區,既利于商人往來經商,亦便于教徒前往朝聖——與很好的手段結合在一起,藉此排除了一個日益桀骜不馴、暴戾恣睢而無益于社會生産的軍人、騎士和小貴族階層。

  “聖地”確是需要收回以有利于西方商人。拜占庭(東羅馬帝guo)軍隊已于1071年在曼齊克特,被塞爾柱蘇丹guo打敗;法蒂瑪王朝的哈裏發統治了埃及。盡管君士坦丁堡還不失爲基督教控製的重要商業中心,然而其他很多重要貿易轉口地都落入穆斯林之手。穆斯林海上力量襲擾西方航運的規模日益擴大。可是,對東方商品的需求仍舊增長不止,那是必須得到滿足的。

  還有許多宗教上的理由,要掀起十字軍東征。因爲塞爾柱人控製了基督教“聖地”的神殿,隨之而來的便是對基督教和基督徒朝聖者的毫不寬容。這類教徒虔誠的動機倒也並非全無雜念:教會在此以前即曾一反早先文獻的教導,極力宣傳朝聖可以有淨化心靈的作用。只不過這種宣傳,乃是亞馬非人已在耶路撒冷開設了一座旅店,向朝聖者供應運輸和食宿,並顯然成爲大好生意以後的事。

  東征大軍,是從封建統治階級中,最積極于與商人戰鬥的那部分招募的。教會勢力較大的領主得到初生市民階級的援助,開始進行鬥爭,要遏製私人封建戰鬥,以及各種封建工具、苛捐雜稅和明目張膽的劫掠等對貿易的阻礙。掠奪行商的貨物已成爲貴族的標准作法,例如教皇格列高裏七世就曾威脅過法guoguo王菲力普,若不交還其所奪取的教皇代理人的商品,就要將他革除教籍。菲力普只得從命,他犯不著貪小利而危及靈魂。

  十字軍東征乃是一種手段,可藉以將私人戰鬥轉向異域,同時又能解決貧窮貴族及其騎士隨從的問題。他們的問題之一,就是依照長子繼承製分配家産的問題。在封建法中,長子繼承製——即土地歸長子繼承——取代了父母亡故將家産平均分配給所有子女的製度。這製度一經確立,其他兒子或者服役于另一領主充當騎士附庸,或者領受教會職務,或者依靠恩賜的小塊土地和幾個從事耕作的農奴勉維生活。這種靠小塊土地過活的小貴族,其收入幾乎全部僅限于實物地租,在貨幣日益通行和膨脹的時代全然不敷需用。應付的辦法就是加重對農民的壓榨。有一份當時的證書,曾提到“各種強迫xing徭役……以及……騎士慣常要向窮人勒索的一切東西。”小貴族階級內部往往由于人身侮辱導致不睦,從而要用私人戰鬥求解決,其目的則在于奪取土地或財物。向商人征收各種過境費是另一致富之道,還有很多領主則發現,城堡可爲匪幫提供合用的大本營。

  十字軍東征給予這階級一個大好機會,既可前往“聖地”取得金銀財寶和土地,更可以使靈魂得救和履行騎士戰鬥義務。這次機會與以前在西班牙和普羅旺斯與穆斯林教徒作戰所提供的機會相類,只是等次大有不同。它的結果明顯可見:渴求土地的貴族非長子集閉在巴勒斯坦,建立了實行全面統治的封建政府;在集團上層,産生了許多新封建領主,從其下層則産生騎士——騎在馬背上作戰的部隊。徒步作戰的士兵由貴族領主隨地征調招募,或者依靠開墾新土地和增加城市居民的那些經濟力量和人口力量來獲得。對十字軍政治方面的控製,開始時由封建貴族掌握,然而教皇施展手腕,使不同貴族集團互相傾軋,藉以左右全局。

  意大利商人直接幹預巴勒斯坦,始于1098年,即教皇烏爾班發出進軍號召後的第3年。在這一年裏,熱那亞在安提阿得到租讓一個市場、一座教堂、和30棟房屋的好chu,作爲回報,並同意確保該地與意大利的交通,以及支持其統治者波赫蒙德,以爲報償。

  在此以前,一些意大利城市成長,是依靠同基督教和穆斯林雙方當權者訂立經濟條約,而非大規模直接征服,所以它們的外交並未因拜占庭當局反複變化而有所更改。可是到了1098年,十字軍在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占領了大片土地,熱那亞便力圖在安提阿獲得租讓權。其次是威尼斯,它由于曾與拜占庭帝guo長期聯系,早已確立了東地中海勢力,這時又圖謀有所增進。比薩所謀求的,是保持它在東方所具有的競爭地位,這是和它與熱那亞關系的特點。

  不久,比薩和熱那亞都積極展開對基督教各地區的貿易,同各種封建領主交易,經由海上的東方貿易,幾乎全部落入它們掌握之中。其他一些意大利城市,也都同樣在君士坦丁堡與占據有利地位的威尼斯競爭、從而發展了意大利與尼羅河三角洲之間的貿易,確保源源不斷的農産品,從東地中海三大海口輸往西方。

  然而,西方基督教貴族王公,卻沒有能夠保住他們在巴勒斯坦那些封地;最後一個基督教前哨據點于1291年陷落。意大利各城邦爲支持基督教的軍事掙紮,損失了許多海船和人員,但總算設法保留了與那些地區貿易的權利。參加戰鬥的一些騎士團——平殿騎士團和慈善救護騎士團——在戰鬥中遭遇傷亡,但卻保住了它們充當錢幣兌換商的作用。有可信證據說明,許多商業利益集團都曾在巴勒斯坦活躍地和作戰雙方做生意。若要商隊從東方運來貿易貨物,就難免會有這類活動。不過,有些意大利商人更進一步,竟向穆斯林王公出售作戰物質。

  因此,十字軍東征所代表的,乃是與軍事勝利無大關系的經濟機會。然而,這種以東方貿易增長爲代表的機會,若無法律和製度的ti製保障就難以利用。必須有這類ti製才可容許共同集資投入大規模海上和陸上事業,保證已籌集必要資本的商人能有受到保護的市場,並爲如何將來自東方的貨物交換成來自西方的貨物作出規定。

  幾乎沒有什麼留存下來的史料,可以使我們看出法律和法製上的這類變化,曾怎樣影響了人民的生活。只有熱那亞給我們留下大批12世……

法律與資本主義的興起四、十字軍東征:奪取商路和傳播市民意識形態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四、十字軍東征:奪取商路和傳播市民意識形態第2小節